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零开始学vuejs
最近一段时间都花在了学习vue上,还总是断断续续的,学习的效果不是很明显,思考了好久了,应该是没有进行一个系统的总结,导致很多知识点总是似是而非,而且也有一部分是思维还没有从java转变过来,废话不多说,慢慢学吧!
准备将我学习vue的只是总结一下当个笔记吧,不记得的时候回头看一看;
vue官方文档:
1.什么是vue.js
其实百度一下可以知道很多说明,是一套用于构建用户界面的渐进式框架,vue 被设计为可以自底向上逐层应用,vue 的核心库只关注视图层....,说实话这些刚开始对我来说完全没有什么用,直接学就对了,暂时就把vue当作一个js的第三方库用,就类似jquery一样,首先用script标签引入,然后用特定的语法使用就ok了;
当然,这是最low的方式,后面我们慢慢学怎么和webpack包管理工具集成,实现模块化开发,在此,我们先了解一下几个概念:
node:什么是node呢?我们知道js代码只能运行在浏览器上,但是没有浏览器js可以运行吗?当然可以,于是就有了node,node就是一个js的运行环境,你可以把它理解为浏览器的替代品,而且最关键的是js摆脱了浏览器的限制之后,就可以用js写后端代码了;比如可以写个服务器,其实就是写个程序跑起来一直监听电脑的某个端口,外界可以通过http请求访问这个端口,然后程序就收到这个请求的url,根据url中的路径去读写文件,然后返回用户请求;
npm:可以简单的理解为一个下载第三方库的工具,有了这个工具,你想在你的项目中使用优秀的第三方库只需要一个命令可以了npm i xxx -s,最比较新的node中已经自带的npm,所以你无需自己去下载
webpack:可以用npm下载,在模块化开发时候用到的,因为如果模块之间的依赖关系很复杂,项目做好之后,页面加载或交互时,将会发起大量请求,为了性能优化,需要使用webpack这样的打包器对模块进行打包整合,以减少请求数。借用一张图,其实就是简化依赖关系的一个打包工具
总之一句话,node是一个运行环境,npm是下载第三方库的工具避免重复造*,webpack打包工具,优化性能
2.vue简单使用
我们从最简单的开始,随便准备一个html文件,千万不要从vue-cli脚手架开始,因为刚开始目录太多,一脸蒙逼w(°o°)w
我这里编辑器用的是vscode,强烈推荐用这个,我用这个编辑器的最大原因是轻量级(千万别下错了,vscode全称叫做visual studio code,还有一个名字很像的microsoft visual studio code,这个有几个g的大小....),而且想要什么插件直接下载,好用,当然有兴趣的也可以用webstorm等;
新建一个html文件,用vscode打开,然后 !+tab快速生成html模板,引入vue的js文件,并且在vscode中下载一个open in browers插件,这样就可以在html中右键,选择是在默认浏览器打开还是在其他浏览器打开
简单vue代码:
<!doctype html> <html lang="en"> <head> <meta charset="utf-8"> <meta name="viewport" content="width=device-width, initial-scale=1.0"> <meta http-equiv="x-ua-compatible" content="ie=edge"> <title>document</title> <!-- 引入vue的依赖文件 --> <script src="https://cdn.jsdelivr.net/npm/vue"></script> </head> <body> <div id="app"> {{ message }} //这里有一个message变量,用{{}}包起来 </div> <script> var app = new vue({ el: '#app', //这里就是选择上面的div标签 data: { message: 'hello vue!' //给message变量赋值,这里会同步到div标签中的message中 } }) </script> </body> </html>
右键,打开默认浏览器,然后浏览器中就能看到hello vue!
很容易,只需要三步,首先是引入vue依赖文件,然后在html标签中用{{xxx}}包着一个vue变量,最后就是创建vue实例,在这个实例中选择指定标签,定义变量值,然后这个变量值就会在html标签中生效;
这里其实就相当于document.getelementsbyid("app").innertext="hello vue!",然而vue的目的就是尽量不让我们去直接操作dom节点,我们只需要专注于向标签中填充数据就行了,了解了这些下面我们就简单看看vue常见的命令吧!
