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选择在井冈山创建根据地?
*写《湖南农*动考察报告》时,在1927年2月20日至23日来到湖南衡山县城,访问过当地的妇女会*张琼。张琼说起她有个表兄,受*追捕,无处可逃,逃进了井冈山。那儿山高皇帝远,*鞭长莫及。她的表兄在井冈山上躲了几个月,知道山上的详细情形,知道山上有“山大王”——土匪盘踞。*很注意张琼提供的信息,从此井冈山存储在他的脑海的“信息库”里……
正因为这样,*在1927年7月4日的**执委会扩大会议上就提出了“上山”的主张,以为“上山可造成军事*的基础”;
在“八七”会议上,*说得更明确,说要“担任土匪工作”!
从上述情况来看,最初向*推荐井冈山的人,应当说是衡山县妇女会*张琼。据*衡东县委党史办、*衡山县委党史办、*南岳区委宣传部编撰的《云气纵横话衡岳》一书记载,*是于1927年1月15日至24日上午在湖南衡山县考察。在此期间,他曾先后两次召开妇女座谈会,了解有关妇女方面的情况。第一次妇女座谈会是于1月15日到衡山县白果镇后,在芳山公祠召开的。第二次座谈会是1月20日到衡山县城后,于23日在县妇训班召开的。
叶永烈在《*之初》一书中说,*于1927年2月20日至23日到衡山县考察,是有误的。而其准确时间应为1927年1月23日,而不是2月20日至23日的事。因为*于1927年1月4日从长沙启程到湖南农村考察农*动,先到湘潭湘乡县考察,1月15日至24日上午在衡山考察。24日下午离衡山回长沙,在长沙郊区考察。27日至2月3日到醴陵考察。2月4日回到长沙,在长沙县郊区了解农运情况。2月5日,*便结束历时32天的湖南5县的考察。2月12日,*已从长沙到武昌,不可能在衡山。
王兴亚在安源军事会议上向*推荐井冈山,是在张琼向*推荐井冈山之后的又一次。王兴亚的推荐,可以说对*决心去井冈山建立革命根据地进一步起了促进作用。
井冈山,位于湘赣边界的罗霄山脉中段,是*、朱德、陈毅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创建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是使中国革命从失败走向胜利的起点。井冈山的斗争,其时间虽然不是很长,只有2年3个月,但在中国革命史上留下光辉的一页。
那么,*何时决定在井冈山建立革命根据地?对这个问题,在出版的著作中有以下几种说法:
第一种说法
1993年6月,群众出版社出版的《*的足迹》一书记载:
1927年9月的一个夜晚,秋收起义前敌委员会在湖南浏阳县文家市里仁学校大教室里召开军事会议,由*主持……会议主要围绕“全军进军方向问题”展开了讨论……接着,前委便开始讨论到哪里扎根的问题。
*听完大家的发言,用手指着挂在墙上的地图道:“这块像眉毛一样的地方,是罗霄山脉中段,这里山高水险,地势险要,森林茂密,是个理想的落脚点。这里的群众基础也好,有自给自足的自然资源,特别是井冈山地区,是个积草囤粮、聚集革命力量的好地方。我们可以在这里建立革命根据地。”
会议一直开到深夜。经过激烈争论,终于通过了*向罗霄山脉中段进军的主张。
次日,全军在里仁学校举行会师大会。*便在会上宣布了向罗霄山脉进军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命令。
上述记载说明:*于1927年9月19日在文家市召开秋收起义前委军事会议时,就决定在井冈山建立革命根据地。这是第一种说法。
何长工撰写的《跟*上井冈山》、《秋收起义和引兵井冈山》这两篇比较全面和系统的回忆文章,也持此说。
第二种说法
“*”前以及“*”中出版的著作,其记载绝大多数都说*在文家市就决定上井冈山建立革命根据地。
湖南人民出版社1987年8月出版的《湘赣边界秋收起义》一书记载,*“在‘三湾改编’期间,还提出了要在井冈山地区建立革命根据地问题”。这是第二种说法。
