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了解的前端史
同事邀我写一篇前端技术发展史,用于新员工培训。
在查资料写正式文档之前,我要先写下自己的所知所感,以免到时分不清 什么东西是自己的、什么东西是别人的。
1995 年 网景公司想给网页增加一些交互性,花两周时间创造了 javascript,用来控制网页中的元素。
两周时间创造的语言一定精致不到哪儿去。
但巧妙的是,这门语言非常得开放灵活,开发者可以自己定制它。
例如:
-
给
string
添加个首字母大写的方法:string.prototype.capitalize = function() { return ( this.charat(0).touppercase() + this.slice(1) ); }; "hello".capitalize(); // hello
-
修改
date tostring
方法:date.prototype.tostring = function() { return ( this.getfullyear() + "/" + (this.getmonth() + 1) + "/" + this.getdate() ); }; new date().tostring(); // 2019/12/21
因为这种开放性,javascript 吸收了大量开发者的智慧,变得越来越好。
这种策略对我很有启发。
一件事我自己搞不定,那可以把它变成大家的事,用集体智慧解决它。
道理简单,但难在放低姿态、保持开放的心态。
吸收了开发者集体智慧后,javascript 标准【准确点是 ecmascript 标准】发展得很快。
但碰到了一个问题:标准跑到了半山腰,浏览器们还在山脚下。
毕竟程序跑在浏览器上,标准再好,浏览器不支持 开发者也没法用。
而且众多浏览器对标准的支持情况也不一样,不仅是 javascript,还包括 html 和 css。
那个年代的招聘要求里都有一条“能解决浏览器兼容性问题”。
浏览器兼容性问题让开发者很头疼。“帮开发者解决浏览器兼容性问题”成了各框架的重点任务。
其中玩得比较过的是 extjs。
html、css、javascript 兼容性问题它全包了。
思路是这样的:
-
html、css:开发者不要写了,自然就不需要关心 html、css 兼容性问题了。
-
html、css 写法
<style> .submitbtn { font-size: 2em; padding: 10px; } </style> <button class="submitbtn">提交</button>
-
extjs 写法
{ xtype: 'button', scale: 'large', padding: 10 }
-
-
javascript:开发者使用 extjs 的 api,而不用 ecmascript 标准的 api。
例如拷贝 b 对象的属性到 a 对象上:-
ecmascript 标准
object.assign(a, b);
-
extjs
ext.apply(a, b);
-
extjs 让开发者完全不用考虑浏览器兼容性的问题,大幅提升了开发效率。
但代价是:
开发者和 html、css、javascript 标准被隔离开,
开发者像是在用一门新语言编程,被绑架在这个框架上了。
再后来 babel 出现了,开发者终于可以拥抱最新 ecmascript 标准了。
babel 的思路是这样:
开发者用最新 ecmascript 标准去写代码,然后通过 babel 编译,转成浏览器支持的代码。
我们说框架提高了开发效率,其实有两层含义:
- 框架提供了成熟的解决方案,如 组件、路由……少量代码就能完成复杂的功能。
- 框架限制了开发的*度,让日后维护和开发新功能变得容易。
我再从 限制开发*度 这个角度说说框架的变化。
早些年前端流行 mvc 框架。
从代码职责层面,什么文件干什么活 确实很清楚。
但 mvc 使用事件驱动,事件太灵活。
茴香豆的“茴”有四种写法:
view
派发一个事件,可能性有千万种:
- 可能
controller
在监听, - 可能父元素在监听,
- 可能兄弟元素在监听,
- 可能多个地方同时在监听,并且监听器执行顺序还有讲究,
- ……
这么大的灵活性,你敢预判别人的代码思路吗?
这时候单步调试成了最稳妥、最“高效”的方法。
近些年 react 等框架限制就严格得多:
数据流单项传递,只能父到子。
一些场景下 代码实现比事件驱动麻烦,但好处是 大家的代码长得更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