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蚶类似贝壳中等大小,其广泛分布于世界上哪些地区?
毛蚶是蚶科、毛蚶属贝类。贝壳中等大小,壳长40-50毫米。壳质坚厚,双壳膨凸,背侧两端略显棱角,腹缘前端圆,后端稍延长,通常两壳大小不等,右壳稍小,壳顶突出并向内卷曲,位置偏向前方。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壳面放射肋突出且较密,有30-34条放射肋,肋上有方形小结节,状似瓦垄,在左壳尤为明显,腹侧有明显的生长纹。外壳覆盖着一层深褐色绒毛,壳面和壳内均为白色。。前闭壳肌痕小,近马蹄形;后闭壳肌痕大,近方形。
毛蚶主要栖息于浅海的软泥底或含砂的泥质海底,栖息水域一般是稍有淡水流入的内湾和较平静的浅海,多分布在水深5-7米的海域,水深14米以上的海域分布稀少。
毛蚶主要以圆筛藻、舟形藻等一些硅藻类浮游植物、桡足类附肢、双壳类卵、浮游幼体和有机碎屑等为食,对温度和盐度的适应范围较广,适宜生存盐度为21.0-28.8,存活水温为0-32 ℃。
毛蚶广泛分布于东亚的中国、日本、朝鲜沿岸,在中国以莱州湾、渤海湾、辽东湾、海州湾等浅海区资源尤为丰富,辽宁锦州、河北唐山、天津北塘、浙江象山港和山东羊角沟等均是毛蚶的重要产地。
形态特征
毛蚶贝壳中等大小,壳长40-50毫米。壳质坚厚,双壳膨凸,背侧两端略显棱角,腹缘前端圆,后端稍延长,通常两壳大小不等,右壳稍小,壳顶突出并向内卷曲,位置偏向前方。壳面放射肋突出且较密,有30-34条放射肋,肋上有方形小结节,状似瓦垄,在左壳尤为明显,腹侧有明显的生长纹。
外壳覆盖着一层深褐色绒毛,壳面和壳内均为白色。前闭壳肌痕小,近马蹄形;后闭壳肌痕大,近方形。铰合部呈直线形,齿密而小,约50枚。
生活习性
毛蚶主要栖息于浅海(20米以下)的软泥底或含砂的泥质海底,栖息水域一般是稍有淡水流入的内湾和较平静的浅海,多分布在水深5-7米的海域,水深14米以上的海域分布稀少,由沿岸浅水向外海深水呈密度递减趋势。潮间带和潮下带也有一定数量的分布,潮间带的毛蚶整个卧于泥沙中,仅留一出入水口;而潮下带的毛蚶仅三分之一躯体卧于泥沙中。
毛蚶主要以圆筛藻、舟形藻等一些硅藻类浮游植物、桡足类附肢、双壳类卵、浮游幼体和有机碎屑等为食,对温度和盐度的适应范围较广,适宜生存盐度为21.0-28.8,存活水温为0-32 ℃。
分布范围
毛蚶广泛分布于东亚的中国、日本、朝鲜沿岸,在中国以莱州湾、渤海湾、辽东湾、海州湾等浅海区资源尤为丰富,辽宁锦州、河北唐山、天津北塘、浙江象山港和山东羊角沟等均是毛蚶的重要产地。
主要价值
经济:毛蚶是重要的海产经济食用贝类,其不仅肉味鲜美,具有高蛋白、低脂肪、高维生素含量等特点。
药用:毛蚶的营养与药用价值较高,有化痰、软坚、散瘀、消积等功效,可治痰积、胃痛、嘈杂、吐酸、症瘕、瘰疬、牙疳等病症。现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胃及十二指肠溃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