许多参加过秋收起义的老同志,在发表的回忆文章中,也持这第二种说法。例如,陈士榘、陈胜谷的回忆都说直接听到*在三湾时讲过:“我们要建立根据地”,陈士榘:《回忆三湾改编》,1961年1月。“要与井冈山袁文才、王佐联系,建立根据地”。陈胜谷:《回忆向井冈山进军》,1968年7月。
*在三湾期间,曾派人与袁文才联系。当年的送信人李立有同样的回忆,他说:
1927年9月29日,秋收起义部队来到我们三湾,住在谢生和杂货铺。当时,我是三湾村党支部书记。*同志写了一封信,叫我送到宁冈茅坪袁文才那里去。*同志已了解到这支队伍。我接到由李德胜转交给我的*的亲笔信后,回到家里与父亲李长寿商量,叫我叔叔和我一道送到宁冈去。袁文才接到信很高兴,给了我一块银洋。随后,袁派了军事参谋陈慕平与宁冈县委书记龙超清一道,跟我们来三湾与*同志接头。他们将宁冈的详细情况向*作了汇报,这时*就对井冈山一带的情况了如指掌,就做出了上井冈山的决定。
第三种说法
1993年12月,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的《*之路-横空出世》一书,提出了第三种说法:
为了确定革命的落脚点,10月3日,部队离开了三湾,当日到达宁冈县古城。*在这里召开了前委扩大会议……会议着重研究并决定在罗霄山脉中段建立以宁冈为中心的革命根据地问题……
第四种说法
湖南人民出版社于1989年9月出版的《湖南党史论丛》一书,提出了第四种说法:
*率领起义军到达酃县水口之后,没有再向南运动,却于10月27日上井冈山,开展武装割据,创建革命根据地。
湘赣边界秋收起义时任工农革命军第一团三营十连连长,全国解放后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的张宗逊回忆,也说在湖南酃县水口决定在井冈山建立革命根据地。他说:
张宗逊
秋收起义部队上井冈山,是在酃县水口决定的。在文家市,部队集结不是上井冈山,而是往南挺进,力求接近南昌起义部队。部队在古城,召开“活动分子会议”,我参加了,宁冈、永新县委的同志也参加了。会议的中心任务,是*同志传达“八七”会议精神,没有提到上井冈山的问题。这个问题,是部队南进到达酃县水口、从*的报纸上知道南昌起义部队在广东汕头失败后,*根据变化了的客观形势而提出来的。直到这时,*同志才率领部队正式开始了以井冈山为中心的活动。
其他说法
除此,还有一种说法,就是*率领工农革命军于1927年10月22日从湖南酃县水口出发,经下村进入江西遂川县境内。23日在大汾镇突遭遂川地主武装“靖卫团”三四百人的袭击,队伍被打散。在这样的情况下,*率领部分人员撤退到井冈山南麓的黄坳,然后由黄坳到井冈山西南面的荆竹山,与王佐部队取得联系后,明显改变行军方向,即由原来南下挥师向东,绕了一个很大的圈子,于10月27日到达茨坪西面6公里处的大井村。据一些参加过井冈山革命斗争的老同志回忆,决定在井冈山建立革命根据地,是*于10月24日在荆竹山宣布的。
对上述几种说法,绝大多数专家、学者认为,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是在古城会议上决定的。这种观点,似乎已成了定论。
其实,决定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不是哪一次会议的成果,而是经历了一个历史发展过程,在革命实践中不断探索,通过一系列会议,逐渐做出的决定。
《*年谱》(上卷)记载,1927年7月4日,*参加**政治局常委会第34次会议,在讨论湖南问题时,他在发言中,就主张“上山”,认为“上山可造成军事*的基础”。
8月9日,在**临时政治局第一次会议上,在讨论湖南秋收暴动时,*提出:“要在湘南形成一师的武装,占据五六县,形成一政治基础,发展全省的土地革命,纵然失败也不用去广东而应上山。”上山思想,显然不等于就是建立根据地的思想。从上山思想发展到建立根据地的思想,必然要经过一个实践和探索过程。
