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尚方宝剑”能干什么?权力到底有多大?
在影视作品中,经常见到这样的情节,贪官污吏仰仗背后的靠山,嚣张跋扈,不把执法官员放在眼里。而当官员拿出一把尚方宝剑喊出一句“尚方宝剑在此,如朕亲临”时,在场的贪官污吏无不吓得双腿发软,跪地求饶。这样的剧情总是大快人心,但是,历史上真实的尚方宝剑真的像剧中那么厉害吗?
尚方宝剑最早出现在汉代,那时的它仅仅只是代表皇帝的佩剑,没有任何权力属性。而“尚方”在当时是一个*机构的名称,类似于今天的科研机构。尚方内部都是从帝国各地征召的优秀匠人,代表着帝国的最高锻造水准,从尚方出产的武器件件都是精品。包括皇帝的佩剑也是出自尚方匠人之手,“尚方宝剑”也因此而得名。
从汉代的出现到元代为之,尚方宝剑仅仅只是皇帝的佩剑,偶尔会被皇帝当做普通礼物赠送,没有真正意义上权力的象征。直到蒙古人*时,马背上的民族有着独有的血性,委派大臣到地方办点事总要有点信物,给令牌?给文书?还是给符节?这些都没有震慑力。于是元朝皇帝干脆把自己的佩剑交给大臣,言外之意便是谁不服砍谁。自此尚方宝剑成为了皇权的重要象征之一。
随着朱元璋的坐上了龙椅,蒙古人被赶回了草原。不过官员到地方办事,皇帝赐尚方宝剑的传统却被保留了下来。或许是因为朱元璋本身也是出身低贱不是什么文化人,认为拿刀剑要比拿毛笔更能让人信服。在加上朱元璋为了惩治贪腐,建立了御史制度,这些御史官官阶不高,要监察那些比自己官位高的地方大员,就必须要借助尚方宝剑的力量。就这样明朝成了史上尚方宝剑最多的朝代。出京巡查的御史要赐剑,委派到地方公干的官员要赐剑,甚至明末领兵平叛的将领也会得到皇帝的尚方宝剑。
尚方宝剑在明代不光数量多,所代表的权力也扩大了许多。持尚方宝剑的御史可以对贪赃枉法的官员“先奏后斩”,也就是先上奏皇帝在皇帝的允许下才可以就地处死贪官。而我们常看的影视剧中呈现出的“上斩昏君,下斩佞臣”和“先斩后奏”其实是对尚方宝剑权力的夸大。不过明末确实发了一件“先斩后奏”的事件,刚刚上任辽东的袁崇焕便用崇祯皇帝所赐的尚方宝剑斩杀了比自己官阶更高的毛文龙,之后才上奏此事,崇祯皇帝虽然默许但是心中已有不满。之后袁崇焕入狱被杀的三大罪之一就是“擅杀岛帅毛文龙”。
随着清军入关,明朝灭亡,尚方宝剑“制度”也就此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了,在清史中没有任何关于皇帝赐给官员尚方宝剑的记载。其实原因很简单,从元朝开始到明朝结束,皇帝赐出的尚方宝剑,并不是分割自己的权力,而是让官员代表自己去办事来维护皇权的稳固。不过权力下放,难免会出现袁崇焕那样的“失控”情况,清朝皇帝或许正是看出了这一点,所以干脆废除赏赐尚方宝剑的制度,将权力牢牢地握在自己手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上一篇: php常用的安全过滤函数集锦
下一篇: PostgreSQL入门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