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程序员文章站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分享程序员计算机编程知识!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生活百科

所谓“千军易得,一将难求”,秦国的军事力量中有哪些大将?

程序员文章站 2022-05-10 10:42:49
秦王能一统天下,不仅靠着他杰出的政治集团,还有他称雄天下的军事力量。所谓“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在秦国的军事力量中,最值得称道的就是那一批勇冠三军的战将。战国时代,战争接连不断,也造就了无数军师猛... [详细]...

  秦王能一统天下,不仅靠着他杰出的政治集团,还有他称雄天下的军事力量。所谓“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在秦国的军事力量中,最值得称道的就是那一批勇冠三军的战将。战国时代,战争接连不断,也造就了无数军师猛将的传奇。在秦国这个当时最为强大的军事帝国中,仅见于史书记载的功勋卓著的将领就有王翦、王贲、王龁、桓齮、尉缭、杨端和、李信、蒙骜、蒙恬等。其中王氏父子和蒙氏祖孙最为著名,《史记》记载:“秦始皇二十六年,尽并天下,王氏、蒙氏功为多,名施于后世。”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王翦,陕西人,生卒年月不详,是秦国继白起之后的又一位名将。他与他的儿子王贲在辅佐秦王灭六国的战争中都立有大功,可以说除韩国之外,其余五国最终都是由王翦父子所灭。秦统一后,王翦的孙子王离也是秦朝名将之一,曾跟随蒙恬镇守边关,后与项羽军交战,战败被俘后不知其踪。

  王翦出生在一个武将世家,祖辈中有王错等人担任将领,但都不足以称为大将之才。王翦幼年,喜读兵书,好玩兵器。伴着他成长的就是《孙子兵法》等兵书和他父辈给他制作的木制刀枪剑戟等兵器。

  据说王翦自己最喜爱的兵器是一把大刀。那刀虽然是木制的,但也很重,足有十几斤。这对当时年仅八岁的王翦来说,是非常沉重了。但当王翦和别的小孩一起玩儿的时候,他只需要把大刀在空中舞圆了,就能赢得热烈的喝彩。

所谓“千军易得,一将难求”,秦国的军事力量中有哪些大将?

  年长几岁后,王翦又开始练习骑射。王翦的力气很大,九岁时就可以拉开五十石的弓了。五十石的弓在军队里不算什么,很多校尉也可以做到。但在不满十岁的孩子中,能做到这一点的,恐怕只有王翦一个了。

  史书上最早的对王翦记载是在秦王政十一年。当时,王翦率军攻打赵国的阏与,阏与是赵国门户,布防严密,秦赵之间曾多次在这里发生战争。王翦率军轻装前进,兵贵神速,秦军仅用十八天便到了阏与。此时,王翦忽然下令让军中俸禄不满百石的校尉回家,然后他从原有军队中十里挑二,留下了一只快速轻便的精锐部队。王翦就用快速高效的精锐部队攻下了阏与,随后又趁机攻下了赵国其它九座城邑。

  秦王政十八年,王翦率军攻下邯郸的门户井陉后,与另一支秦军杨端和部呼应准备一举攻下邯郸,灭掉赵国。结果二人遇上了赵国名将李牧。和王翦一样,李牧也是战国四大名将之一,很多人把他看做四大名将之首。英雄相遇,自然要有一番激烈的斗争,结果,秦军与赵军相持一年多,始终无法战胜李牧,形势变得对秦军越来越不利。秦国想起了李斯的建议,再次贿赂了郭开,结果郭开进谗,昏庸的赵王杀掉了李牧,自毁长城。

  李牧死后,王翦再无对手。秦军一路高歌猛进,杀死了赵军主将赵葱,攻下赵国都城,俘虏了赵王迁。赵国原来各处的土地划归为秦国的一个新郡。

  虎父无犬子。当王翦在北部战场称雄的时候,他在南部战场的儿子王贲也做出了不俗的成绩。秦王政二十二年,秦王派王翦的儿子王贲攻楚,第一战秦军就大败楚兵。但秦国此时的战略是灭魏国,攻击楚国是为了警告,不让它派出援军。因此,战胜楚军后,王贲军迅速掉头北上,进攻魏国首都大梁。魏军坚守都城不出,若是攻打城墙坚固的大梁,秦军必定会损失惨重。因此,为了尽可能地减少秦军的损失,王贲决定掘开黄河大堤,水淹大梁城。

所谓“千军易得,一将难求”,秦国的军事力量中有哪些大将?

