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者模式--DataBinding的原理和坑
上一次我们介绍了DataBinding的应用,不过只在应用层面描述了下,没有做深入分析。
关于DataBinding的实现原理,它的根本思想是观察者模式。
这篇会结合上次的demo来分析它的原理和坑,关于demo源码可以在后台回复”数据绑定”获得。
回顾观察者模式
关于观察者模式有一篇详细的文章可以看看,
重新认识观察者模式
简单的说,当数据发生变化的时候,通过 notify通知观察者去做update。
如果把DataBinding用观察者模式来分析的话,
以这一篇demo的例子来说,
Android UI开发利器-DataBinding
Demo中的UerInfo是数据,当它数据发生改变的时候,notify观察者去更新UI。
DataBinding的观察者
问题回到demo中来,我们并没有在demo里看到观察者相关的代码,像demo的MainActivity,并没有被通知时的回调,那么DataBinding是怎么做到的呢。
实际上DataBinding这样的设计是合理的。数据绑定框架的目标就是免除开发者繁琐的操作UI,它帮我们做这些事情就好了。
所以它通过注解在编译期生成了ActivityMainBinding类,就是下面这里
public class MainActivity extends Activity {
....
@Override
protected void onCreate(@Nullable Bundle savedInstanceState) {
super.onCreate(savedInstanceState);
ActivityMainBinding binding = DataBindingUtil.setContentView(this, R.layout.activity_main);
mUser = new UserInfo();
binding.setUser(mUser);
}
ActivityMainBinding可以理解为观察者,它的父类是ViewDataBinding,
它有个抽象方法
/**
* @hide
*/
protected abstract void executeBindings();
所有的layout都会生成一个Binding类,这个类继承ViewDataBinding,然后实现了execute*方法。
理解DataBinding框架的关键代码就在这里,其他可以选择性忽略,我们看代码的时候是这样的,先抽脉络,细枝末节的处理可以在理解了框架之后再慢慢体会。
下面是这个抽象方法的具体实现逻辑,这些代码都是DataBinding帮我们生成的。
@Override
protected void executeBindings() {
long dirtyFlags = 0;
synchronized(this) {
dirtyFlags = mDirtyFlags;
mDirtyFlags = 0;
}
java.lang.String userName = null;
java.lang.String stringValueOfUserAge = null;
int userAge = 0;
com.phoenix.databindingdemo.UserInfo user = mUser; //<--我们传入的对象
if ((dirtyFlags & 0xfL) != 0) {
if ((dirtyFlags & 0xbL) != 0) {
if (user != null) {
// read user.name
userName = user.getName();//<--UserInfo类中注解标识的get方法
}
}
if ((dirtyFlags & 0xdL) != 0) {
if (user != null) {
// read user.age
userAge = user.getAge();//<--UserInfo类中注解标识的get方法
}
// read String.valueOf(user.age)
stringValueOfUserAge = java.lang.String.valueOf(userAge);//<--layout中的String.valueOf
}
}
// batch finished
if ((dirtyFlags & 0xdL) != 0) {
// api target 1
android.databinding.adapters.TextViewBindingAdapter.setText(this.tvAge, stringValueOfUserAge); //<--设置UI的操作
}
if ((dirtyFlags & 0xbL) != 0) {
// api target 1
android.databinding.adapters.TextViewBindingAdapter.setText(this.tvName, userName); //<--设置UI的操作
}
}
重点的部分都用”//<–”标注了出来,对比demo中的代码就可以理解。
我们在activity中把 mUser对象传入了binding类,在每次对它进行set操作的时候都会触发notify,
之后DataBinding框架会回调execute方法,
框架通过注解拿到get方法,然后拿到和UI所对应的数据,之后结合layout中对应的标注去更新UI。
整个观察者模式的逻辑基本就是这样。
DataBinding的坑
官网上的demo很简单,简单到UserInfo中的所有字段都是string,它并没有告诉我们当字段是int时会有什么问题。
如果你看了上面的execute方法的实现,多少应该能猜出来,假设我们没有在layout中对age写String.valueOf方法的话,
userAge就是一个int对象,它会在这里被直接setText
// batch finished
if ((dirtyFlags & 0xdL) != 0) {
// api target 1
android.databinding.adapters.TextViewBindingAdapter.setText(this.tvAge, userAge); //<--设置UI的操作
}
对setText传一个int值,会被当做Resource索引,然后导致崩溃。如果你是刚接触DataBinding的新手,估计会看到下面这种崩溃原因
Resource #0x0
原因就是缺少了String.valueOf调用了。
DataBinding的缺点
它的缺点也很明显,我们现的开发工具Android Studio并没有对layout进行java语法校验的功能,而DataBinding很多骚操作都是在layout里用java语法进行标注的。所以一旦发生崩溃,崩溃的log都在java层,开发者并不知道我特么是在layout里少写了什么东西导致的。
所以这玩意见仁见智,适当的使用能大幅提高开发效率,而不理解原理下的使用可能反而会焦头烂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