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ue的MVVM原理及其实现
一. 什么是mvvm
MVVM是Model-View-ViewModel的简写。它本质上就是MVC 的改进版。
MVVM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M(Model,模型层 ),V(View,视图层),VM(ViewModel,V与M连接的桥梁,也可以看作为控制器)
1、 M:模型层,主要负责业务数据相关;
2、 V:视图层,顾名思义,负责视图相关,细分下来就是html+css层;
3、 VM:V与M沟通的桥梁,负责监听M或者V的修改,是实现MVVM双向绑定的要点
二.为什么使用mvvm
MVVM 就是将其中的View 的状态和行为抽象化,让我们将视图 UI 和业务逻辑分开。
MVVM支持双向绑定,意思就是当M层数据进行修改时,VM层会监测到变化,并且通知V层进行相应的修改,反之修改V层则会通知M层数据进行修改,以此也实现了视图与模型层的相互解耦;
三.mvvm初步理解
四.mvvm的实现
MVVM作为数据绑定的入口,整合Observer、Compile和Watcher三者,通过Observer来监听自己的model数据变化,通过Compile来解析编译模板指令,最终利用Watcher搭起Observer和Compile之间的通信桥梁,达到数据变化 -> 视图更新;视图交互变化(input) -> 数据model变更的双向绑定效果。
1.实现compile,进行模板的编译,包括编译元素(指令)、编译文本等,达到初始化视图的目的,并且还需要绑定好更新函数;
2.实现Observe,监听所有的数据,并对变化数据发布通知;
3.实现watcher,作为一个中枢,接收到observe发来的通知,并执行compile中相应的更新方法。
4.结合上述方法,向外暴露mvvm方法。
一个简单的MVVM构造器:
function MVVM(options) {
this.options.data;
observe(data, this);
this.$compile = new Compile(options.el || document.body, this)
}
但是这里有个问题,从代码中可看出监听的数据对象是options.data,每次需要更新视图,则必须通过:
var vm = new MVVM({data:{name: ‘kindeng’}}); vm._data.name = ‘dmq’;
这样的方式来改变数据。
显然不符合我们一开始的期望,我们所期望的调用方式应该是这样的:
var vm = new MVVM({data: {name: ‘kindeng’}}); vm.name = ‘dmq’;
所以这里需要给MVVM实例添加一个属性代理的方法,使访问vm的属性代理为访问vm._data的属性,改造后的代码如下:
function MVVM(options) {
this.options.data, me = this;
// 属性代理,实现 vm.xxx -> vm._data.xxx
Object.keys(data).forEach(function(key) {
me._proxy(key);
});
observe(data, this);
this.$compile = new Compile(options.el || document.body, this)
}
MVVM.prototype = {
_proxy: function(key) {
var me = this;
Object.defineProperty(me, key, {
configurable: false,
enumerable: true,
get: function proxyGetter() {
return me._data[key];
},
set: function proxySetter(newVal) {
me._data[key] = newVal;
}
});
}
};
这里主要还是利用了Object.defineProperty()这个方法来劫持了vm实例对象的属性的读写权,使读写vm实例的属性转成读写了vm._data的属性值,达到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