  三个月后,大梁城墙被毁,城内粮食不足,魏王投降。不久,王贲率兵平定了魏国各地零星的反秦*,秦在魏地设立了砀郡。

  昭王时代,秦国最大的对手是赵国,但长平之战后,赵国元气大伤。到嬴政时代,秦国最大的对手就是南方的楚国了。因此,秦王对南征楚国一事十分重视。

  他有两个预选将领,一个是年轻有为的新秀李信,令一个则是老将王翦。

  秦王先问李信:“寡人要拿下楚国,你估计一下,秦国大概要出多少人马?”

  此时的秦军,接连灭掉了韩、赵、魏三国,锋芒正盛,全军上下,从统帅到兵卒,士气高昂,不免都有些骄傲轻敌的情绪。于是,李信就很自信地回答说:“二十万人足以。”

  秦王又问王翦,王翦却回答说:“楚国地大,必须有六十万人才可以。”

  这时,一方面秦国准备的兵力尚不够数,另一方面,接连的胜利也使得秦王认为秦军个个可以以一当十,是战无不胜的。于是,便对王翦说:“王将军老了,胆子也越来越小了!”

  最终,秦王选李信为主帅,发兵二十万征讨楚国。

  李信出发后,王翦料定秦军必败。但秦王认为他老了,不听他的,他只好称病还乡,回家养老去了。

  李信的二十万大军浩浩荡荡开进了楚国,一开始,秦军作战还算顺利,先后攻下了楚国的不少城池。但楚国太大了,随着秦军的推进,战线不断扩大,李信明显感觉到了兵力紧张。不久,楚军在名将项燕的指挥下,采取诱敌深入的战术,秦军不知不觉地陷入楚军的布阵之中。在项燕的率领下,楚军秘密跟随秦军三天三夜,选准秦军防守最松懈的时机奇袭秦军。秦军大败,损兵折将,七名都尉阵亡。

所谓“千军易得,一将难求”,秦国的军事力量中有哪些大将?

  秦军败回后,秦王才意识到自己错了,便向王翦道歉,请王翦再次出山。

  不久,秦王亲自为王翦送行。王翦率领六十万秦军浩浩荡荡地向楚国扑去。一年后,楚国被平定。秦统一后,秦王没有忘记王翦父子的功劳,破例封侯,将王翦封为武城侯,王贲封为通武侯。

  除了王翦父子外,在秦国统一天下的过程中,作出贡献最多的,就是蒙氏祖孙三代了。

  蒙骜是秦国蒙氏家族中的第一位将军。他的出生年月现在已经不得而知,只知道他原本是齐国人,在秦昭王时代到了秦国。此后,蒙骜冲锋陷阵,为秦国的统一立下了汗马功劳,也为蒙氏家族在秦国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秦庄襄王继位后,蒙骜开始在军事上大显身手。

  秦庄襄王元年(公元前249年),秦以蒙骜为主将,率师伐韩。韩国割地求和,秦国得到成皋、荥阳等中原战略要地,并在那里设立三川郡。从此,秦国的疆界就逼近了魏国的都城大梁。

  公元前248年,秦军再次由蒙骜统率,进攻赵国,平定太原。

  公元前247年,蒙骜带兵攻魏,攻克了高都和汲。不久,蒙骜再次率军进攻赵国,攻占榆次、狼孟等三十七城。后来,他又攻下赵国重镇晋阳,秦将晋阳与之前他攻下的地区一起设置了太原郡。

  公元前246年,嬴政继位,在他继位的时候,白起已经死去多年,新一代的将才蒙骜与王龁、麃公三人成为当时秦国最重要的将领。

  在秦国不断的进攻下,魏国面临亡国之危。魏王不得不赦免了因窃符救赵事件而流亡在赵的信陵君。信陵君被召回后,接连出使四国,组织燕、赵、韩、楚、魏五国联军与秦军对抗。在河外,蒙骜率领的秦军与信陵君率领的五国联军大战一场,结果秦军失利,*退回秦国。

  秦王政五年,秦国听说信陵君死了,就再次派蒙骜攻魏,夺取了魏国二十多个城池,在那里设置了东郡。秦国国土与齐国相连,对韩国和魏国都形成了三面包围。不久,蒙骜被封为上卿。

  秦王政七年,蒙骜去世。他去世的具体原因史书并无记载,后世有人说蒙骜是病死的,也有的说是阵亡于一次秦国与赵国的战争。但无论如何,蒙骜的一生轰轰烈烈,在其有史可查的九年时间里,他几乎每年都作为主将,率领秦军攻城略地。他一生戎马,仅战败过一次,是名副其实的常胜将军。他一生历经大小百余战,为秦国攻下了七十余座城池,这样的功绩,在秦国历史上是不多见的,在整个中国历史上也是十分难得的。

