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产业四问
31日,国际机器人大会即将在沈阳召开。
此时,在文艺圈,机器人风暴正酣 刘慈欣的科幻小说《三体》荣获了 雨果奖 ,电影《终结者:闯世纪》中的机器人T800让 老了但不过时 的施瓦辛格再显王者风范
2015中国(沈阳)国际机器人大会则将展示出一幅现实版机器人创世纪蓝图。环顾世界,中国已成为全球工业机器人最大市场,跨国机器人巨头也正加紧布局中国市常
*总书记曾指出,机器人是 制造业皇冠顶端的明珠 ,其研发、制造、应用是衡量一个国家科技创新和高端制造业水平的重要标志。
机器人产业在中国的发展将极大地影响着中国制造的方向。中国能否凭借机器人创造一个中国制造的新世纪?这些是我们必须认真思考的重要问题。
中国机器人是否 人 满为患?
宝马沈阳工厂焊接车间,火花四溅的自动化流水线上,近700台进口机器人曲臂摆身,穿梭忙碌。华晨金杯汽车公司生产线上,十几台来自沈阳新松机器人的国产移动机器人,搬运重物,移动自如。
不经意间,曾被视为 概念 的机器人突然闯入中国市场,呈现出爆炸式增长。国际机器人协会统计,2014年,世界工业机器人销量增长27%,中国市场工业机器人销量5.6万台,猛增54%,市场销量连续第二年位居全球第一。
在不少企业为订单发愁之时,沈阳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的 愁事 却是如何完成雪片一样飞来的订单。今年上半年,新松机器人销售同比增长30%。公司总裁曲道奎,身兼中国机器人产业联盟理事长、机器人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他预言,在10年内,中国机器人产业将处于黄金发展期,也将进入竞争白热化阶段。
面对大好机遇,不少地方*不断上马机器人项目,大大小小的产业园建设也如火如荼。
据不完全统计,国内已建在建的工业机器人产业园有近40家;近两年间,几乎每天都会诞生一家机器人企业;相关制造企业总数从去年初的200余家,猛增至现在的800余家,仅在A股上市公司中,涉及机器人概念的就已经超过50家。
这样的速度与规模下,中国的机器人是否已经 人 满为患?
2014年,国产工业机器人产量1.2万台,只占国内市场销量的20%。与庞大的需求相比,国产机器人占得市场份额还不够大。同时,国产高端机器人更少,基本被跨国巨头垄断。人们开始担心:弱、孝散企业的丛生,会不会让新兴的机器人产业在高歌猛进中快速跌入低端产能过剩的 魔咒 ?
如果一锅粥地乱干快上,我们可能会与机器人产业的发展大机失之交臂。 曲道奎说: 巨大的市场能不能孕育出顶尖企业和顶尖产业,这才是问题的关键。
曲道奎提起去年在北京的感触: 我从首都机场去人民大会堂开会,一路上几乎没看到一辆本土品牌汽车。 他说, 国内机器人产业确实热起来了,但最怕像国产汽车行业一样,开始 一窝蜂 ,最后 一锅清 。
在中国机器人市场中,技术含量更高的多关节机器人几乎被外资企业垄断。 国家863机器人技术主题组专家、哈工大机器人研究所所长赵杰说,国产机器人主要应用于对性能要求较低的领域。换句话说,我们从事的是高端的产业,却处在低端的位置。
机器人是典型的 三高 产业 需要高技术、高人才、高投入,而国内不少企业却处在 三低 甚至 三无 阶段。在不掌握芯片、软件、控制系统等高端技术情况下,只能做点外壳和组装。 做的只是机器,而不是机器人 。于是,投放市场后,相互比拼的不是技术,而是价格。
身边的大市场看似诱人, 但若仅凭同质化低端扩张,而不追求高端突破,国产机器人产业和应用的未来都可能遭遇困境。结果,只能是 别人吃肉 ,我们 喝汤。曲道奎忧虑地说。
机器人能帮中国制造抢回订单?
2014年,浙江广博集团一个文件夹生产分厂,一位 新同事 入职:广博自行研制的一台全自动文件夹制造机,每分钟能生产文件夹120个,理论日产能超过30个熟练工人。
广博集团是国内印刷包装行业的龙头企业,62%的产品出口,远销至欧美、东南亚等60多个国家和地区。 机器换人既能降低成本,又能缓解招工压力,一举两得。 广博集团董事长王利平对 新员工 的工作表示满意。
山东青岛海信集团近几年每年都投入2至3亿元打造 智能工厂 ,到今年底机器人使用规模将达到上千台。在生产场地没有增加、工人数量下降的情况下,电视机产量由2011年的800万台增长到去年的1110万台,增长了39%。
周期性缺工、人力成本攀升、国际订单减少 不少中国制造企业都面临国内人口红利渐失和全球性产能过剩的双重压力。
机器代工 策略,无疑可以降低生产运营各环节成本,但能否再创 中国制造 一个新的 光辉岁月 ?
