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ython学习—函数
python基础-函数
认识函数
为什么要使用函数?
1.避免代码重用,在一个完整的项目中,某些功能会反复使用。那么会将功能封装成函数,当我们要使用功能的时候直接调用函数即可。
2.提高代码的可读性
本质:函数就是对功能的封装
优点:
1.简化代码结构,增加了代码的复用度(重复使用的程度)
2.如果想修改某些功能或者调试某个bug,只需要修改对应的函数即可
函数的定义与调用
定义
def 函数名(参数1,参数2):
''' 函数注释'''
语句
return 返回值
定义:def关键字开头,空格之后接函数名和圆括号,最后还要加一个冒号,def是固定的,不能变
函数名:遵循标识符规则,函数名是包含字母,数字,下划线的任意组合,但是不能以数字开头。虽然函数名可以随便取名,但是一般尽量定义成可以表示函数功能的。
参数列表:(参数1,参数2,……,参数n)任何传入函数的参数和变量必须放在圆括号之间,用逗号分隔。函数从函数的调用者那里获取的信息
冒号:函数内容(封装的功能)以冒号开始,并且缩进。
语句:函数封装的功能
return:一般用于结束函数,并返回信息给函数的调用者
注意:最后的return表达式,可以不写,相当于return none
调用
格式:
返回值 = 函数名(参数1,参数2)
函数名:是要使用的功能的函数名字
参数:函数的调用者给函数传递的信息,如果没有参数,小括号也不能省略
函数调用的本质:实参给形参赋值的过程
下面我们先来定义一个求计算字符串长度的函数。假如我们的len()函数现在不能用了,那么我们就需要定义一个函数,求字符串的长度。如果让我们一次一次的去写相同的代码,会显得很麻烦。这时候我们的函数就上场了。
1.给定一个字符串,调用函数,当他没有返回值的时候返回null def length(): s='hello world' length=0 for i in s: length+=1 print(length) print(length()) 2.return 必须放在函数里,当函数有返回值的时候,必须用变量接收才会有效果 def length(): s='hello world' length=0 for i in s: length+=1 return length print(length()) 计算字符串的长度
函数的返回值
return的作用:结束一个函数的执行
1、首先返回值可以是任意的数据类型
2、函数可以有返回值:如果有返回值,必须要用变量接收才有效果
也可以没有返回值:
没有返回值的时候分三种情况:
1.当不写return的时候,函数的返回值为none
2.当只写一个return的时候,函数的返回值为none
3.return none的时候,函数的返回值为none(几乎不用)
3、return返回一个值(一个变量)
4、return返回多个值(多个变量):多个值之间用逗号隔开,以元组的形式返回。
接收:可以用一个变量接收,也可以用多个变量接收,返回几个就用几个变量去接收
def func(): a=111 b=[1,2,3] c={'a':15,'b':6} #return a#返回一个值 #return a,b,c#返回多个值,变量之间按逗号隔开,以元组的形式返回 print(func()) 函数有一个或多个返回值
1.不写return时返回none def func(): a=111 b=[1,2,3] ret=func() print(ret) 2.只写一个return时返回none def func(): a=111 b=[1,2,3] return ret=func() print(ret) 3.return none的时候返回none def func(): a=111 b=[1,2,3] return none ret=func() print(ret) 函数没有返回值的函数
def func4(): print (1111111) return#结束一个函数的执行 print (1242451) func4()
方法一 def func(): list=['hello','egon',11,22] return list[-1] print(func()) 方法二 def func(): list=['hello','egon',11,22] return list m,n,k,g=func()# print(g) 定义一个列表,返回列表的最后一个值
函数的参数
