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程序员文章站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分享程序员计算机编程知识!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科技

陆奇李彦宏蜜月百日,百度人工智能进展如何?

程序员文章站 2022-04-11 15:56:53
居中者为陆奇一位百度员工对《财经》记者说,谷歌当时也乱极了,上千人的部门说砍就砍,但两三年之后,谷歌成功了。“我们现在也处于这种剧烈的变动期,这其实是好事。”谢丽容 梁辰 施智...

陆奇李彦宏蜜月百日,百度人工智能进展如何?

居中者为陆奇

一位百度员工对《财经》记者说,谷歌当时也乱极了,上千人的部门说砍就砍,但两三年之后,谷歌成功了。“我们现在也处于这种剧烈的变动期,这其实是好事。”

谢丽容 梁辰 施智梁 沈忱 |文

马克 |编辑

从1月17日陆奇出任百度(Nasdaq:BIDU)总裁兼首席运营官,到3月22日百度首席科学家吴恩达宣布离职,中间只间隔66天。

吴恩达离开数天后,百度高级副总裁、前自动驾驶事业部总经理王劲又公开表示已从百度离职。王劲将围绕自动驾驶创业,目前已获洪泰基金投资。

吴恩达和王劲曾被誉为百度无人车“四大金刚”。另两大金刚余凯和倪凯已分别在2015年5月和2016年6月离开百度。

百度2013年开始布局人工智能,吴恩达2013年加入,从研发体系、底层技术到业务应用,吴恩达全程主导了百度人工智能战略。

王劲2010年加入百度,2013年12月晋升百度高级副总裁,主导了百度无人车项目,并通过和车企合作的方式,造出了40多辆无人驾驶汽车。

新到来的陆奇是世界级的人工智能技术权威,但和吴恩达、王劲不同,李彦宏赋予他的使命不仅限于人工智能。

陆奇是百度成立17年以来权力最大的职业经理人,负责产品、技术、销售、市尝运营。百度现有各业务群组及负责人都向陆奇汇报,而陆奇则直接汇报给李彦宏。

在百度历史上,李彦宏从来没有赋予任何一个人如此高的权力。

陆奇上任之后迅速烧了几把火,裁撤医疗事业部和游戏业务,整合人工智能团队,具体动作包括合并智能汽车事业部,全资收购渡鸦科技成立智能家居事业部,又将原度秘(百度出品的对话式人工智能秘书)团队升级为度秘事业部。

李开复评价,陆奇是顶尖的技术专家、战略家兼执行者,这样的组合集于一个人身上非常罕见。

吴恩达和王劲在这一轮整合中主动离开后,陆奇迅速在百度内部找到人选接管他们的领地。

此时,百度正陷入增长困境。2月24日,百度发布2016财年未经审计年报。数据显示,百度2016财年总营收为人民币705.49亿元,比2015财年增长6.3%。增长速度创百度上市以来历史新低。主要原因是贡献了大部分营收的搜索业务陷入瓶颈。

2016年10月,李彦宏首提百度要转型为一家人工智能公司。他在多个场合公开表示,人工智能将成为百度未来增长的新引擎,涵盖所有产品和服务。

百度目前布局了大大小小超过上百个人工智能项目,人工智能研发团队超过1300人,是中国互联网公司中介入人工智能研究最深的公司。

但要从一家互联网服务公司,转身为一家人工智能公司,百度需要拿出一个掷地有声的人工智能业务,并以之为所有百度人工智能业务站台。

目前来看,智能驾驶很有可能是一个突破口。陆奇的使命正基于此。

陆奇当年从雅虎去微软时,微软正处于组织臃肿、赚钱却不创新,着力发展的潜力业务必应搜索(Bing)始终不温不火。这和今天的百度有相似之处。

陆奇到任后,把微软Bing的市场份额从7%增长到20%,外媒一度评价他是微软Bing的“Savior”(救星)。

这正是百度目前需要的。

陆奇李彦宏蜜月百日,百度人工智能进展如何?

