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为什么不爱看电视了?
随着新媒体的出现,越来越多的人看电视的欲望逐渐下降。
如今的很多年轻人可能无法想象,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一个家庭里如果有一台黑白电视将会是何等的骄傲,它既代表着一个家庭的经济水平,同时也是家庭娱乐当之无愧的c位。
根据数据显示,电视机的日均开机率已经由五年前的70%下降到了如今的不足30%,因为人们更青睐于通过手机、平板等设备观看视频和社交活动。
那么面对这种看似理所当然的现状,你是否有真正的思考过,我们不爱看电视的原因究竟是什么?
“弹幕”不重要,但有“发言权”很重要
人类的所有行为都可以归结为三个动作,那就是消费、生产、分享。
其中看电视就是一个完全被动的消费行为。有数据显示,美国人一年花在看电视上的时间大约2000亿个小时,而这几乎是2000个*项目一年所需要的时间。
当然类比到全世界都大抵如此,因为电视的诞生绝对可以称得上是一项伟大的发明。
它让无数人可以足不出户就可以看到这世界的每一个角落,还可以进入与现实完全不同的另一个世界,让人沉迷是必然。但是当长期的消费了大量影视作品之后,人们会发现自己并不满足于此,因为生产和分享这两个需求并没有实现。
b站作为如今在网络爆火的视频网站,给人留下印象最深的就是屏幕上飞过的一条条“弹幕”。
这个功能可以让每个人观看视频时都可以拿出键盘发表自己的理解,并且一旦自己的弹幕引起了共鸣还会引起网友的模仿,成为一个网络热词,比如“爷青结”“23333”等。
而拥有着无数弹幕的影视剧也成为了二次创作后的新作品,每个发言的观众都参与了其内容的生产过程。
如今,弹幕也不再是b站的专属,各大主流视频平台纷纷加入,以此来吸引用户。
但是让人离开电视的原因不应该归结于“弹幕”这项功能,因为在弹幕诞生之前人们也有交流的欲望,只是无处发泄而已。
所以真正的原因是因为看电视是一个人的事情,一旦有平台或产品能赋予观众发言权,都会让电视损失一部分观众。
当业余的数量够多,专业就会陷入尴尬
当如今的媒体已经不再遵循古登堡经济理论,大量的资源会让我们难以抉择。
美国作家克莱舍基曾在书中写过这样一个故事,在十五世纪,当时的欧洲生产书籍的方式依靠手写,所以生产的大多数是《圣经》这种具有稳定市场的书籍。
而随着活字印刷术的引进,印刷效率大大提高了,除《圣经》外有了更多的选择。
但是出版商需要对未知的书籍做出选择,一旦投资失误就会产生重大损失。而这种需要前期大量投资并承担风险的概念就是古登堡经济理论。
传统的电视节目或者电视剧集的创作是需要专业团队规划的,制作周期长,平均质量高,完全符合古登堡经济理论,但是同时在很多因素的影响下,这样创作会有局限性。
今天,类似于抖音、快手或b站等视频平台,多数作品都是由一个人独立完成,内容可以是分享生活也可以是用心的创作,关键是他们不用承担任何风险,于是大量的视频资源将我们包围了。
这种业余人士的创作与专业人士相比一定会略显粗糙,因为本质上他们的出发点是不一样的,不过这并不妨碍一些喜闻乐见的内容吸引大批粉丝。
而随着创作者的人数不断扩大,人们可以轻易的在不同平台找到自己喜欢的风格,而不是坐在电视前一集一集的寻找可能适合自己的电视剧。
浮躁的社会并没留给你太多时间
最早在古埃及时期,人们就给时间下了一个定义,从此这个星球上的每个人一天只有24小时。
于是如何有效的分配时间成为了人类每天都要面对的问题,简单而言,你在其他事情上花费的时间越多,留给电视的时间就越少。
早在18世纪上半叶,一股杜松子酒的热潮席卷了伦敦和英格兰的大部分地区,导致了社会上到处都是“赤身露体”的酒鬼,而且*屡禁不止,这是因为人们除了这种方式之外已经没有方法可以在社会变革中带来快乐。
如果现在回想当初为什么电视可以散发出无穷的魅力,让人会尽量多为看电视分配时间,答案其实也是因为没有更好的娱乐方式。
但是现在不一样了。短视频让我们在15秒内获得快乐,然后动动手指就可以再次重复这个过程;电脑游戏让我们在紧张刺激的战斗时还可以和队友交流完成社交;
手游胜在便携,随时随地的娱乐属性让人沉迷。与这些相比,花费半天的时间观看电视得到的快感 “性价比”太低了,将每天仅有的娱乐时间分配给电视的人只会越来越少。
“共存”或许才是宿命
电视不能满足我们所有的需求,这是肯定的。但是这就意味着电视将从时间的长河中消失吗?这是否定的。
曾经的电视是家庭娱乐中当之无愧的c位,想要重新达到这样的高度是非常困难的。
所以现在的电视厂商们在做好了基础的视听功能之后新增了投屏功能、游戏功能、如同手机样随意下载app的功能,这些都是为了能够与更多的娱乐设备进行互动,谋求“共存”。
其实从产品的角度,以上提到的大部分问题都已经得到了明显改善,或许我们依然不会承认自己是喜欢看电视的人,但我们绝对是离不开电视的人。
- the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