3.vue基础语法
我们在2中使用了{{}}这个东西表示其中的变量是和vue实例相关联的,其实vue还给我们提供了一些命令
我们要注意一点:只要是跟vue指令绑定的,都是变量、函数对象(boolean类型除外)或者是表达式,比如经典的v-bind:class="{xxxx}",v-on:clidk="xxx";注意,引号里面的都是变量,不是字符串
3.1 v-bind指令
这个指令可以绑定标签中的任意属性,使得这个属性的值就变成了vue中的属性!有没有觉得这句话很绕,举个例子:<a v-bind:href="url">我是百度</a>
这个a标签的属性href,被v-bind命令给绑定了,使得href这个属性的值url就变成了vue中的一个属性,下图所示,在vue实例中,我们就可以对url这个属性赋值了,是不是很容易,而且这个命令还可以简写成冒号,即上面的标签简写后就是<a :href="url">我是百度</a>
我上面说过,v-bind属性可以绑定标签中的任何属性,也就是说属性id,class,style,src等等属性都可以,只需要声明类似的 :xxx = “aaa”,然后在vue实例中的data中声明aaa属性即可
3.2 v-for指令
这个指令常常用于循环展示,举个简单的例子:
var app = new vue({ el: '#app', data: { //定义了一个books数组 books: [{ name: "鲁滨逊", price: 15 }, { name: "葫芦娃", price: 7 }] } })
<ul> <li v-for="book in books">书名是:{{book.name}}-------价格是:{{book.price}}</li> </ul>
3.3 v-if指令
这个用于条件判断,如果v-if="flag"中flag为true,那么这个标签就是看得到的,否则就是看不到的,举个例子:
<h1 v-if="true">你看不到我</h1> <h1 v-if="false">你看得到我</h1>
当然,也可以在v-if里面是一个属性,效果和上面是一样的
这个指令和v-show用法一样,效果几乎一样,唯一的区别就是v-if指令为false时,那么该标签在html中根本就没有,而v-show即使为false,这个标签在html是存在的,只不过该标签使用style="display: none;"不显示出来,这也很好理解
3.4 v-model指令
注意,这个指令只会用在input标签中,换句话说只会用在表单中,举个例子,如下图,只要输入框中改变了什么,那么上面的显示也会跟着改变,而且也会用于表单信息收集,后面用到的时候再说
3.5 v-on指令
前面的几个指令都是绑定属性的,这个命令是绑定事件的,我们可以用这个命令来绑定一些事件函数;举个例子,绑定只要鼠标的点击事件,每一次点击按钮,counter的值就会加一,使得vue实例中的counter也会跟着加一,然后p标签又会时刻监听着counter的变化,所以最终的效果就是每点击一次按钮,屏幕中的数字就会变化加一
补充一下,v-on指令由于很常用,所以也有简写形式,就是@,比如上面的<button @click="counter += 1">add 1</button>
到这里可以说vue的几个基本指令就说完了,还是很容易的,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我们现在的指令还只是涉及到了vue实例中的data中的属性,那么,在vue实例中,除了el、data还有其他的属性吗?
4.vue实例的属性
vue实例的属性太多,我们就说说的常用属性,首先的就是在上面我们说到的el属性和data属性,这两个属性很好理解,el的全称是element,也就是标签嘛,这里用的id选择器选择指定标签,当然也可以用class选择器,自己可以试试;然后data属性表示在标签中要进行初始化的一些静态数据,注意,这里是静态数据;
然后我们要想办法让这些数据是动态的,于是就有了事件监听然后调用指定的函数,于是就有一个属性是methods,在面向对象的语言中,这些函数也叫做方法,这里的就是存放标签中监听的自定义的事件函数;
由于每一次标签中的数据发生变化,我们要动态显示的话,都用函数监听,那么每一次都会调用函数,虽然说可以实现基本功能,但是在某些特殊情况下,我们可以利用一个计算属性computed,这个属性有一个好处,就是可以使用缓存,比如计算属性中有个变量数据一直没有改变,那么下一次访问就直接返回缓存中的结果就行了,而函数的话每一次都会去执行一次;
还有就是在vue实例在实例化的过程中也会默认调用一些函数(这些函数不是在methods中的),这些函数是一些生命周期函数,大概分为三个部分,初始化的时候调用beforecreate和created、beforedmount和mounted;更新数据的时候beforeupdate和updated;销毁vue实例的时候beforedestroy和destroy;
我们简单了解vue的生命周期,下面有个图从官网那里拿过来的,很经典的一个图:
下面我们就用简单的例子,简单看看使用一下这几个常用的属性和生命周期函数:
<!doctype html> <html lang="en"> <head> <meta charset="utf-8"> <meta name="viewport" content="width=device-width, initial-scale=1.0"> <meta http-equiv="x-ua-compatible" content="ie=edge"> <title>document</title> <script src="https://cdn.staticfile.org/vue/2.2.2/vue.min.js"></script> </head> <body> <div id="app"> <input type="text" v-model="message" placeholder="随便输入什么内容"> <input type="submit" value="逆转按钮" @click = "reversemsg"> <br> <div>计算属性为:{{msg}}</div> </div> <script> new vue({ el: '#app', data: { message: '' }, methods:{ //这个方法作用是将字符串逆转 reversemsg(){ return this.message = this.message.split('').reverse().join('') } }, computed:{ //这个计算属性,在这类就是将逆转的字符串后面加计算返回 msg(){ return