  蒙骜的儿子是蒙武,生卒年月不详。相对于他的父亲蒙骜和他的儿子蒙恬、蒙毅而言,蒙武的名气要小得多,因此史书、传说中关于他的记载也就相对较少。但蒙武也是秦国的重要将领之一,参与了灭六国的战争,为秦朝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

  公元前224年,秦王因为轻敌派李信攻楚失败,秦军损失惨重。不久,秦王请老将王翦出山,率领60万秦军攻击楚国,蒙武就是王翦的副将。秦军采取以逸待劳的策略,将楚国主力击溃,俘虏楚王负刍,占领了从陈到平舆的大片区域,楚国灭亡。不久,项燕拥立昌平君为楚王,在淮南宣布楚国复国,起兵反秦。公元前223年,王翦、蒙武再次出击,楚军大败,昌平君被杀,项燕见大势已去也自杀了,楚国彻底灭亡。

  蒙武有两个儿子——蒙恬和蒙毅。蒙恬是武将,蒙毅则是文官。

  蒙恬从小深受家庭环境的熏陶,以自己的父亲和爷爷为榜样,立志冲锋陷阵,杀敌报国。他天资聪颖,从小熟读兵书,练习骑射,因此长大后有很高的军事素养。

  蒙恬少年时曾学习过刑狱法,担任过审理狱讼文书的职务。公元前221年,蒙恬被任命为秦军将领。不久之后,他便跟随大将王贲率军攻齐,秦军一路直捣黄龙,顺利攻占了齐国都城临淄。蒙恬在这次灭齐战争中,奋勇杀敌,战功卓著,再加上他有很强的家族背景,这次战争后,他就被秦王封为内史。内史是秦国都城的最高地方官,能够坐到这一位置上,可见秦王对蒙恬的信任。

  此时他的弟弟蒙毅也位至上卿。蒙氏家族历代忠义,为秦国立功无数。因此秦国历代君王对蒙氏都照顾有加。蒙氏兄弟也深得秦始皇的尊宠,蒙恬担任外事,为始皇戍守北边,蒙毅常为内谋,常伴君王左右。史载:“始皇甚尊宠蒙氏,信任贤之。而亲近蒙毅,位至上卿,出则骖乘,入则御前。蒙恬任外事而蒙毅常为内谋,名为忠信。故虽诸将相莫敢与之争焉。”

  蒙恬出生较晚,没赶上统一战争。统一六国后,秦王朝的最大威胁就是北部的匈奴,因此,蒙恬奉始皇之命,率三十万大军北击匈奴。他先收复了被匈奴占领的河南地,其后又把原燕、赵、秦的长城连为一体,修筑西起陇西,东至辽东的万里长城。修筑长城虽然耗费民力,但这是一种必要的防御设施。长城有力地遏制了匈奴骑兵对中原农耕地区的骚扰,保证了秦国经济的恢复和发展。长城修筑后,蒙恬在北疆征战十多年,威震匈奴,匈奴十余年不敢靠近秦国边界。

  后来,蒙恬又受命开直道。直道从九原郡直达甘泉宫,全长一千八百里,但还没竣工,蒙恬就被害死了。

  秦始皇三十七年冬,秦始皇第五次巡游,不久患病,在沙丘病死。赵高联合秦二世和李斯等人,将始皇的死讯*,矫诏杀害了公子扶苏和蒙恬、蒙毅兄弟。

  蒙恬不仅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战将,民间还传说他是毛笔的发明者。

  公元前223年,蒙恬带兵在外作战。当时人们是用竹签写字,很不方便,蒙恬要每天写战报,也深感竹签写字太不方便了。

  有一次蒙恬打猎的时候,发现一只逃跑的兔子用尾巴在地上拖出了血迹,于是他就有了灵感。他找到一只兔子,剪下尾毛,插在竹管上,然后就试着用它来写字。但兔毛油性很大,不吸墨,效果也不是很好,于是他就把那支毛笔扔在小水坑里了。几天后,他又看见了那支毛笔,捡起来后他才发现兔毛变得更软更白了。他试着写起字来,发现效果大大改善,于是他以后就用这只笔来写战报了,不久,这种笔就推广开了。

  原来,坑里的水含有石灰,是碱性的,泡了几天后,兔毛的油脂被碱性去掉了,因此变得柔顺、吸水,传说这就是毛笔的来历。

  事实上,从现有出土文物看,毛笔很早就有了。据说,蒙恬是在出产最好的兔毫的中山国地区取上好的秋兔之毫制笔的。民间还有一些地区说蒙恬的夫人卜香莲也精通制笔技艺,被供为“笔娘娘”。因此,蒙恬即使不是毛笔的发明者,也至少是毛笔制作工艺的改良者,对毛笔的发展改进和推广,都作出了不小的贡献,其功业值得后人铭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