陆奇整合各路资源

李彦宏在公开场合对陆奇不吝赞美,他说,自己对人工智能的理解不及陆奇的十分之一,有陆奇一起,百度的人工智能平台可以做到一个新的高度。

陆奇到来之后,首先大力度梳理了百度人工智能团队架构。

此时回溯百度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布局历史颇有意义。

2013年可视为百度布局人工智能的一个起点。当年1月,百度成立深度学习研究院(IDL),李彦宏出任院长,中国“千人计划”国家特聘专家余凯任副院长。

余凯向《财经》记者回忆,李彦宏推动这件事,是在2012年10月。当时,余凯还在主管百度多媒体部。在一次业务会议上,余凯向李彦宏展示了一个基于深度学习的语音识别产品,李彦宏看了之后十分吃惊,那可能是他第一次知道深度学习。他当时给全公司写信,让所有产品经理了解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

2012年12月,百度内部开始讨论组建深度学习研究院。2013年1月对外宣布开始组建,7月正式成立,多媒体部转变为研究院。

李彦宏在当时提到,成立研究院的初衷,“不是因为我多么懂深度学习,而是因为我们这个模式能够找来更多懂得深度学习的专家和科学家”。

这是李彦宏走对的关键一步。日后,当阿里和腾讯纷纷意识到要通过组建*研究院来吸引全球范围内的人工智能人才时,难度已经加大不少。人工智能大战爆发后,由于需远大于供,美国名校深度学习博士甚至刚毕业就被许以百万美元年薪。

2014年1月,百度推出少帅计划,主要面向全球招募9名30岁以下的人工智能领域青年精英,年薪百万元起步。

从2013年9月至今,百度吸纳的T10级(T为技术序列,最高是12级)以上的人工智能专家就达到数十位。他们包括了2013年5月入职的前Facebook资深科学家徐伟和同年9月入职的前AMD异构系统首席软件架构师吴韧、2014年5月17日加盟担任百度首席科学家的吴恩达、2015年6月开始担任百度深度学习实验室主任的NEC美国智能图像研究院负责人林元庆,以及黄畅(原IDL主任架构师)、倪凯(百度无人驾驶汽车团队前负责人)、师从机器学习专家Alex Smola的李沐等。

在全球人工智能技术高地美国,百度也先后搭建了三个实验室。2013年4月百度在美国加州的库比蒂诺建立了人工智能实验室,名为“深度学习研究中心”;2014年5月,百度在硅谷成立硅谷人工智能实验室(分部);同年7月,百度成立大数据实验室(分部)。

至此,百度人工智能研究团队形成了横跨中美两国的基本格局,总人数超过1300人,在4月1日的深圳IT领袖峰会上,有嘉宾感慨,百度的人工智能团队居然已经如此庞大。

不过,在这个由海归精英组成的超豪华团队之外,百度还有一个来自搜索主业的人工智能团队,由度秘团队担纲。

2014年,微软公司原首席研发总监景鲲加入百度,就职于大搜索业务集团,任总产品架构师。在百度自然语言处理部(NLP)负责人王海峰的主导下,景鲲和度秘首席技术官朱凯华等从2014年开始自发研发度秘,并于2015年发布。

百度自然语言处理部是百度最资深的基础技术部门之一,很早就开始研究与搜索有关的人工智能技术。

两个人工智能团队各有特点,海归精英主导的百度研究院擅长技术,百度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全球突破也正基于此,但搜索团队则手握百度大数据,应用对接顺理成章。

有百度人士称,由于两个人工智能团队的并行,百度研究院难以得到百度搜索大数据的支持,也很难产出实际成果。也就是说,这两支力量很难融合。

余凯在2015年萌生退意,离开百度创立了地平线机器人公司,他当时告诉《财经》记者,百度是一家互联网公司,研究重心依然在互联网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研发力量也已经起飞了,“我认为我的使命已经告一段落,要去做更感兴趣的事情”。

即使在这种情况下,从2013年1月至今,百度在人工智能领域获得的技术突破可圈可点。

2016年,百度发布了15项全球互联网领先科技成果,“百度大脑”作为百度人工智能核心成果入选全球15大领先科技成果,成为国内唯一入选的综合型人工智能技术。公开资料显示,百度号称打造了200亿个参数,而谷歌大脑的神经网络是112亿个参数,从神经网络规模上来看也领先于谷歌。

《麻省理工科技评论》评选出的2016年“50家最聪明公司”榜单中,百度排名第二,亚马逊居首。

IBM研究院的一位人工智能专家告诉《财经》记者,百度是唯一被他们列入竞争列表的中国公司。

但这三年间,百度和BAT中的阿里、腾讯的市值差距越来越大。最新市场数据显示,腾讯和阿里市值已经分别超过3100亿元美元和2600亿美元,而截至《财经》发稿时,百度仅599亿美元。

