关于移动互联网的三点思考
程序员文章站
2022-05-14 15:45:39
...
互联网的第一次浪潮,用户刚刚学会上网冲浪,那时“网络”在大多人心目中还是一个模糊单词。
但在移动互联网的时代,“网络”已经在用户心中有了一个清晰的概念,用户懂得表达并要求自己的需求得以满足。而这个行业技术的发展也让各家的竞争力越来越高,或者正因为这样,我们未看见移动互联网上出现真正的“大佬”。
1、重新认识“用户第一”
没错,这简直是个伪命题,但凡理性的商业活动中,用户的位置从来都是第一。
从乔布斯到扎克,从马化腾到周鸿祎,他们都是用户控,都以首席用户体验官自居。甚至,历史上成功的、划时代的公司,都是以用户需求出发,由伟大的团队创造出伟大的产品,进而被用户推至伟大的高度。
不过,抬个杠地说,第一和第一也是有区别的,比如,二战后美国综合国力全球第一和今天美国综合国力全球第一,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概念。很简单,客观环境发生变化了。我今天谈的“用户算老几”,就是基于从PC互联网到移动互联网的客观环境的变化。
这还要从PC互联网说起。从历史角度讲,PC互联网完成了互联网从蛮荒到早期文明的进程,PC互联网不仅满足了用户对社交、通讯、办公、学习、娱乐等方面的巨大需求。
相对于移动互联网来说,PC互联网是革命性的,是前所未有地创造性满足了上述用户需求,同时,PC互联网还满足了用户对互联网的初始理解。
为什么要强调用户对互联网的初始理解?因为对于任何一款新产品,尤其是创造性的新产品,用户都要经历一个理解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用户们不仅知道了一款产品好不好用,甚至还大概知道了如何能能这款产品更好用,同样,用户也懂得了选择,而这些选择无一不是基于对产品加深的理解和因此而产生的个性化诉求。
如今,这些带着初始理解的用户正逐渐从PC端转移到移动客户端。这种转移将带来怎样的结果?具体讲,用户对移动客户端的诉求与期望更高了。
因此,福特那句“如果我问顾客想要什么,他们可能会说自己想要一匹快马”,用来诠释他的自信“用户并不知道他们需要什么”的观点,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并不完全靠谱。
因为移动互联网之于PC互联网不是创造性的,不是全新的。他们之间太多的共同基因决定了用户越来越知道想要什么了。所以,即便你依然承认用户第一,但别再高估团队对一款产品成功的作用了。
这个时候,最合适的做法与心态就是,与用户成为伙伴,给用户更多的空间。
2、传统平台将被拖垮
我们都知道,用户对一种新产品、新发明不了解的时候,通常是给什么用什么,即便不觉得好用,也不知道如何让它好用。形象一点说,这叫卖方市场。
应该说自媒体概念兴起之前的PC互联网时期,都是卖方市场。那个时候用户没有什么选择。例如,操作系统基本是微软的,搜索基本是Google和百度的。门户新闻也不出三两家。在这个时候,市场供需链条是单向的。这种卖方市场也最容易产生平台与“垄断。
但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这一切也正在发生变化。
首先,五寸屏幕+碎片时间(正慢慢变成常规时间)的使用环境,决定了它和传统互联网的区别就是核心应用功能极致化,如果说PC互联网是基于一点横向扩张的时代,那移动互联网就是基于一点纵深扎根的时代。因此,任何传统互联网公司想迈进移动这扇门,都要在已有功能上彻底瘦身,把那些必须要的枝枝丫丫全部砍掉,这是极难割舍的。这也是Facebook等PC端巨头正面临的挑战。
