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程序员文章站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分享程序员计算机编程知识!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IT编程

浅谈MyISAM 和 InnoDB 的区别与优化

程序员文章站 2024-02-28 15:01:28
myisam 和 innodb 的基本区别 1.innodb不支持fulltext类型的索引。 2.innodb 中不保存表的具体行数,也就是说,执行select co...

myisam 和 innodb 的基本区别

1.innodb不支持fulltext类型的索引。

2.innodb 中不保存表的具体行数,也就是说,执行select count(*) from table时,innodb要扫描一遍整个表来计算有多少行,但是myisam只要简单的读出保存好的行数即可。注意的是,当count(*)语句包含 where条件时,两种表的操作是一样的。

3.对于auto_increment类型的字段,innodb中必须包含只有该字段的索引,但是在myisam表中,可以和其他字段一起建立联合索引。

4.delete from table时,innodb不会重新建立表,而是一行一行的删除。myisam 是表所 innodb是行锁

5.load table from master(从主负载表)操作对innodb是不起作用的,解决方法是首先把innodb表改成myisam表,导入数据后再改成innodb表,但是对于使用的额外的innodb特性(例如外键)的表不适用。

另外,innodb表的行锁也不是绝对的,如果在执行一个sql语句时mysql不能确定要扫描的范围,innodb表同样会锁全表,例如update table set num=1 where name like “"2%”

6.innodb 支持事物

选择存储引擎 根据实际情况选择。

一般情况下如果查询多建议使用myisam 。

如果你需要事务处理或是外键,那么innodb 可能是比较好的方式。

myisam和innodb优化:

  key_buffer_size - 这对myisam表来说非常重要。如果只是使用myisam表,可以把它设置为可用内存的 30-40%。合理的值取决于索引大小、数据量以及负载 -- 记住,myisam表会使用操作系统的缓存来缓存数据,因此需要留出部分内存给它们,很多情况下数据比索引大多了。尽管如此,需要总是检查是否所有的 key_buffer 都被利用了 -- .myi 文件只有 1gb,而 key_buffer 却设置为 4gb 的情况是非常少的。这么做太浪费了。如果你很少使用myisam表,那么也保留低于 16-32mb 的 key_buffer_size 以适应给予磁盘的临时表索引所需。

  innodb_buffer_pool_size - 这对innodb表来说非常重要。innodb相比myisam表对缓冲更为敏感。myisam可以在默认的 key_buffer_size 设置下运行的可以,然而innodb在默认的innodb_buffer_pool_size 设置下却跟蜗牛似的。由于innodb把数据和索引都缓存起来,无需留给操作系统太多的内存,因此如果只需要用innodb的话则可以设置它高达 70-80% 的可用内存。一些应用于 key_buffer 的规则有 -- 如果你的数据量不大,并且不会暴增,那么无需把innodb_additional_pool_size - 这个选项对性能影响并不太多,至少在有差不多足够内存可分配的操作系统上是这样。不过如果你仍然想设置为 20mb(或者更大),因此就需要看一下innodb其他需要分配的内存有多少。

       innodb_log_file_size 在高写入负载尤其是大数据集的情况下很重要。这个值越大则性能相对越高,但是要注意到可能会增加恢复时间。我经常设置为 64-512mb,跟据服务器大小而异。

      innodb_log_buffer_size 默认的设置在中等强度写入负载以及较短事务的情况下,服务器性能还可以。如果存在更新操作峰值或者负载较大,就应该考虑加大它的值了。如果它的值设置太高了,可能会浪费内存 -- 它每秒都会刷新一次,因此无需设置超过1秒所需的内存空间。通常 8-16mb 就足够了。越小的系统它的值越小。

      innodb_flush_logs_at_trx_commit 是否为innodb比myisam慢1000倍而头大?看来也许你忘了修改这个参数了。默认值是 1,这意味着每次提交的更新事务(或者每个事务之外的语句)都会刷新到磁盘中,而这相当耗费资源,尤其是没有电池备用缓存时。很多应用程序,尤其是从 myisam转变过来的那些,把它的值设置为 2 就可以了,也就是不把日志刷新到磁盘上,而只刷新到操作系统的缓存上。日志仍然会每秒刷新到磁盘中去,因此通常不会丢失每秒1-2次更新的消耗。如果设置为 0 就快很多了,不过也相对不安全了 -- mysql服务器崩溃时就会丢失一些事务。设置为 2 指挥丢失刷新到操作系统缓存的那部分事务。

      table_cache -- 打开一个表的开销可能很大。例如myisam把myi文件头标志该表正在使用中。你肯定不希望这种操作太频繁,所以通常要加大缓存数量,使得足以最大限度地缓存打开的表。它需要用到操作系统的资源以及内存,对当前的硬件配置来说当然不是什么问题了。如果你有200多个表的话,那么设置为 1024 也许比较合适(每个线程都需要打开表),如果连接数比较大那么就加大它的值。我曾经见过设置为 100,000 的情况。

      thread_cache -- 线程的创建和销毁的开销可能很大,因为每个线程的连接/断开都需要。我通常至少设置为 16。如果应用程序中有大量的跳跃并发连接并且 threads_created 的值也比较大,那么我就会加大它的值。它的目的是在通常的操作中无需创建新线程。

      query_cache -- 如果你的应用程序有大量读,而且没有应用程序级别的缓存,那么这很有用。不要把它设置太大了,因为想要维护它也需要不少开销,这会导致mysql变慢。通常设置为 32-512mb。设置完之后最好是跟踪一段时间,查看是否运行良好。在一定的负载压力下,如果缓存命中率太低了,就启用它。

      sort_buffer_size --如果你只有一些简单的查询,那么就无需增加它的值了,尽管你有64gb 的内存。搞不好也许会降低性能

优化mysql数据库的方法:

1,选取最适用的字段属性,尽可能减少定义字段长度,尽量把字段设置not null,例如'省份,性别',最好设置为enum

2,使用join代替子查询

3,使用联合(union)来代替手动创建的临时表

4,事务处理(保证数据完整性,例如添加和修改同时,两者成立则都执行,一者失败都失败)

5,适当建立索引(如何建立索引?索引的利与弊?)

6,优化sql语句

7,explain可以看到mysql执行计划

8,分表(垂直分表,水平分表?)

以上所述就是本文的全部内容了,希望大家能够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