随着国家对智能机器人行业的不断扶持,并借助主场优势,中国国产机器人产业近年来迅速成长。国产机器人已广泛服务于国民经济25个行业大类、52个行业中类,范围涉及日用消费品、化工制品、材料、交通运输设备、电气设备等制造业领域。
除了应对人力成本上升和用工荒,机器人还可以提高制造业的质量和精度。 中国工程院院士蔡鹤皋说,这可帮助中国制造摆脱周边国家低成本和发达国家高技术的挤压,突破腹背受敌之势,在订单拼抢上赢得新优势,打开新的上升通道。
从更宏观方面看,中国已进入由工业化中后期向工业化后期快速过渡的阶段,内外压力都让中国不能再做传统意义上具有高能耗、劳动密集等特征的 世界工厂 ,出路之一就是让以机器人产业为代表的新兴产业充分释放红利。
据国外统计资料报告,机器人数字化工厂可以减少产品上市时间30%、减少设计修改65%、减少生产工艺规划时间40%、降低生产费用13%。
过去拼体力,现在比智力 ,曲道奎说,机器人已经成为中国制造转向中国智造的最重要支撑,但订单的增减还只是表象,在国际工业制造的舞台上,我们实际要比拼的是企业智能制造的能力。
都用机器人了,人去哪儿?
在沈阳新松机器人公司去年9月投产的全国首条机器人智能生产线内,占地1.5万平方米的偌大车间,机器人穿梭奔忙,两三个工人成了 监工 。 按照生产量,过去这里起码要三四百工人。而现在,机器人的大量使用,让这里基本成了无人工厂。 新松机器人公司品牌公关部负责人哈恩晶说。
无人工厂 对于中国众多高科技企业已经不是新鲜事,在制造业发达的南方省份更呈 星火燎原 之势。
深圳市机器人协会的数据显示,珠三角工业机器人使用量年均增速达30%,有些行业甚至达到60%。东莞、佛山相继出台 机器换人 鼓励措施,广东省*提出到2017年对50%以上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施技改。
机器人多大程度上可以替代人工?如此大规模应用,被抢掉 饭碗 工人们该去哪儿?
业内人士介绍,在汽车和其他运输设备、电脑以及电子电气产品等已实现绝大部分自动化的制造业领域,约有85%的工作可由机器人代劳,特别是 3C 和 3D 的岗位,将率先用机器人替代。 3C 指计算机、通信和消费类电子产品等信息家电业工作岗位, 3D 即枯燥、肮脏和危险的工作。
即使没有劳动力成本的制约,让机器逐步替代人也会成为趋势;人的解放是社会进步的表现。 曲道奎说。
机器替代人工并不意味着原有岗位的工人必然面临失业。机器将人类从原有的繁重危险枯燥的简单劳动中解放出来,后者可以进入到更有创造性的高层次工作中去。以装备制造业为例,人工从生产线上替换下来后,可以更多地去从事产品研发、设计,售后服务、品牌运营等工作,实现中国制造向价值链高端攀升。人们也有更多闲暇和精力去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最大限度激发自身潜能。
当然,从国内实际看, 对于中国这样的人口大国而言,使用机器人的智造,与使用大量劳动力的制造将在较长时期内并存。 人力资源专家曹晶荔说。
迫切的问题是:在劳动力分流过程中,能不能加快培养出操纵机器人的新员工?摆脱重复劳动后,能不能加速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的新人才?
辽宁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林木西建议,除了劳动者加强自身学习外,国家也应探索企业办学、离岗员工再培训等方式,将一些技术工人尽快转型到机器人的操作、编程等新岗位上。能实现这个目标, 将为 中国制造 带来二次飞跃 。他说。
中国机器人产业能摘取 皇冠上的明珠 ?
机器人作为 制造业皇冠顶端的明珠 绝非唾手可得。全球范围内,美国提出 重新回归制造业 ,大力发展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技术;欧盟提出 新工业革命 ,大力推进机器人、数字技术等新兴产业;日本、韩国也将机器人列为未来战略新兴技术,各自制定详细战略发展计划。
中国机器人产业能否砥砺前行,积跬步致千里,最终摘到这颗熠熠闪光的 明珠 ?
品牌知名度不高、缺乏核心技术、特别是产业上游基础研发明显不足 中国产业发展中的一些老问题同样存在于这个新产业中。
核心元器件、材料及制造工艺、还有系统设计、测试与验证。这三方面的不足,最终导致国产机器人在产品性能及可靠性方面与国外有差距。 中科院沈阳自动化所研究员王洪光说。
不少专家和业内人士认为,要迅速提升国产机器人自主创新水平,需要*、科研部门和企业形成合力,需要人才和资金的积聚,更需要在*机制上改革创新。
赵杰介绍,与国外以企业为主体不同,在中国,机器人发明专利申请和研发主体主要集中在高校和科研院所,不仅限制了成果的转化应用,最终也制约了技术创新。 我国机器人技术方面成果转化率也就3%左右。机器人产业创新应该在国家层面进行资源整合和模式创新。 他说。
资金的集中、分配和使用政策也需要重新审视。 要调动企业积极性,国家可多做减法少做加法,用减税代替项目补贴制。 曲道奎说。他建议国家可以多建大的研发创新平台和测试检验平台,修好产业发展的大公路,让各个企业在统一的赛道上*创新地奔跑。
全球性智能制造竞争,已经成为一个没有硝烟的战场,机器人产业更是身处 前沿 。一系列助推机器人发展的政策正陆续出台。工信部正组织制订我国机器人技术路线图及机器人产业 十三五 规划;国家发展改革委近日宣布,中国国家机器人检测与评定中心在今年年初已经启动;国家还将从扩大市场消费、扩大国际合作、通过产业基金等金融领域支持等多方面支持机器人行业的发展。
关于中国机器人产业,这 四问 只是一个开始。可能没那么科幻,但在中国智造的大剧中戏码分量很重。这其中,有希望,也有挑战。可以期待的是,机器人产业的发展会为中国创造一个梦幻般的前景,中国制造将因此而迎来一个新的世纪。
上一篇: 最新探索:云计算时代服务器如何发展?
下一篇: 云计算不再“云里雾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