百度在资本市场受认可度低于腾讯阿里的原因不仅在于主营业务,长期战略的不清晰也是重要原因。

2016年9月,李彦宏在当年的“百度世界大会”上首次提出了要将百度打造成一家人工智能公司的目标。他判断,“互联网的增长遇到了瓶颈,过去粗放式的野蛮增长没有了。互联网的下一幕,就是人工智能。”

百度是BAT中唯一带有强烈技术基因烙印的公司,最有希望成为谷歌模式的公司,但它需要明确的目标和相符的扩张战略。

陆奇的到来也正基于此。

今年1月,陆奇上任之初就宣布了两个人工智能团队的重要变动:收购语音交互与硬件公司渡鸦科技,这一机构被收购后成为百度的智能家居事业部,直接向陆奇汇报;原度秘业务升级为度秘事业部,这一事业部也直接向陆奇汇报。

3月1日,陆奇又作了另一个重要的决定:宣布合并L4自动驾驶研发的自动驾驶事业部(ADU)和负责地图、车联网、商用车自动驾驶的L3事业部。合并后的新部门被升级为百度智能驾驶事业群组。

百度官方公告称,陆奇将亲自挂帅智能驾驶业务群组,统筹各相关组织及业务模块。

吴恩达原来领导的百度研究院被重组为AIG(AI技术平台事业群组),成为继IDG(百度智能驾驶事业群组)后百度最新的事业群组,这个事业群组深度整合包括NLP、KG(知识图谱)、IDL、Speech(语音)、Big Data(大数据)等在内的百度核心技术。

百度人工智能的另一派系灵魂人物,搜索引擎总负责人、百度副总裁王海峰被任命为AI技术平台体系(AIG)总负责人,同时晋升为E-staff(百度最高决策层)成员,向陆奇汇报。

至此,陆奇搭建的全新的百度人工智能团队浮出水面:IDG(智能驾驶事业群组)、AI技术平台体系(AIG)、智能家居事业部、度秘事业部四大体系。

陆奇李彦宏蜜月百日,百度人工智能进展如何?

搜索团队背景的王海峰入主百度研究院,可视为陆奇决意打通百度两个人工智能团队数据和业务的重要落子。

度秘首席技术官朱凯华告诉《财经》记者,两个团队间的数据和业务合作其实在陆奇到来之前就已经开始融合,“没有外界想象中的水火不容”。

“Robin(指李彦宏)想得很清楚,在人工智能方向上的布局很坚定。”朱凯华说。两个团队之间的业务合作很多时候和整个公司的战略挂钩,内部需求之间的互通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

不过,他也坦承,当中很多事情都离不开老大的推动,过去是李彦宏多一些,现在是陆奇。

从去年下半年开始,百度内部的两个人工智能团队之间的交流日益紧密。几乎每周召开业务合作会议。

另一个重要的改变是陆奇亲手主抓智能汽车业务群组。

百度此前按照智能汽车发展阶段,并行设置L3、L4两个事业部。L3主要研究辅助驾驶技术,L4则直接瞄准无人驾驶。这一架构在实际运行中出现不少弊端。最明显的是两个事业部和多个车企均存在合作,但此前主要是各自对接资源。

接近百度的一位人士向《财经》记者透露,此前L3、L4归属不同部门,数据、技术都不共享,王海峰主导这个合并后的部门解决了这个问题。

百度官方公告中称“陆奇亲自挂帅,统筹各相关组织及业务模块,亦可见百度对智能驾驶相关业务的重视程度”。

百度此次对人工智能团队的战略重组既基于它过去的投入,也基于它对未来的决心。

陆奇李彦宏蜜月百日,百度人工智能进展如何?

