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编程协议(TCP和UDP协议,粘包问题)
网络编程协议
1.osi七层模型
应用层 表示层 会话层 传输层 网络层 数据链路层 物理层
2.套接字 socket
有两类,一种基于文件类型,一种基于网络类型
3.tcp和udp协议
tcp协议:面向连接,数据可靠,传输效率低,面向字节流
建立连接与断开连接的过程(三次握手,四次挥手)
建立连接:1.客户端先发出消息到服务端,请求连接
2.服务端收到信息后,给客户端反馈一个信息,等待客户端回复
3.客户端收到服务端的反馈信息后,再像服务端发出收到消息,连接建立
断开连接:1.客户端先发出消息到服务端,请求断开连接
2.服务端先发送一个信息,让客户端进行等待服务端处理通道中的数据
3.服务端处理完通道中的数据,给客户端发送一个信息,表示已经处理完数据,等待客户端回复
4.客户端收到消息后,给服务端发送一个回复信息,服务端收到后,断开连接
udp协议:面向无连接,数据不可靠,传输效率高,面向报文
tcp和udp协议下的socket
tcp长连接的一些问题
会出现粘包现象,这种现象是由缓冲区引起的
缓冲区: 将程序和网络解耦
输入缓冲区
输出缓冲区
import subprocess
sub_obj = subprocess.popen(
‘dir’,
shell=true,
stdout=subprocess.pipe, #正确结果的存放位置
stderr=subprocess.pipe #错误结果的存放位置
)
两种粘包现象:
1 连续的小包可能会被优化算法给组合到一起进行发送
2 第一次如果发送的数据大小2000b,接收端一次性接受大小为1024b,这就导致剩下的内容会被下一次recv接收到,导致结果错乱
解决粘包的方法:
方案一:由于双方不知道对方发送数据的长度,导致接收的时候,可能接收不全,或者多接收另外一次发送的信息内容,所以在发送真实数据之前,要先发送数据的长度,接收端根据长度来接收后面的真实数据,但是双方有一个交互确认的过程
方案二:
使用struct模块,在发送前,把文件的大小打包,做成报头,把报头放在文件真实内容之前;在接收时,对发送过来的文件进行解包,然后打印文件真实内容.
打包:struct.pack(‘i’,长度)
解包:struct.unpack(‘i’,字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