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专家:让以色列先进技术助力“中国智造”
新华网专访以色列专家卡洛斯·本纳依姆(右二),兹维•席勒(右一)。
以色列以其整个民族的聪明智慧、科技创新举世闻名,对于正在雄心勃勃启动“中国制造2025”计划的中国,如何更好地引入以色列先进的机器人自动化生产技术并描绘双方合作蓝图?近日,中以机器人高峰论坛举办之际,新华网对以色列两位机器人专家——以色列机器人协会会长兹维·席勒(ZVi Shiller)和以色列Robologics公司CEO卡罗斯·本纳依姆(Carlos Benaim)就共同关心的问题进行了专访。
“我们能助‘中国智造’梦想成真!”
作为中国版的“工业4.0”规划,今年5月出炉的“中国制造2025”战略明确,力争用十年时间,迈入制造强国行列,在智能制造方面创新发展。对此,以方专家认为,中以双方能在优势互补的前提下务实合作,圆梦“中国智造”:“中国是处于转型期的制造大国,以色列富有创新想法并擅长产品开发,而中国是产品生产制造世界大国,两国产业互补性极强。”席勒还通过新华网介绍了以色列目前在机器人技术行业的诸多独到之处。
“所谓术业有专攻,产品研发是我们的优势所在,我们专攻那些能发挥我们创造力的产品并服务于人本身的产品,比如脊椎手术医疗辅助机器人和辅助病人站立的机器人及其它生活服务类机器人,它叫消费型机器人,包括全球市场占有率达30%的除草机器人和占有率达70%的游泳池清洁机器人。目前全球市场上70%的消费型机器人是原自于以色列!”他认为,基于中国漫长的边境线和大量的汽车消费需求,他所研究的领域有许多技术都适用于中国。“目前中国工厂中常见的自动化汽车应用是自动导引运输车(AGV),这种技术是比较简单的,未来更广泛的应用将是能够搭载乘客的自动化汽车或巴士,以及能应用于执行边境巡逻的自动化汽车。以色列能为中国提升自动化汽车生产水平,如果中国需要设计高度自动化、防碰撞、可自动变道的汽车,我们能助中国圆梦,尽一些绵薄之力。”
“未来机器人技术应服务于人 将产生新工作需求”
作为色列机器人协会的创始主席,席勒主要的研究领域是机器人与自动化车辆,他带领团队创作了90款机器人原型。当记者问哪一款是他最得意之作?席勒露出了笑容:“我们确实制造了90款机器人原型,但都不是工业机器人,是消费型机器人,服务于人类日常生活。每一款我都很喜欢,其中一款比较杰出的产品是2007年我们生产的一款自动擦窗机器人,当时别的公司都没有这种产品,我们先人一步将它开发出来。后来韩国在2010年才开发出类似的产品,这让我们自豪!我们还生产了帮助残疾人上楼防滑跌的辅助机器人及服务住院病人的机器人,这些“贴心”的机器人能帮助到有需要的人。”
机器人应为人服务,这是席勒的理念,也是席勒认为未来这一行业发展的方向。“我现在在带一些研究生,我跟我的学生说,搞研发不能一味的逐利,我们的研究成果要既能变现的同时又能够帮助别人。我相信,未来,我们的工程师设计的机器人不仅服务于工业,更重要的是会帮助人类生活得更好!我希望我及我的同行所生产的机器人,不要停留在为了赚更多利润、降低生产和提高生产效率而生产机器人,还要更多地为改善人类的生活而努力,这才是重要的!我觉得这才是机器人制造行业未来的大势所趋。”
“广州将引领机器人制造技术新潮流”
本纳依姆在接受专访中谈到,中国广州具有巨大的创新能力,未来将引领机器人行业发展新潮流。“中国不仅市场巨大,中国、特别是广州拥有引领机器人产业技术发展的能力。所以我们认为以色列在这方面的技术和经验是能够适应广州的发展,帮助广州创造机器人技术潮流,而非仅仅作为机器人消费者,更是生产者。他对“创新驱动发展”大潮下的广州充满信心,“我是白手起家、将Robologics 从零做起发展成现在的国际先进公司,我们有信心,在广州孵化出更多的机器人行业千万富翁!”本纳依姆笑言。
本纳依姆介绍说,他的Robologics公司以开发“机器人视觉学习系统”为发展理念,培养“学习型”机器人。在当前一些生产制造业技术复杂程度在不断提升之时,机器人的参与工业流程变得重要。“当你教会了一个机器人,你相当于教会了一大批机器人。我们相信我们公司运用‘机器人视觉学习系统’开发的‘学习型’机器人,通过广州的实践,未来将生产制造、医疗、教育等领域引领未来的发展潮流。”
“世界正面临一场机器人产业革命,技术、产业、市场都准备好了,我们正处在风口,机遇稍纵即逝。广州是否会错过这一机遇?我认为这取决于广州自己。”席勒补充说。
据了解,在实践广东“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同时,广州近年来积极推进中以智能产业合作引领广州开发区进入“智造”时代。首个中以合作打造的机器人研究院与智能制造产业基地9日已落户在广州开发区。该区是国家发改委批准的中国4个中以高技术产业合作重点区域之一。目前中以相关合作已取得阶段性成果,广州中以生物孵化基地已落户广州国际生物岛,广州中以生物产业基金也将于10月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