其次,互联网的应用潜力(我更习惯说工具属性)短期内不会有爆发式增长,而是在原有基础上尽可能实现应用与服务的精细化,满足日渐增长的用户需求和个性化,包括我们一直在提的社会化。
同时,技术已不再成为壁垒(这一点很重要),当新技术失去了垄断的光环,市场将加速进入充分竞争的时代,这也是相对繁荣的时代,因为竞争对手不再成为秘密,成为秘密的变成了用户,这一时期,用户收益最大化。
这将导致移动互联网生态很难再产生类似PC时代的腾讯与百度一样的霸主,传统互联网平台也将在“载体搬家”的过程中,因前瞻后顾而错失很多战略性的机遇。
快准狠才是移动互联网的制胜法则,快的基础是轻,准的基础是专注与纵深,狠是这两点的结果。
3、硬件迎来短暂的春天
这一点,我并不那么了解,简单讲讲:
人的互联初步完成的时候,互联网改变世界的使命必然进入物的领域,也就是这些年雷声大雨点小的物联网。
我是这么简单看物联网的前景的,既然好的产品会让人越来越“懒”,那物联网没有不让人变得更“懒”的理由。所以,各种物的智能化将是趋势,而这种智能化更多是在现有软件基础上进行商业化实现。
比如智能手机,在硬件对技术的支撑上依然有很大的改造空间。我们现在说移动互联网,基本都是基于一个最基本的认识,究竟适合移动互联网的硬件产品是什么,比如尺寸,比如重量,比如其他技术指标,现在还都不到定论的时候。
前几日我曾和朋友讨论以苹果iPad为代表的平板的尺寸是否在不久将被淘汰。我的观点是,ipad在操作层面很好用,但在硬件层面依然有改善空间。它显得有些大,有些笨,有些重。而iPhone呢?某些程度上,它又有些小。所以,基于不同的用户需求,这都是硬件的机会。
另一个硬件的机会,则来自PC领域。我们都知道PC需要改变,如何改,目前并不很清晰。但有一点是确定的,PC的功能属性在短期内不会有根本变化,但硬件实现上确实是个问题。
当然,绝对的硬件空间,依然来自整个物理世界的互联方面。不管最终能否实现,都让人充满期待。
但在移动互联网的时代,“网络”已经在用户心中有了一个清晰的概念,用户懂得表达并要求自己的需求得以满足。而这个行业技术的发展也让各家的竞争力越来越高,或者正因为这样,我们未看见移动互联网上出现真正的“大佬”。
1、重新认识“用户第一”
没错,这简直是个伪命题,但凡理性的商业活动中,用户的位置从来都是第一。
从乔布斯到扎克,从马化腾到周鸿祎,他们都是用户控,都以首席用户体验官自居。甚至,历史上成功的、划时代的公司,都是以用户需求出发,由伟大的团队创造出伟大的产品,进而被用户推至伟大的高度。
不过,抬个杠地说,第一和第一也是有区别的,比如,二战后美国综合国力全球第一和今天美国综合国力全球第一,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概念。很简单,客观环境发生变化了。我今天谈的“用户算老几”,就是基于从PC互联网到移动互联网的客观环境的变化。
这还要从PC互联网说起。从历史角度讲,PC互联网完成了互联网从蛮荒到早期文明的进程,PC互联网不仅满足了用户对社交、通讯、办公、学习、娱乐等方面的巨大需求。
相对于移动互联网来说,PC互联网是革命性的,是前所未有地创造性满足了上述用户需求,同时,PC互联网还满足了用户对互联网的初始理解。
为什么要强调用户对互联网的初始理解?因为对于任何一款新产品,尤其是创造性的新产品,用户都要经历一个理解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用户们不仅知道了一款产品好不好用,甚至还大概知道了如何能能这款产品更好用,同样,用户也懂得了选择,而这些选择无一不是基于对产品加深的理解和因此而产生的个性化诉求。
如今,这些带着初始理解的用户正逐渐从PC端转移到移动客户端。这种转移将带来怎样的结果?具体讲,用户对移动客户端的诉求与期望更高了。
