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印度小贩身上,发现跨越阶层的办法
在过往的20多年里,我结交了许多草根朋友。
大部分的他们,出生普通,甚至来自极贫的乡村。原本,他们只是某个村里的小工厂主,或是某集市里的一个小商贩,但经过10几年,或20几年的努力,他们渐渐地脱颖而出,直至后来的飞黄腾达。
这使我不禁思考一个问题:我的这些朋友之所以能告别原始的阶层,最终出人头地,实现他们的商业梦想,是否因为在同等环境下,他们比其他人更聪明,或是更勤奋?
事实上,他们并不是。而对于这个问题,美国哈佛大学的行为经济学家穆雷·纳森曾研究过,并得出了一个模型。
首先,他先在一个印度的小城市发现,在非常繁荣的蔬菜市场里,那些做小生意的商贩们,商业模式却很简单。一般情况下,他们每天早晨会购买价值1000卢比的货物,如果当天卖完,便能进账1100卢比,那么在这样的买卖中,小贩们便能获得100卢比的利润。但问题是,绝大多数的小贩都没有这笔原始资本金。
于是,为了得到进货的资本金,他们每天只能向其他人借钱。假如这笔贷款每天的利息是5%,这意味着小贩们要将每日收入的50卢比,用来支付利息,实际的收入则是50卢比。
作为哈佛有名的经济学家,纳森教授了解了这些情况后,便教给了小贩们一个更好的办法。他告诉他们,只需从每天赚取的50卢比中抽出10%,即5卢比,攒起来,坚持200天后就能攒到1000卢比,他们便不用再去借那笔进货的钱了。也就是说他们只需要在这200天内,每天增加一个行动,生意不仅照常进行,还能在之后获得1000卢比的资本金。
这看起来的确是非常好的办法,但结果却与纳森教授所预想的大相径庭。因为在半年后,绝大部分的小贩仍然回到了原来借钱进货做买卖的状态,只有不到10%的人用了他的办法。
这也让纳森教授大为吃惊:当只需要增加一个简单的行为,就能够改变你现在的资金状况时,为什么90%的人选择了拒绝?
经过研究他发现,这90%的小贩们之所以没有那样做,是因为他们为了满足生活所需,每天不得不精打细算,根本没有时间和心力去思考明天,甚至200天后的事情,这会使得印度小贩们形成一个共同的思维特质。长期的资源短缺,他们被培养出了一个短缺的头脑模式,而正是这种模式,导致了他们失去决策所需的心力。
对于这个“心力”,纳森教授将之称为“带宽”。印度小贩们过于忙碌的生活状态,导致他们没有任何的带宽去思考投资和发展的适宜。而愿意投资的那10%的人,也因此最终在这个蔬菜市场中脱颖而出,逆袭成功。
因此,纳森教授提出了一个结论——我们的一生资源稀缺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有一个稀缺的心态。
目前,每天有超过50万的人在关注我们的节目,其中不乏企业家知识分子,但更多的是普通的白领、公务员,大家每天虽忙碌于自己的工作,但也会日思夜想,希望摆脱现在的状况,进入到一个更好的阶层中。
我们会发现,这个梦想是很难在一夜之间达成的。就像那些印度小贩们,他们非常渴望拥有1000卢比的本金,不需要每天去向别人借贷,但他们却很少想到要去解决这1000卢比的问题,更不用说去做出改变——就算只需每天投入那5个卢比。
而对于我的那些草根企业家朋友们,他们之所以能从农村和菜市场里跑出来,正因为他们是愿意改变自己短缺心态和思维定势的人。你不妨试想一下,什么才是那改变你未来命运的5个卢比。
口述/吴晓波(微信公众号:吴晓波频道)
下一篇: 火锅大揭秘!四川火锅底料里放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