def fun(s):#参数接受:形式参数,简称形参 ''' 计算字符串长度的函数---------函数的功能 参数s:接受要计算的字符串--------参数的信息 return:要计算字符串长度 ---------返回值得信息 ''' length=0 for i in s: length+=1 return length ret=fun('helloword')#参数传入:实际参数,简称实参 print(ret)
实参和形参
形参:是函数定义时候定义的参数
实参:函数调用时候传进来的参数
传递多个参数
可以传递多个参数,多个参数之间用逗号隔开
站在参数的角度上,调用函数时传参数有两种方式:
1、按照位置传参数
2、按照关键字传参数
用法:1、位置参数必须在关键字参数的前面
2、对于一个参数只能赋值一次
def my_max(a,b):#位置参数:按顺序定义参数 if a>b: return a else: return b # 站在传参的角度上 print(my_max(20,30)) print(my_max(10,20))# 1.按照位置传参 print(my_max(b=50,a=30))# 2.按照关键字传参 print(my_max(10,b=30))#3.位置和关键字传参混搭
默认参数
用法:为什么要用默认参数?将变化比较小的值设置成默认参数(比如一个班的男生多,女生就几个,就可以设置个默认值参数)
定义:默认参数可以不传,不传的时候用的就是默认值,如果传会覆盖默认值。
默认的值是在定义函数的时候就已经确定了的
def stu_info(name,sex = "male"): """打印学生信息函数,由于班中大部分学生都是男生, 所以设置默认参数sex的默认值为'male' """ print(name,sex) stu_info('alex') stu_info('海燕','female')
默认参数缺陷:默认参数是一个可变数据类型
def default_param(a,l=[]): l.append(a) print(l) default_param('alex') default_param('rgon') 输出:['alex'] ['alex', 'egon']
按位置传值多余的参数都由args统一接收,保存成一个元组的形式
按关键字传值接受多个关键字参数,由kwargs接收,保存成一个字典的形式
def fun(a,b,*args): sum=a+b for i in args: sum+=i return sum print(fun(1,5,6,4))#输出1+5+6+4的和
def fun(a,b,**kwargs): print(a,b,kwargs) # 按照关键字传参数 fun(a = 10,b = 20,cccc= 30,dddd = 50)#输出10 20 {'cccc': 30, 'dddd': 50} def f(a,b,*args,defult=6,**kwargs): #位置参数,*args, 默认参数,**kwargs # print(a,b,args,defult,kwargs) return a,b,args,defult,kwargs #传参数的时候:必须先按照位置传参数,再按照关键字传参数 print(f(1,2,7,8,ccc=10,der=5))
函数小结
1.定义:def 关键词开头,空格之后接函数名称和圆括号()。 2.参数:圆括号用来接收参数。若传入多个参数,参数之间用逗号分割。 参数可以定义多个,也可以不定义。 参数有很多种,如果涉及到多种参数的定义,应始终遵循位置参数、*args、默认参数、**kwargs顺序定义。 如上述定义过程中某参数类型缺省,其他参数依旧遵循上述排序 3.注释:函数的第一行语句应该添加注释。 4.函数体:函数内容以冒号起始,并且缩进。 5.返回值:return [表达式] 结束函数。不带表达式的return相当于返回 none
def 函数名(参数1,参数2,*args,默认参数,**kwargs): """注释:函数功能和参数说明""" 函数体 …… return 返回值
函数—装饰器
为什么要使用装饰器呢?
装饰器的功能:在不修改原函数及其调用方式的情况下对原函数功能进行扩展
装饰器的本质:就是一个闭包函数,把一个函数当做参数,返回一个替代版的函数,本质上就是一个返回函数的函数。
那么我们先来看一个简单的装饰器:实现计算每个函数的执行时间的功能
import time def wrapper(func): def inner(): start=time.time() func() end=time.time() print(end-start) return inner @wrapper def kkk():#相当于kkk=wrapper(kkk) print('aaaaa') kkk()
以上的装饰器都是不带参数的函数,现在装饰一个带参数的该怎么办呢?