this.message+"计算" } }, //以下都是生命周期函数的执行时机 beforecreate(){ console.log("beforecreate方法执行") }, created(){ console.log("create方法执行") }, beforemount(){ console.log("beforedmount方法执行") }, mounted(){ console.log("mounted方法执行") }, beforeupdate(){ console.log("beforeupdate方法执行") }, updated(){ console.log("updated方法执行") }, //注意,下面两个直接用页面测试不出来,到后面使用了vue-cli之后就很好测试了 destoryed(){ console.log("destoryed方法执行"); }, beforedestory(){ console.log("beforedestory方法执行"); } }) </script> </body> </html>
可以看到,多次更新数据框中的数据都会调用更新的函数,而beforecreate和created、beforedmount和mounted只会执行一次;beforeupdate和updated会执行多次
具体的步骤:
在调用beforecreate的时候,vue实例中的el,data,data中的message都为undefined;
调用created的时候,el还是undefined,而数据已经与data中的属性进行绑定(放在data中属性当值发生改变的同时,视图也会发生变化),一般可以在这里做初始数据的获取;
调用beforedmount,载入前(完成了data和el数据初始化),但是页面中的内容还是vue中的占位符,data中的message信息没有被挂在到bom节点中,一般可以在这里做初始数据的获取;
调用mounted,载入后html已经渲染(ajax请求可以放在这个函数中),把vue实例中的data里的message挂载到bom节点中去;
调用beforeupdate,更新前状态(html中的数据变化前,不是data中的数据改变前),重新渲染之前触发,然后vue的虚拟dom机制会重新构建虚拟dom与上一次的虚拟dom进行对比之后重新渲染;
调用updated,数据已经更改完成,dom也重新渲染完成
没记错的话还有一个监听属性没有说到,后面用到再说,其实监听属性暂时基本用不到,先放一下,还有几个动画的指令,有兴趣的自己研究一下;
5.vue组件
前面说了这么多都是一些基本用法,vue真正的精髓就是组件,可以有很多很多的组件,那么什么是组件呢?是一个js文件,还是一个css文件?
其实我认为组件是一个资源的集合,比如后面我们可能会用到的element ui组件库中的组件,每一个组件都包括js,css,scss,image等资源组成,然后我们随时可以用这个组件放在我们的页面中,不需要我们去自己手写样式或者去复制别人的css、js代码了,实现了代码的重用性,极大的简化了开发;
当然我们这里会用到最简单的组件,组件中就是一个template属性(在模块化开发中组件是一个vue文件,里面有一个template标签,在这个标签里,可以用所有的html语法以及vue指令),例如下面的这样的:
<div id="app"> <!--至于怎么使用组件呢?可以直接用组件名当作标签使用就行了,注意,这里标签中可以使用vue指令--> <template01></template01> <template02></template02> <div>{{message}}</div> </div> <script> var template01 = {template: '<h1>这里是第一个自定义组件</h1>'} var template02 = {template: '<h1>这里第二个自定义组件</h1>'} //这里是第一种注册组件的做法,直接全局注册,也就是说子组件中还可以用组件2 vue.component("template02",template02) new vue({ el: '#app', data: { message: 'hello vue' }, //这是第二种注册组件的方式,但是这种方式是能在当前组件使用,这里相当于 "template01": template01 components:{ template01 } }) </script>
如果是在组件化开发中,我们的组件是这种形式的,下图所示:
·· 这里还有一点需要说一下,上面我们使用了template01 组件,但是这个组件中是不能使用new vue(xxx)这个里面的data数据的,因为取不到;
我们把当前的组件叫做父组件,template01 组件叫做子组件,现在我们需要传递数据,由于子组件无法使用父组件中的数据,于是我们可以在子组件使用一个props,然后父组件可以在<template01></template01>中使用vue指令绑定自定义属性,这样就将数据传到子组件的props中,然后子组件就可以随便使用props中的数据了;
举个简单的例子:
补充一下,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觉得这个template属性比较熟悉,在前面应该见过,就是那个vue生命周期的图中,有关于生命周期的具体详解我看了一篇博客讲的挺不错的,有兴趣的可以去看看,;
其实这里的template是vue的一个实例属性,就像data属性和el属性一样,实际上表示的是要渲染的模板,如果在vue中没有声明这个属性template,默认就把el属性指向的标签当作template去解析;否则只解析vue中的template属性对应的标签内容,此时el对应的标签不会解析
<div id="app"> <div>外面的模板:{{message}}</div> </div> <script> new vue({ el: '#app', data: { message: 'hello vue' }, //注意,此时不管这个div中没有没id="app"都一样,只会默认解析这个模板,然后渲染数据 template:'<div><p>template属性对应的模板:{{message}}</p></div>' }) </script>
显示的结果是:
由此可以知道vue实例中的template属性优先级更高,不过这个属性很少用到。。。
6.总结
多了解vue的声明周期以及vue基础知识很重要,然后在使用vue的过程中学会了很多的东西,慢慢学吧,这次只是简单的看了一下基础知识,下一次就好好的用vue-cli构建项目,然后快速开发一些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