堆的原理以及实现
堆的原理以及实现
本文是在好友哆啦奇梦的耐心指导下完成的,在此表示感谢!
-
大顶堆:
所有的父节点的值都比孩子节点大,叶子节点值最小。root 根节点是第一个节点值最大 -
小顶堆:
和大顶堆相反,所有父节点值,都小于子节点值,root 根节点是 第一个节点值最小
根据完全二叉树的性质,若将堆中的数据至顶向下,从左向右的存在一个一维数组里面,
则父节点的位置索引总是该节点位置索引减1再除2取整的结果。 p = (c-1) // 2
下面的图片来自这里
堆的列表索引对应的形状如下:
维护一个堆主要有两个操作:上浮和下沉:
如果是维护一个最小堆,上浮操作如下,子节点找他的父节点,如果子节点小于父节点,那么我们就交换父子节点的值
同上,如果是维护一个最小堆,我们的父节点比子节点大,就需要下沉。下沉的操作如下:
实现的代码如下:
from typing import List
"""
父节点与子节点的索引位置关系,p父节点,c子节点
p = (c-1)//2
c1 = 2*p+1
c2 = 2*p+2
本程序维护的是一个最大堆
"""
#对某一个父节点进行下沉,用于删除堆顶元数 arr数组;p节点;arr_len:数组长度
def downAdjust(arr, p, arr_len):
temp = arr[p]#找到要下沉的父节点的值
c = 2*p + 1 #计算出其左子节点的索引
#最大堆降序排序
while c <= arr_len:#当索引的位置在数组内的时候
if (c+1) <= arr_len and arr[c] > arr[c+1]:#当前儿子比另一个儿子大
c += 1#找到父节点的两个儿子中的较小的那一个
if temp <= arr[c]:#如果父节点小于等于小儿子,不对,弹出,不能下沉
break
arr[p] = arr[c]#父节点值变成小儿子的值
p = c#父节点的索引变成小儿子的索引
c = 2*p+1
arr[p] = temp
return arr
"""最小堆升序排序
while c <= arr_len:#当索引的位置在数组内的时候
if (c+1) <= arr_len and arr[c] < arr[c+1]:#当前儿子比另一个儿子大
c += 1#找到父节点的两个儿子中的较大的那一个
if temp >= arr[c]:#如果父节点大于等于大儿子,不对,弹出,不能下沉
break
arr[p] = arr[c]#父节点值变成大儿子的值
p = c#父节点的索引变成大儿子的索引
c = 2*p+1
arr[p] = temp
return arr
"""
#对某一个节点'上浮' 在插入的时候,把新节点插入到完全二叉树的最后一个位置
def upAdjust(arr, length):
c = length - 1#子节点
p = (c-1) // 2#父节点
temp = arr[c]#临时保存子节点
while c > 0 and temp > arr[p]:#子节点存在且比父节点大
arr[c] = arr[p]
arr[p] = temp
c = p
p = (c-1)//2
#弹出的时候,子节点小于等于其父节点的值的时候,填充上浮的值到正确的位置
arr[c] = temp
return arr
#构建一个最大二叉堆
def buildHeap(arr):
n = len(arr) - 1#算出数组的长度
p = (n-1) // 2#计算出倒数的父节点
while p >= 0:
arr = downAdjust(arr, p, n)
p -= 1
return arr
#堆排序
def heapSort(arr):
buildHeap(arr)
n = len(arr) - 1
for i in range(n, 0, -1):
arr[i], arr[0] = arr[0],arr[i]
arr = downAdjust(arr, 0, i-1)
return arr
来看一个建立最大堆的例子:输入为[1,3,5,2,4,]
说明
为啥开始建立的是最小堆,然后继续使用下沉就变成了最大堆的排序??
- 建立最小堆之后,列表第一个元素是最小的,
- 使其与列表最后一个较大的元素交换,那么列表的最后一个元数就是最小值了。
- 我们在使用下沉,但是这里的下沉范围为 n - 1,意思就是最后一个最小的元素已经排好序,不参与下沉。
- 我们再对前面的n-1个数进行一个下沉取最小堆的操作,得到n-1个数的最小堆,堆顶的元数是这n-1中最小的。
- 重复上述的倒数第二个元数和堆顶的最小元数交换,然后下沉的区间长度又减一,重复下去,我们就可以得到一个,排序的最大堆。
注意
我们刚才是通过求最小堆来得到一个最大堆得排序。我们如果想要得到得一个最小堆得排序,也是和上面得操作类似。只要我们开始的时候得到的是一个最大堆,每次交换堆顶和堆底的值,就可以得到一个排序的最小堆。
建立最大堆和最小堆的区别与联系:
我们在下沉建立堆的时候,例如上述的代码,建立一个最小堆的时候(非严格排序)。
我们每次的父节点比较的对象是小儿子,如果父节点大于小儿子,那么父节点就赋值为小儿子的值。然后小儿子作为父节点,找到小孙子,如果小儿子大于小孙子,那么小儿子就变成小孙子。最后弹出之后,小孙子赋值成为爷爷,即对这一条链路进行递增排序,最大的放在后面,所以可以下沉形成一个最小堆。
def downAdjust(arr, p, arr_len):
temp = arr[p]#找到要下沉的父节点的值
c = 2*p + 1 #计算出其左子节点的索引
#最大堆降序排序
while c <= arr_len:#当索引的位置在数组内的时候
if (c+1) <= arr_len and arr[c] > arr[c+1]:#当前儿子比另一个儿子大
c += 1#找到父节点的两个儿子中的较小的那一个
if temp <= arr[c]:#如果父节点小于等于小儿子,不对,弹出,不能下沉
break
arr[p] = arr[c]#父节点值变成小儿子的值
p = c#父节点的索引变成小儿子的索引
c = 2*p+1
arr[p] = temp
return arr
所以我们在建立一个最大堆的时候,需要修改上述的比较条件。由于最大堆是大的在前面,所以这次的爷爷节点值应该是要和大儿子的比较,如果爷爷节点值大于大儿子的值,说明是这次循环是已经排序好了的。但是如果爷爷节点值小于大儿子的值,这时候大儿子的值就要赋值给爷爷节点,大儿子作为新的父节点,去和大孙子节点比较,如果大儿子节点值小于大孙子节点值,大儿子节点被赋值为大孙子节点值。弹出的时候,大孙子节点值被赋值为这三代中最小的那个爷爷节点值。就此完成一个小循环最小堆的建立。
while c <= arr_len:#当索引的位置在数组内的时候
if (c+1) <= arr_len and arr[c] < arr[c+1]:#当前儿子比另一个儿子大
c += 1#找到父节点的两个儿子中的较大的那一个
if temp >= arr[c]:#如果父节点大于等于大儿子,不对,弹出,不能下沉
break
arr[p] = arr[c]#父节点值变成大儿子的值
p = c#父节点的索引变成大儿子的索引
c = 2*p+1
arr[p] = temp
return arr
上一篇: 全面剖析.Net环境下的缓存技术
下一篇: 优先级队列--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