9月初,*从株洲到安源,以**特派员和湖南省委秋收起义前敌委员会书记身份,在张家湾召开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军事会议,当议论倘若暴动失利退路在哪里时,赣西农民自*总指挥兼安福县农军负责人王兴亚,主张上井冈山。在此之前,即1927年1月23日,*在衡山县妇训班召开座谈会时,衡山县妇女会*张琼,曾向*讲过井冈山的情况。虽然如此,张家湾军事会议并未决定把井冈山作为暴动失利退路的立足点。
9月19日,秋收起义各路部队到达湖南浏阳文家市,在里仁学校召开前敌委员会会议,讨论起义受挫后的进军方向时,经过激烈争论,通过了*关于放弃进攻长沙的主张,决定转向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农村、山区,寻求落脚点,以保存实力再图发展,仍未决定在井冈山建立革命根据地。
9月29日,*率领工农革命军进驻江西永新县三湾村后,主持召开了*前敌委员会扩大会议,决定对部队进行改编,主要是整顿组织,建立党的各级组织和党代表制度,部队内部实行*制度,为建立新型的人民军队奠定了基础。在这次会上,*还特别强调:“部队不能乱跑了”,要“就地打主意”。“袁文才在茅坪打圈圈,敌人几年来都没有把他们消灭,王佐在井冈山也是这样。敌人没有办法搞垮他们。”“我们要和地方结合起来,要取得地方支持,一方面我们把伤病员交给他们,他们可以把我们的伤病员安置好。另一方面我们可以发枪给他们,帮助他们发展起来,这样我们就不会被敌人打垮。”显然,*的这些论述,具有“根据地”的意思。正如秋收起义时为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第一团团参谋部的勤务员、在三湾时曾以士兵代表身份参加前委扩大会议、全国解放后任*民族学院院长熊寿祺的回忆所说:
在三湾时……虽然那时*还没有提到“根据地”三个字,但是讲话的内容却是“根据地”的内容,概念是逐步发展起来的,是经过斗争实践发展起来的,这中间有个过程。*在三湾讲话的意思可以肯定是“根据地”的意思,三湾改编的意义是伟大的,但其中还有一个伟大的意义,即在于*提出了“根据地”的思想。
10月3日,*率领中国工农革命军由三湾到达北距三湾225公里、南距砻市75公里的江西宁冈县的古城镇。
10月4日,*在古城镇西的一座古老的书院文昌宫,主持召开有前敌委员会委员、部队营以上*和党的积极分子共60多人参加的前委扩大会议,即古城会议。会议历时两天。许多著作记载,在井冈山建立革命根据地是在这次会议上决定的。
袁文才、王佐
笔者认为,在古城会议决定在井冈山建立革命根据地的可能性很小。其理由:第一,从当时的实际情况看,*于9月初在安源军事会议上才听王兴亚讲井冈山有袁文才、王佐的工农武装。到了永新的三湾,*才写信与袁文才联系。袁文才收到*的信后,派龙超清、陈梦平等到三湾与*见面。听取了龙超清等的介绍后,*才对袁文才部的情况有所了解。此时,因为尚未见到袁文才,对其态度如何,*不很清楚,在这样的情况下,怎能做出在井冈山建立革命根据地的决定呢?
第二,*于10月3日率部到古城;7日便离古城到茅坪;8日,便带领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第一团三营、一营一连和四连(后改称特务连),从茅坪附近的大垅到湖南酃县的十都、水口、下村,再到江西遂川的营盘圩、戴家埔、大汾做群众工作。在古城停留的时间这样短暂,而其会议内容,主要是传达“八七”会议精神,初步总结湘赣边界秋收起义以来的经验教训,着重讨论在井冈山周围地区如何开展游击战争等问题。因此,在古城会议上做出在井冈山建立革命根据地的决定,其可能性很小。
第三,如若在古城会议上已经做出了在井冈山建立革命根据地的决定,会议结束在茅坪设立了后方医院和留守处之后,为什么不直接上山,而要继续南下,*率部绕了一个很大的圈子,从茅坪附近的大垅到湖南酃县的十都、水口、下村,再到江西遂川的营盘圩、戴家埔、大汾和井冈山,西南面的荆竹山、大井,历时一个多月,行程千里,于10月27日到茨坪,11月初又回到茅坪呢?
