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经济发达军事能力却很羸弱,这是为何?
宋朝是中国历史上上承五代十国下启元朝的朝代,不清楚的读者可以和趣历史小编一起看下去。
宋朝时期是我国商品经济发展的高峰时期,最高财政收入达到1亿贯,是唐朝的数倍之多,宋廷将商业与农业并重,鼓励民间发展商业,同时推出很多优惠措施和交易手段,帮助地方百姓从商,国家赋税收入领先世界,社会福利制度但是其军事实力堪忧.
在北方辽国的侵袭下,北宋屡屡求和,通过岁币和进贡来换取和平,最后却又屈服于金国的铁蹄之下。可见,强大的经济水平并没有让宋朝军力获得提高,而是出现以金钱换和平的窘况,宋朝军事实力的软弱与其所处大环境以及国家方针有很大关联,宋朝重文轻武的风气成为宋军事羸弱的主因。
宋朝自太祖皇帝登基以来就一直奉行重文轻武的国策,赵匡胤陈桥兵变黄袍加身,窃取了后周柴家的*,所以他十分担心自己手下的武官也会效仿自己发动*,为了彻底解除武官威胁,赵匡胤上演了杯酒释兵权的做法,将武官手中的兵权收回,并赐予土地和财富。
立朝以后,北宋就一直竭力压制武官,重文轻武之风就此奠定。那么,宋朝究竟如何重文轻武?又是如何面对外部强大的军事压力呢?
一、重文轻武
1、立朝伊始
唐末,我国进入五代十国混乱时期,天下政权更替频繁,呈现割据之势,直到后来后周世宗柴荣平定数个割据政权,眼看就要一统天下之时却英年早逝。柴宗训即位之后,无法实际控制低下的武将,而当时柴荣的心腹爱将赵匡胤手握兵权,便趁此机会发动陈桥兵变,窃取了胜利果实。
建立宋朝以后,太祖担心武将反叛的戏码再度上演,于是便想出了杯酒释兵权的方式,收回了众武将的兵权,并赐予他们良田和金银,让他们安心回乡。收回兵权的赵匡胤又在朝廷制度上进行了谋划,规定军队编制,由文官担任军队统帅,战时再交由武将统领,严格限制武将手中的权力,在朝中极力打压武将。
2、民意基础
宋廷注重发展国内经济,将商业与农业并重,出台了很多鼓励民间商业流通的政令,同时晚上商户贸易中的各项制度,发行纸币,开创“贷款”制度,严格限定利息支付。
在朝廷的极力推行下,宋朝商品经济发展呈现繁荣景象,社会生活丰富多彩,在民间也逐渐形成了重文轻武的局面,相比于军事战争,国内百姓更对文化娱乐更加感兴趣。
二、外部压力
1、辽国南侵
辽国一直以来都是悬在宋朝北方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北宋时刻面临亡国的威胁,数次交手宋朝都以战败告终。萧太后*之后,大举进兵北宋,双方在澶州激烈交战,由于宋朝皇帝缺乏进取之心,结果将胜利的机会错失,双方讲和,修订了澶渊之盟,此后两国之间维持了百年和平,但是这也消磨了宋军最后的血性和战力。
2、金国阳谋
辽国在与另一个崛起的国家金国的交战中式微,而此时的宋朝非但没有念及同盟出兵相助,反而同金国达成了所谓讨辽协议,金国许诺给宋朝幽云十六州的部分土地,而宋朝统治者似乎是想收复这些土地太久了,忘记了唇亡齿寒地道理,竟约同金国共同伐辽。
只是宋军没想到的是,即使是被金国打残的辽国军队,宋军也无法战胜,这也将宋军羸弱的战力暴露在金国面前,也为北宋灭亡埋下了伏笔。
3、缺乏雄主
北宋灭亡后,之前到辽国为人质的赵氏后裔赵构跑到江南地区建立了南宋,只是与北宋一样,南宋的战力依旧堪忧,南宋只是凭借着深厚地民意基础苦苦支撑,南宋缺乏雄主,最终也只能是昙花一现。
自北宋太宗皇帝赵光义之后,宋朝就再无雄主,失去了进取之心,在经济上的富足并不代表军事上的主动,一味防守,最后只能在铁蹄的践踏下灭亡。
总结:北宋时期自太祖皇帝始就奉行重文轻武政策,而到了太宗皇帝赵光义之后,宋朝面对边患只能采取防守的姿态。
宋朝对军队的限制比任何一个朝代都严厉,武官地位低下,军队训练素质差,吃空饷现象屡禁不止,朝内缺乏有话语权的武将统领,朝外少数民族*步步紧逼,让富裕的北宋财政最后也捉襟见肘,好大喜功的皇帝,军队只重数量不看质量,造成朝廷冗兵、冗费的尴尬局面。
后来为了一点蝇头小利,北宋竟和金国合谋讨伐辽国,完全暴露了宋军羸弱的战斗力,后来金国灭宋也就不足为奇了。之后赵构建立的南宋,更是重蹈覆辙,只重经济不看军事力量,重文轻武的基本国策依旧在国内体现地淋漓尽致,最后还是没能抵挡住金国的铁蹄,走向了灭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下一篇: Kotlin 之 泛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