智能汽车迂回战

“智能驾驶是百度要打造的下一个最大的业务,是百度的未来。”百度的一位中层人士对《财经》记者说。

“人工智能的最高形式是机器人,机器人最高等级的是无人车。Robin总是倾向于先去做最复杂的,然后其他的就都会做了。”上述百度人士解释,百度的其他人工智能团队和业务并非不重要,但无人驾驶代表百度能力的最高阶。

百度加码智能汽车的另一个原因,摩根士丹利分析认为,受到*严格的广告法规限制,百度在2017年核心业务增长将放缓。也就是说,百度必须寻找到下一个成长领域。

此前,百度L3和L4部门分别在智能汽车领域有所斩获。

L3事业部向汽车制造商、一线厂商、芯片厂商以及服务提供商等合作伙伴提供行业领先的L3级自动驾驶软件服务。目前,全球已有60多家车企携手百度进入智能汽车市场,超过150款车型搭载了百度智能汽车软件。

L4部门则专注无人驾驶。百度在2013年开始无人驾驶技术研究,不到两年时间,就达到“在混合道路条线”完成路线测试。去年,百度曾与奇瑞、比亚迪、北汽等公司分别在一条封闭的道路上进行了躲避自行车、超车等测试。

切入自动驾驶,主要有两种打法:一是直接切入L4(超高自动驾驶),比如谷歌;二则是一步一步走,譬如传统车企。

百度则希望两条腿并行,因此成立了两个事业部(自动驾驶事业部、L3事业部),前者是革命性的,目标是无人驾驶汽车;L3事业部最主要还是提供自动驾驶解决方案。

今年初,百度和北汽集团联合宣布在智能汽车领域达成全面战略合作。开展L3级自动驾驶技术与高精度地图合作,推动车联网解决方案在北汽量产车型的落地。

按照规划,今年双方将陆续合作推出搭载车联网解决方案的车型,并在年底进行北汽L3级自动驾驶车型的路测。

北汽在智能驾驶领域有巨大野心。这家公司计划到2020年之前投资20亿元实现L3级别自动驾驶汽车的量产,到2025年投资50亿元,实现L4级别的完全自动驾驶。

和北汽合作可能是百度目前在智能驾驶领域最大的突破。不过,百度并非这场合作的主导方。

北汽集团的一位技术专家向《财经》记者评价,北汽和百度的合作还是比较初级的,核心是高精地图和UI等。“车企的人潜意识里不希望互联网公司深度参与,我们可以自己干,找汽车界跨界人才来主导。”

他甚至对百度的人工智能团队调整表示担心,他反问《财经》记者,“人都走了,研发力量是否可以支撑?”

另一位国产汽车产品规划总监告诉《财经》记者,除了博世,车企目前不敢和互联网公司深度合作,原因在于要求百分之百安全可控。“用互联网企业的眼光来看,车企太不思进取,但车企也有自己的想法,买博世或者mobileye(已被英特尔收购)的零部件和传感器,自己做算法自己开发。百度的人可能很聪明,但他怎么可能知道方向盘要转多少?”

车企和互联网公司在智能汽车领域的争议从未停止。2014年,百度曾和宝马集团达成战略合作,意在联合宝马做出类似谷歌的无人驾驶汽车,甚至计划在当年底就上路测试。

但2016年11月,这场联姻失败了。宝马中国区CEO Olaf Kastner当时向国外媒体表示,“分手”的原因,是在如何管理项目进程的问题上产生了难以调和的分歧。

一位接近百度的人士分析,除了在智能汽车技术认知体系上的不同,百度人工智能高级专家的频繁出走也是导致合作破裂的主要原因。

当时负责该项目的是原百度IDL常务副院长余凯。然而,在2015年5月,也就是宝马与百度合作半年之后,余凯从百度离职,开始自己创业。

此后,这个合作被交棒给原百度IDL高级科学家倪凯负责,他当时是百度无人驾驶团队的负责人。但倪凯又在半年后的2016年初从百度离职,加盟乐视汽车。

上述人士分析,核心技术主导人的频繁更迭,对双方的合作也存在或多或少的影响。

目前,百度和宝马的合作,仅停留在高精地图的合作范围内。

目前布局智能汽车的其他互联网公司普遍采用曲线路径进入汽车。例如,谷歌唯一直接投资的中国公司出门问问在智能语音领域有极大优势,但在智能汽车领域,这家公司选择的入口是汽车后视镜。

出门问问CEO*飞告诉《财经》记者,汽车企业的供应商渠道十分封闭,一般互联网公司目前还很难打入,加上车内交互系统难以标准化,所以出门问问采用了智能后视镜为入口。

“有技术的公司没有渠道快速进入,我们这样是最快的方式。”*飞说。

从IT的角度来看,百度的无人驾驶技术十分具备含金量。百度利用人工智能和深度学习技术开发的AutoBrain驾驶平台是这个领域最关键的自主核心技术。百度人工智能平台AutoBrain可以使用百度3D路面数据精确检测出车辆的位置,其精度将达到厘米级,然后使用环境感知和决策指导汽车行驶。