def outer(func): def inner(age): if age < 0: age = 0 func(age) return inner # 使用@函数将装饰器应用到函数 @outer def say(age): print("lee is %d years old" % (age)) say(-15)
import time def timer(func): def inner(*args,**kwargs): start = time.time() re = func(*args,**kwargs) end=time.time() print(end- start) return re return inner @timer #==> func1 = timer(func1) def func1(a,b): print('in func1') print(a,b) @timer #==> func1 = timer(func1) def func2(a): print('in func2 and get a:%s'%(a)) return 'fun2 over' func1(1,2) print(func2('aaaaaa'))
import time def timer(func): def inner(*args,**kwargs): start = time.time() re = func(*args,**kwargs) end=time.time() print(end - start) return re return inner @timer #==> func1 = timer(func1) def jjj(a): print('in jjj and get a:%s'%(a)) return 'fun2 over' jjj('aaaaaa') print(jjj('aaaaaa'))
开放封闭的原则
1.对扩展是开放的
2.对修改是封闭的
装饰器的固定结构
import time def wrapper(func): # 装饰器 def inner(*args, **kwargs): '''函数执行之前的内容扩展''' ret = func(*args, **kwargs) '''函数执行之前的内容扩展''' return ret return inner @wrapper # =====>aaa=timmer(aaa) def aaa(): time.sleep(1) print('fdfgdg') aaa()
''' # 固定格式 def outer(func): def inner(*args,**kwargs): #添加修改的功能 pass func(*args,**kwargs) return inner '''
import time def outer(func): def inner(*args,**kwargs): #添加修改的功能 starttime = time.time() time.sleep(1) print("&&&&&&&&&&&&&&") func(*args,**kwargs) endtime = time.time() print("执行该函数总共花了 %f" %(endtime - starttime)) return inner @outer def say(name,age): #函数的参数理论上是无限制的,但实际上最好不要超过6~7个 print("my name is %s, i am %d years old" %( name,age)) say("lee", 18)
带参数的装饰器
带参数的装饰器:就是给装饰器传参
用处:就是当加了很多装饰器的时候,现在忽然又不想加装饰器了,想把装饰器给去掉了,但是那么多的代码,一个一个的去闲的麻烦,那么,我们可以利用带参数的装饰器去装饰它,这就他就像一个开关一样,要的时候就调用了,不用的时候就去掉了。给装饰器里面传个参数,那么那个语法糖也要带个括号。在语法糖的括号内传参。在这里,我们可以用三层嵌套,弄一个标识为去标识。如下面的代码示例
# 带参数的装饰器:(相当于开关)为了给装饰器传参 # f=true#为true时就把装饰器给加上了 f=false#为false时就把装饰器给去掉了 def outer(flag): def wrapper(func): def inner(*args,**kwargs): if flag: print('before') ret=func(*args,**kwargs) print('after') else: ret = func(*args, **kwargs) return ret return inner return wrapper @outer(f)#@wrapper def hahaha(): print('hahaha') @outer(f) def shuangwaiwai(): print('shuangwaiwai') hahaha() shuangwaiwai()
多个装饰器装饰一个函数
def qqqxing(fun): def inner(*args,**kwargs): print('in qqxing: before') ret = fun(*args,**kwargs) print('in qqxing: after') return ret return inner def pipixia(fun): def inner(*args,**kwargs): print('in qqxing: before') ret = fun(*args,**kwargs) print('in qqxing: after') return ret return inner @qqqxing @pipixia def dapangxie(): print('饿了吗') dapangxie() ''' @qqqxing和@pipixia的执行顺序:先执行qqqxing里面的 print('in qqxing: before'),然后跳到了pipixia里面的 print('in qqxing: before') ret = fun(*args,**kwargs) print('in qqxing: after'),完了又回到了qqqxing里面的 print('in qqxing: after')。所以就如下面的运行结果截图一样 '''
上例代码的运行结果截图
统计多少个函数被装饰了的小应用
# 统计多少个函数被我装饰了 l=[] def wrapper(fun): l.append(fun)#统计当前程序中有多少个函数被装饰了 def inner(*args,**kwargs): # l.append(fun)#统计本次程序执行有多少个带装饰器的函数被调用了 ret = fun(*args,**kwargs) return ret return inner @wrapper def f1(): print('in f1') @wrapper def f2(): print('in f2') @wrapper def f3(): print('in f3') print(l)
函数—递归函数
递归的定义
1.什么是递归:在一个函数里在调用这个函数本身
2.最大递归层数做了一个限制:997,但是也可以自己限制
def foo(n): print(n) n+=1 foo(n) foo(1)
3.最大层数限制是python默认的,可以做修改,但是不建议你修改。(因为如果用997层递归都没有解决的问题要么是不适合使用递归来解决问题,要么就是你的代码太烂了)
import sys sys.setrecursionlimit(10000000)#修改递归层数 n=0 def f(): global n n+=1 print(n) f() f()
我们可以通过以上代码,导入sys模块的方式来修改递归的最大深度。
sys模块:所有和python相关的设置和方法
4.结束递归的标志:return
5.递归解决的问题就是通过参数,来控制每一次调用缩小计算的规模
6.使用场景:数据的规模在减少,但是解决问题的思路没有改变
7.很多排序算法会用到递归
递归小应用
1.下面我们来猜一下小明的年龄
小明是新来的同学,丽丽问他多少岁了。
他说:我不告诉你,但是我比滔滔大两岁。
滔滔说:我也不告诉你,我比晓晓大两岁
晓晓说:我也不告诉你,我比小星大两岁
小星也没有告诉他说:我比小华大两岁
最后小华说,我告诉你,我今年18岁了
这个怎么办呢?当然,有人会说,这个很简单啊,知道小华的,就会知道小星的,知道小星的就会知道晓晓的,以此类推,就会知道小明的年龄啦。这个过程已经非常接近递归的思想了。
小华 | 18+2 |
小星 | 20+2 |
晓晓 | 22+2 |
滔滔 | 24+2 |
小明 | 26+2 |
上面的图我们可以用个序号来表示吧
age(5) = age(4)+2 age(4) = age(3) + 2 age(3) = age(2) + 2 age(2) = age(1) + 2 age(1) = 18
那么代码该怎么写呢?