因此,福特那句“如果我问顾客想要什么,他们可能会说自己想要一匹快马”,用来诠释他的自信“用户并不知道他们需要什么”的观点,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并不完全靠谱。
因为移动互联网之于PC互联网不是创造性的,不是全新的。他们之间太多的共同基因决定了用户越来越知道想要什么了。所以,即便你依然承认用户第一,但别再高估团队对一款产品成功的作用了。
这个时候,最合适的做法与心态就是,与用户成为伙伴,给用户更多的空间。
2、传统平台将被拖垮
我们都知道,用户对一种新产品、新发明不了解的时候,通常是给什么用什么,即便不觉得好用,也不知道如何让它好用。形象一点说,这叫卖方市场。
应该说自媒体概念兴起之前的PC互联网时期,都是卖方市场。那个时候用户没有什么选择。例如,操作系统基本是微软的,搜索基本是Google和百度的。门户新闻也不出三两家。在这个时候,市场供需链条是单向的。这种卖方市场也最容易产生平台与“垄断。
但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这一切也正在发生变化。
首先,五寸屏幕+碎片时间(正慢慢变成常规时间)的使用环境,决定了它和传统互联网的区别就是核心应用功能极致化,如果说PC互联网是基于一点横向扩张的时代,那移动互联网就是基于一点纵深扎根的时代。因此,任何传统互联网公司想迈进移动这扇门,都要在已有功能上彻底瘦身,把那些必须要的枝枝丫丫全部砍掉,这是极难割舍的。这也是Facebook等PC端巨头正面临的挑战。
其次,互联网的应用潜力(我更习惯说工具属性)短期内不会有爆发式增长,而是在原有基础上尽可能实现应用与服务的精细化,满足日渐增长的用户需求和个性化,包括我们一直在提的社会化。
同时,技术已不再成为壁垒(这一点很重要),当新技术失去了垄断的光环,市场将加速进入充分竞争的时代,这也是相对繁荣的时代,因为竞争对手不再成为秘密,成为秘密的变成了用户,这一时期,用户收益最大化。
这将导致移动互联网生态很难再产生类似PC时代的腾讯与百度一样的霸主,传统互联网平台也将在“载体搬家”的过程中,因前瞻后顾而错失很多战略性的机遇。
快准狠才是移动互联网的制胜法则,快的基础是轻,准的基础是专注与纵深,狠是这两点的结果。
3、硬件迎来短暂的春天
这一点,我并不那么了解,简单讲讲:
人的互联初步完成的时候,互联网改变世界的使命必然进入物的领域,也就是这些年雷声大雨点小的物联网。
我是这么简单看物联网的前景的,既然好的产品会让人越来越“懒”,那物联网没有不让人变得更“懒”的理由。所以,各种物的智能化将是趋势,而这种智能化更多是在现有软件基础上进行商业化实现。
比如智能手机,在硬件对技术的支撑上依然有很大的改造空间。我们现在说移动互联网,基本都是基于一个最基本的认识,究竟适合移动互联网的硬件产品是什么,比如尺寸,比如重量,比如其他技术指标,现在还都不到定论的时候。
前几日我曾和朋友讨论以苹果iPad为代表的平板的尺寸是否在不久将被淘汰。我的观点是,ipad在操作层面很好用,但在硬件层面依然有改善空间。它显得有些大,有些笨,有些重。而iPhone呢?某些程度上,它又有些小。所以,基于不同的用户需求,这都是硬件的机会。
另一个硬件的机会,则来自PC领域。我们都知道PC需要改变,如何改,目前并不很清晰。但有一点是确定的,PC的功能属性在短期内不会有根本变化,但硬件实现上确实是个问题。
当然,绝对的硬件空间,依然来自整个物理世界的互联方面。不管最终能否实现,都让人充满期待。
上一篇: 像这种表,应该如何统计比较有效率
下一篇: java写入文件的几种方法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