百度还试图超越软件层面,更进一步。

百度正在与GPU制造商英伟达(NVIDIA)展开合作。一位百度产品经理在2017年初美国CES上告诉《财经》记者,他们购买英伟达的芯片并“灌入”基于百度研发技术的算法。

“车企最不适应互联网公司的一个原因是,汽车做一个技术改造革新可能耗时一年或者数年,但这个时间里,互联网公司可能已经迭代几十次了。”一位车企前技术顾问对《财经》记者说。

在了解百度人工智能体系的业界人士看来,百度在和车企的数年合作中深谙双方微妙的关系,虽然今天车企还无法完全信任互联网公司,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形势的变化,百度很有可能成为最被车企信任的互联网公司。

陆奇李彦宏蜜月百日,百度人工智能进展如何?

百度与奇瑞合作开发的无人驾驶车去年11月亮相乌镇互联网大会

巨变中寻找定数

涉及到未来命运的博弈和布局,单线程的道路显然更具风险。“多条路径都尝试,找到最合适的道路。”原百度智能驾驶事业部的一位员工对《财经》记者说。

或是基于这个原因,3月中旬,百度和腾讯领投完成了对新兴造车公司蔚来汽车的投资,总额6亿美元,百度出资1亿美元。

一位曾在美国底特律某著名车企担任技术顾问的汽车技术专家向《财经》记者表示,互联网公司在智能驾驶领域面临尴尬境地——自己造车动辄数十亿美元投入;和传统车企合作,系统不兼容,车企不会开放代码和互联网公司深度融合,甚至很多车企根本无代码可开放,是电控企业的标准化黑匣子。

“和传统车企合作,留给百度的空间和*度都太校”上述人士认为,百度需要一个开放度高、自有代码和架构,在构建阶段就能把无人驾驶等技术嵌入在内的实验平台。

此逻辑之下,投资蔚来这样的公司就成了最好的选项。所以百度腾讯对蔚来汽车的投资很有可能并非简单的资本层面的投资。

李彦宏近期接受外媒采访时称,他有打算准备在条件成熟的时候分拆无人驾驶部门,以吸引更多的资金和合作伙伴。这看起来与谷歌母公司Alphabet和Uber的做法类似。

但是他也强调,百度更多可能会跟传统汽车制造商合作生产无人驾驶汽车,而不是像谷歌一样自己生产。百度的首要目标是让无人汽车上路,而非商业发展计划。

他说,“对于这种事,我们不太看重利润。”

目前,百度在中国和美国一共有40多辆无人驾驶测试车。目前的情况下,这个数量并不算太校

市场调查机构Navigant Research近期遴选了全球18家最大的在完全无人驾驶汽车领域发力的公司,并根据技术、市场战略、生产实力、耐力、销售、营销和分销等十大标准进行排名。

这份报告的结果有点出人意外,目前全球无人驾驶领域的前五名均为老牌汽车制造厂商,它们分别是福特、通用、雷诺-尼桑、戴姆勒和沃尔沃。

Waymo作为谷歌在无人驾驶领域的尝试,位列第六,特斯拉排在第12名,百度和其他三家公司被列为“挑战者”。

百度已经进入全球无人驾驶核心玩家圈,但这个圈子目前还是传统车企的天下,百度还在陪太子读书。

陆奇李彦宏蜜月百日,百度人工智能进展如何?

2016年10月底,李彦宏在当季的财报电话会上曾表态,无论采用何种方式,到2018年,百度要进行无人驾驶汽车的小规模生产。

目前摆在百度面前的最大问题是——在内部架构处于激烈变化期的当下,这个目标可能很难实现。行业乐观预计,超高度自动驾驶汽车2020年就可以上路,2030年基本普及。

小规模生产和规模量产之间还有很长的距离,百度代表中国互联网公司和汽车公司直接竞争,期间变数不断,无论何种方式都有不少弊端。

一位百度员工曾在百度办公楼听了场由谷歌前高管主讲的谷歌从搜索向移动互联网变革的故事。

他对《财经》记者说,谷歌内部当时也乱极了,上千人的部门说砍就砍,但两三年之后,谷歌成功了。“我们现在也处于这种剧烈的变动期,这其实是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