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中的高力士是个奸人,他在真实历史上是什么样的呢?
现在拍的以唐朝为背景的影视作品里面,经常会有宦官高力士这个人物,但大多是以谗言媚上、恃宠弄权的奸人形象出现。但透过戏说演绎,去伪存真,还原历史,高力士的形象可能会更客观、更真实一点。
唐朝宦官高力士
高力士本名叫冯元一,祖籍潘州(今广东省高州市) ,是巾帼英雄冼夫人的第六代孙,父亲冯君衡曾任潘州刺史,后来因为牵扯到一桩谋反案被抄家。当时只有十几岁的冯元一*流浪街头,被人拐卖后又被主人残酷阉割,作为贡品送入了长安宫中,成为了一名小宦官。他长得很清秀,得到了武则天的喜爱,留在身边服侍,后来因为不小心犯错被逐出了宫。宦官高延福看他挺机灵,也很可怜,就收他做了养子,从此改名为高力士。
高延福和梁王武三思比较熟,高力士随高延福经常去武三思家串门。有一次让武则天碰上了,就把高力士再次召进了宫。二次进宫后,高力士变得更加小心谨慎,也更懂得了察言观色,地位不断升迁。在此期间他成为临淄王李隆基的心腹,经常给他通风报信。在后来发生的朝廷政变中,他协助李隆基先后剿灭了韦氏集团和太平公主集团,把李隆基送上了大唐皇帝的宝座。
因为一起经历过血与火的考验,李隆基对高力士非常信任,提拔他担任了右监门卫将军,开了宦官担任军职、掌握 兵权的先河。高力士还协助唐玄宗处理军国大事,每当有各地的上呈奏章,一定是先送给高力士过目,然后再转呈给皇帝,小事情高力士就自己裁决了。李隆基常常欣慰地说:“力士在前面忙活,我在后面就能休息得安心踏实。”在立太子这个重大问题上,高力士向犹豫不决的李隆基进言说:“就该立年长的为太子,谁敢乱说话!”所以,李隆基下定决心立了三子(长子、次子都已去世)忠王李亨为太子,挫败了武惠妃、李林甫妄图拥立惠妃之子寿王李瑁为太子的阴谋。
高力士是李隆基的心腹红人,不仅朝廷官员巴结高力士,就连皇室宗亲们也都对他非常恭敬,太子称他“二兄”,各位王爷、公主称他“阿翁”,很多人争相贿赂结交他,所以高力士家底子很殷实,不是一般王侯家所能比的。有一次,宝寿寺的大钟刚刚铸成,高力士搞了个斋祭仪式,满朝文武都到了。他宣布“不管谁,只要敲一下钟,就给百千钱”,最后不知散出去多少钱财。在高力士的影响下,唐代宦官阶层很吃香,收的孝敬贿赂很多,以至于京城中最豪华的宅子,京郊附近最好的田产庄园,宦官竟占到了其中一半,“宦官之祸”由此显露端倪。
唐玄宗李隆基
高力士虽说收受贿赂,生活奢侈,但史书上并没有他玩弄权术、残害忠良的记载,反说他“细心谨慎无大过失”,跟李林甫、杨国忠不是一路人。至于大众熟知的“力士脱靴 ”、高力士怀恨报复的故事,也有演绎戏说的成分。《唐国史补》《酉阳杂俎》《旧唐书》关于此事的记载大致相同,就是“脱靴是实”,但后面的情况是“唐玄宗一见李白这个做派,很不高兴,觉得李白举止轻佻,李白因此而失宠。”其实,以高力士的权势地位,他若真怀恨在心,寻机报复,估计李白很难善了,但他显然没有这么做。
高力士对唐玄宗李隆基非常忠心,始终不离不弃,被誉为“千古贤宦第一人”。安史之乱爆发后,李隆基逃往蜀地,高力士不畏艰险,誓死追随,而李隆基宠信的另一个大宦官袁思艺却投靠了安禄山。后来成了太上皇的李隆基返回长安,屡屡受到宦官李辅国的刁难。李辅国曾经率领500骑兵威压李隆基“迁宫”,高力士挺身而出,大骂李辅国。李辅国恼羞成怒,杀了高力士的一个侍从,李隆基和侍从们都吓得发抖,只有高力士对周围的士兵大喊:“太上皇起驾,还不放下手中兵器,高呼万岁 ! ”最后,李辅国也只能跳下马叩拜太上皇。事后,李隆基感慨地说:“如果不是高力士,我恐怕早已成了刀下之鬼。”
因为触怒了李辅国,高力士不久就被他找借口流放到了外地。后来遇到朝廷大赦才返回,走到朗州地界听人谈论,才知道李隆基已经驾崩,高力士向北而望嚎啕大哭,最后吐血而亡。
高力士妻子吕氏
高力士作为一个宦官,身上发生了许多让人匪夷所思的事,他明媒正娶美貌如花的大家闺秀吕氏为妻,因功当上了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被封为齐国公。死后还被追赠扬州大都督,陪葬于李隆基和皇后的合葬墓地——泰陵,这是一个封建时代常人难以企及的高度,不能不让人惊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