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宣帝将西汉推向巅峰 汉宣帝的名声为何比不上汉武帝
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准备了:汉宣帝和汉武帝,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
孝先之治,信赏必罚,综核名实,政事、文学、法理之士咸精其能,至于技巧、工匠、器械,自元、成间鲜能及之,亦足以知吏称其职,民安其业也。——《汉书·宣帝纪》
如果要问起关于汉朝的事情,也许很多人会想起刘邦从低往高处爬的故事。他原本是一个亭长,而经过他本人的努力,终于成为了一个建功立业的国君。除此之外,人们还可能会想到,当初匈奴入侵的时候,汉武帝直面困难最终打败了匈奴。
能被人们熟知的汉朝历史,当然不止以上这些。当初的武帝北伐,形成了著名的“文景之治”的现象。还有汉朝的末期,群雄林立、群雄割据。这些,都是汉朝历史的组成部分。正是因为这些被人们所熟知的帝王和功绩,导致有部分的帝王就显得没这么知名。其中,汉宣帝就是那个不那么知名的帝王。那么为何相对于其它的帝王,汉宣帝却没那么出名呢?
一、先是受过牢狱的苦,后变成万人敬仰的皇帝
汉宣帝在位期间,西汉的发展远胜汉武帝时期。汉宣帝刘病已,是历史记载中唯一受过牢狱之苦的皇帝。他入狱的原因不是因为他自己,而是因为他的祖父。当时的巫蛊之案,除了刘病已之外,他们一家人都人头落地了。在狱中的刘病已,是被一个女囚养大的。多亏了这位女囚的养育,刘病已才得以在大赦之日命重见天日。
刘病已的上位,是被霍光拥护的。也就是说刘病已虽然是一个皇帝,但实际上他处处受霍光的牵制。汉宣帝心里明白霍光集团比较成熟,因此他不敢反抗总是听取霍光的意见。两人在相处期间也没有撕破过脸皮。两股力量的暗中抗衡,明眼人都能看得出来。而这种情况,很快就得以结束。在汉宣帝二十三岁之时,霍光去世。在他去世之后,汉宣帝马上采取了行动,把霍光集团里的人做了人事调动。这样做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不让他们拥有太多的权力。至此,汉宣帝便少了这股力量的牵制。
二、为了恢复国家的实力,汉宣帝采取养精蓄锐的方法
汉宣帝和汉昭帝在位期间,汉朝曾达到了一个“中兴”的状态。这个“中兴”状态,是这两位帝王通过一定手段对汉朝进行的恢复发展。在汉武帝时期,汉朝的元气因进攻匈奴而大伤,国库也因战争而空虚。为了恢复汉朝的实力,这两位帝王便积蓄实力、暗中养伤,把汉朝推向又一个巅峰。其中,汉宣帝的功绩更为突出。
对于汉朝的帝王,人们更加了解的应该是汉武帝。因为无论是文治还是武功,功绩还是错误,汉武帝往往都是那个经常被后代提到的帝王。董仲舒的思想,也是汉武帝在位时所推崇的。正因如此,也奠定了汉朝此后两千多年的主流思想。而这种种,也导致后面上位的汉宣帝关注度并没有这么高,因为他的光芒都被汉武帝所覆盖了。
三、汉宣帝没那么出名,原因是汉武帝比他更耀眼
汉武帝的耀眼程度,是了解过他治国过程的人都知道的。他取得的文治武功,让他的名字永远地闪耀在中国历史里。被后人不断地怀念和想起,这是汉武帝取得的功绩促使的。相比于汉宣帝,汉武帝能被人们想起的东西更多,这也是汉宣帝没那么出名的原因。
当时的名声有多大,并不代表他的名字会闪耀历史。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如果一个帝王的功绩足够大的话,百姓会为其说话。如果一个帝王的功绩是通过百姓的口口相传而闻名的话,那么这个君王一定是受百姓爱戴的。如果要举例一个帝王的话,那一定是汉武帝。除此之外,汉武帝的开拓精神,是要比汉宣帝强的。先帝对于匈奴的态度,大都以和为贵。但在汉武帝时期,他却反其道而行养兵买马,目的是为了能击退匈奴。
结语
汉武帝的开拓精神,还体现于他采用了改良后的儒家思想。时代是进步的,思想也应该与时俱进。深知这个道理的汉武帝,果断地舍弃黄老之学。与时俱进的思想,也让当时的汉朝在思想上发生了较大的转变。一个开拓创新的人,往往比墨守成规的人更能让人记住。作为开拓者的汉武帝,这一点汉武帝要比汉宣帝出色。
后面上位的汉宣帝,并没有汉武帝般的开拓精神,相比汉武帝来说,他更像是一个守成者。汉宣帝没有发动过像汉武帝那样的战争,也没有对当时的思想和制度作出改革。因此,汉宣帝便没能在人们心中留下太多的印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