def age(n): if n == 1: return 18 else: return age(n - 1) + 2 ret=age(6) print(ret)
2.一个数,除2直到不能整除2
def cal(num): if num%2==0:#先判断能不能整除 num=num//2 return cal(num) else: return num print(cal(8))
3.如果一个数可以整除2,就整除,不能整除就*3+1
def func(num): print(num) if num==1: return if num%2==0: num=num//2 else: num=num*3+1 func(num) func(5)
三级菜单
menu = {
'北京': {
'海淀': {
'五道口': {
'soho': {},
'网易': {},
'google': {}
},
'中关村': {
'爱奇艺': {},
'汽车之家': {},
'youku': {},
},
'上地': {
'百度': {},
},
},
'昌平': {
'沙河': {
'老男孩': {},
'北航': {},
},
'天通苑': {},
'回龙观': {},
},
'朝阳': {},
'东城': {},
},
'上海': {
'闵行': {
"人民广场": {
'炸鸡店': {}
}
},
'闸北': {
'火车战': {
'携程': {}
}
},
'浦东': {},
},
'山东': {},
}
def threelm(menu): while true: for key in menu:#循环字典的key,打印出北京,上海,山东 print(key) name=input('>>>:').strip() if name=='back' or name=='quit':#如果输入back,就返回上一层。如果输入quit就退出 return name #返回的name的给了ret if name in menu: ret=threelm(menu[name]) if ret=='quit':return 'quit'#如果返回的是quit,就直接return quit 了,就退出了 threelm() # print(threelm(menu))#print打印了就返回出quit了,threelm()没有打印就直接退出了
二分查找算法
从这个列表中找到55的位置l = 【2,3,5,10,15,16,18,22,26,30,32,35,41,42,43,55,56,66,67,69,72,76,82,83,88】
这就是二分查找,从上面的列表中可以观察到,这个列表是从小到大依次递增的有序列表。
按照上面的图就可以实现查找了。
l = [2, 3, 5, 10, 15, 16, 18, 22, 26, 30, 32, 35, 41, 42, 43, 55, 56, 66, 67, 69, 72, 76, 82, 83, 88] def find(l,aim): mid=len(l)//2#取中间值,//长度取整(取出来的是索引) if l[mid]>aim:#判断中间值和要找的那个值的大小关系 new_l=l[:mid]#顾头不顾尾 return find(new_l,aim)#递归算法中在每次函数调用的时候在前面加return elif l[mid]<aim: new_l=l[mid+1:] return find(new_l,aim) else: return l[mid] print(find(l,66))
l = [2, 3, 5, 10, 15, 16, 18, 22, 26, 30, 32, 35, 41, 42, 43, 55, 56, 66, 67, 69, 72, 76, 82, 83, 88] def func(l, aim,start = 0,end = len(l)-1): mid = (start+end)//2#求中间的数 if not l[start:end+1]:#如果你要找的数不在里面,就return'你查找的数字不在这个列表里面' return '你查找的数字不在这个列表里面' elif aim > l[mid]: return func(l,aim,mid+1,end) elif aim < l[mid]: return func(l,aim,start,mid-1) elif aim == l[mid]: print("bingo") return mid index = func(l,55) print(index) # print(func(l,41))
上一篇: C语言常用关键字及运算符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