第四,1927年10月19日,余洒度在给*和湖南省委的报告中写道:“军至湘南岳(酃)县与桂东县交界之处,度即被派赴湘、鄂来作报告,并请示机宜。”还写道,“紧急时必退桂东汝城(桂阳)等县。”见1927年10月19日《余洒度报告》。这报告说明,工农革命军到酃县的水口以前并没有决定在井冈山建立根据地,否则余洒度何必来湘、鄂“请示机宜”。正因为如此,所以情况紧急时“必退桂东汝城(桂阳)等县”。
第五,1936年,*在同埃德加-斯诺谈话时,曾谈到有关在井冈山建立革命根据地的问题。他说:
埃德加·斯诺与*
1928年4月,朱德来到井冈山,我们的队伍会了师。我们一同制订了一个计划,要建立一个包括6个县的苏区,逐步地稳定并巩固湘赣粤边区的*政权,并以此为根据地,向更广大的地区发展。这个战略同党组织这里所说的“党组织”,即湖南省委。的建议相反,它幻想得到迅速的发展。
*这段自述说明,直到1928年4月,他与朱德在井冈山会师后,才制订了一个建立包括6个县的苏区,并以此为根据地的计划,但湖南省委不同意。
为了得到*和湖南省委的认可或批准,*于1928年5月2日在永新再次给*写信。信中说:
以宁冈为中心,罗霄山脉政权之建立,党之强有力,军力去造就,实现湘赣两省之革命根据地之一。此理毛同志等业已累次呈明在案,由湘南特委转湖南省委转*,多次未见奉准驳明文。
*的这封信说明,到1928年5月2日,*和湖南省委仍未批准在湘赣边界建立革命根据地。
第六,陈毅于1929年9月1日所写的《关于朱毛红军的历史及其状况的报告》,也可证实古城会议尚未做出在井冈山建立革命根据地的决定。此报告说:
秋收暴动失败后,毛部*向南移至宁冈,复得当时绿林(洪会)首领袁文才、王佐之帮助,乃留在井冈山附近各县游击……从1928年4月至7月,这一时期四军初成立……当时决定在宁冈建立军事根据地。
第七,对于1928年4月*与朱德会师后才正式决定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问题,1929年12月25日《杨克敏关于湘赣边区情况的综合报告》说得更清楚。他说:
朱德和*所率领的部队在宁冈龙口会师
边界自毛部去春(1928年)自湖南与朱德会合后,确定了建立罗霄山脉中段的割据政权的决心,因为鉴于过去军队没有一个根据地,流寇似的东闯西窜,得不到一个休养的机会,军队感觉十分疲劳,而甚难解决的,就是伤兵的安置问题,要找一个军事根据地,必须用力量去建立一个割据区域,罗霄山脉中段的井冈山是很好的军事根据地,于是创造罗霄山脉中段的割据,建立罗霄山脉中段的政权,为朱毛当时唯一的工作和企图,于是伟大的奋斗和激烈的斗争,一幕一幕地开展起来了。
上述情况充分说明,在井冈山建立革命根据地,是1928年4月朱毛会师后才正式决定的。在这之前,*曾多次向*和湖南省委写报告,提出在井冈山建立革命根据地,但未得到认可和批准。在这种情况下,*只好做有关的准备工作,正如*所说:
在军队内部,朱德和我不得不同两种倾向作斗争:第一种是要立即进攻长沙,这我们认为是冒险主义;第二种是要向南撤退到广东境内,这我们认为是“退却逃跑主义”。我们当时认为,我们的主要任务有二:分田地和建立苏维埃政权。我们要武装群众来加速这一进程。
文章摘自《*史实80问》作者:田树德出版社:中国青年出版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