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为何会在常遇春死后,给他画龙袍全身像?
趣历史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常遇春死后朱元璋为何给他画龙袍全身像?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历史不是非黑即白,帝王也不是非明即昏,凡事凡物都有两面性,比如明太祖朱元璋,他就是一个非常具有争议性的历史人物。
朱元璋从一介布衣白手起家,推翻了腐朽的蒙元,建立了大明王朝,毫无疑问,他是不世出的一代英主,他的文韬武略千百年来鲜有人及。但是,作为开国之君,朱元璋也因残杀功臣备受诟病,这也成了他身上永远洗不净的污点。
飞鸟尽,良弓藏 ,狡兔死,走狗烹,功高盖主向来是君臣大忌,过河拆桥一直是千古定律,但对待功臣狠辣如朱元璋者,确实也是史上罕见。
从开国宰相李善长,到战功赫赫的傅友德,从文臣胡惟庸,到武将蓝玉,明朝的开国功臣几乎被朱元璋屠戮殆尽,仅明初四大案中,朱元璋杀人就超过了10万,这样的数字确实让人触目惊心。
李善长、傅友德、胡惟庸、蓝玉等,这些都是确定无疑死于朱元璋之手的开国功臣,除此之外,还存在着一些死因成谜的关键人物,其中最典型的就是“明朝开国第一功臣”徐达以及以神机妙算闻名于世的刘伯温。
自古至今,有很多人都不相信徐达和刘伯温是简单病死的,坊间传闻,徐达可能是被朱元璋用蒸鹅毒死的,而刘伯温则是被朱元璋派胡惟庸毒死的。当然,这些都是没有确切史料依据的猜测,真相到底如何不得而知,只能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除了徐达和刘伯温,还有一位明朝开国功臣的死也十分蹊跷,他就是明朝第一猛将常遇春。
纵观所有开国元勋,战功能与徐达比肩的或许也只有常遇春了。但是,向来以身体健壮著称的常遇春却偏偏在40虚岁壮年时突然暴亡。因为死得太早又死得太突然,常遇春的暴毙也一直疑点重重,其中最广受争议的说法就是他其实也是被朱元璋害死的。那么,历史真相真的如此吗?
首先,朱元璋对常遇春确实非常器重和信任。明朝的开国功臣很多和朱元璋都是亲家,但其中与朱元璋关系最亲密的还是常遇春。即便是徐达之女,也不过是嫁给了燕王朱棣为妃,而常遇春之女嫁的却是太子朱标。
熟悉明史的读者都清楚,在继承人问题上朱元璋从来没有犹豫过,嫡长子朱标是他心中唯一的太子人选,若不是朱标早亡,后来根本不会有朱棣什么事。所以,朱元璋在为朱标选正妃一事上也非常慎重,因为他选的那可是未来母仪天下的皇后。朱元璋为朱标选了常遇春之女为妃,可见他对常遇春家族的重视和信任。
从鏖战衢州,到大战九华山,从大破陈友谅,到攻取元大都,常遇春战功赫赫无人能及,在说起常遇春时,朱元璋毫不吝啬溢美之辞,他盛赞常遇春的功绩是:“虽古名将,未有过之”。
自始至终,常遇春都是朱元璋的绝对心腹,朱元璋确实没有理由杀常遇春。如果以上史实还不能佐证这一点,以下的理由或许无人能反驳。
必须注意的是,朱元璋杀胡惟庸是在洪武十三年,杀蓝玉是在洪武二十六年,而常遇春却早在洪武二年就去世了。那时,朱元璋虽然已经建国称帝,但大明*并未彻底稳固,而是仍处于常年征战之中,尤其是北元的残余*仍肆虐于北方。
常遇春人送外号“常十万”,因为他曾自言可以将十万之军横扫天下。这句话并非吹牛,以常遇春的能征善战,假以时日他真的能做到。北方割据*不容小觑,常遇春是抗击北元的头号大将,朱元璋不可能在这样的时候自毁长城。更何况常遇春并非死于京都,而正是死于北伐的军中。
再看看常遇春死后朱元璋有什么样的表现和反应。
史书明确记载,朱元璋得知常遇春的死讯后悲痛欲绝,还写下了一首悼亡诗:“朕有千行生铁汁,平生不为儿女泣。忽闻昨日常公薨,泪洒乾坤草木湿。”朱元璋本来没多少文化,但这首诗写得确实是情真意切,字字带血。
常遇春死后,朱元璋追赠他为翊运推诚宣德靖远功臣、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太保、中书右丞相,追封为开平王,谥号忠武,配享太庙。不仅如此,朱元璋还令宫廷画师为常遇春公绘制身穿龙袍的全身像。此举明确传达了一个讯息——在朱元璋心中,常遇春的历史功绩甚至堪当帝王。这样的死后殊荣,历朝历代的文臣武将都是不曾有的。
对于常遇春的真正死因,历史上说法众多,其中最可信的就是死于“卸甲风”。所谓“卸甲风”,就是说常遇春在农历七月盛夏打仗时身披重甲,所以出了一身热汗,得胜归来急忙脱去重甲,又贪凉吹风引发了“中风之疾”,不治身亡。
“卸甲风”在古代战场上时有发生,很难治好,常遇春并非特例。秦末汉初的魏王豹以及唐末名将李存孝都得过此症,其中魏王豹死于“卸甲风”,而李存孝却有幸痊愈。
综上,我们可以认定李善长、胡惟庸是朱元璋杀死的,甚至可以怀疑徐达、刘伯温也是朱元璋毒死的,但绝对不能说常遇春是朱元璋害死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上一篇: 红薯产地是在哪些地区,红薯种类有哪些呢
下一篇: 给我个交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