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系存储走向末路?最后一根独苗铠侠怕是保不住了
近日,据华尔街日报报道,知情人士指出,美光科技公司和西部数据公司都在探索与kioxia holdings corp.(铠侠)的潜在交易,该交易可能使这家日本半导体公司的估值达到300亿美元左右。
铠侠的前身是闪存领域老牌企业之一东芝存储(toshiba memory),在日本、美国、英国、以色列和印度都设有研发机构,生产用于智能手机、计算机服务器和其他设备的nand闪存芯片。
目前,铠侠是全球第二大闪存芯片厂商,在全球闪存市场占据20%左右的市场份额,也是日本仅剩的存储芯片厂商,若一旦收购成功,这将意味着:
日本存储,已走向末路。
从辉煌到落寞
日本的dram基本与美国同时起步。1972年日本研制成功1 kb dram,基本与英特尔公司同时推向市场。
1976年,由日本通产省牵头,以日立、三菱、富士通、东芝、nec五大公司作为骨干,联合通产省的电气技术实验室(eil)、日本工业技术研究院电子综合研究所和计算机综合研究所,组建“vlsi联合研发体”,投资720 亿日元,共同研究集成电路的微细加工技术。
1980年,日本vlsi联合研发体宣告完成为期四年的“vlsi”项目,研发的主要成果包括各型电子束曝光装置,采用紫外线、x射线、电子束的各型制版装置、干式蚀刻装置等,各企业的技术整合,保证了dram量产良率高达80%,远超美国的50%,构成了压倒性的总体成本优势,奠定了当时日本在dram市场的霸主地位。
通产省电子所研制成功1m dram,三菱发布4m dram的关键技术,日立开始采用1.5微米工艺生产dram,1986年东芝1m dram月产能超过100万片。1986年,日本dram企业的市场份额达到近80%。在很长一段时间,全球半导体企业排名前三位都是由nec、东芝和日立包揽。
而美国企业的份额已不足20%,英特尔、amd等科技创业公司在半导体存储领域被日本企业驱离王座,半导体芯片领域(当时主要是半导体存储占据主流)成为日本企业后花园。
美国*第一次意识到,有可能失去计算机领域的战略制高点。在这几种因素之下,美国对日政策发生变化——从扶持变为遏制。
1986年,日本对美国出口的3亿美元芯片被征收了100%的惩罚关税。当年9月,日美双方签署了《日美半导体协议》,其中有一个秘密条款:日本承诺开放本国市场,5年之内让美国芯片在*内占有20%的市场份额。
在这之后,韩国存储产业趁势崛起,使得90年代开始,日本半导体业急转直下,到2001年,所占全球市场份额已损半壁。当时,有业内人士指出,日本半导体产品过于集中在dram 上,而dram 并不是很高的技术,韩国和*采用技术引进的发展模式,很快掌握了日本的技术,这时劳动力优势就突显出来并对日本形成咄咄逼人的压力。
面对这种情况,各大半导体公司也采取了应对措施,开始战略大调整。努力的方向包括降低成本,转移剩余生产线或外包业务,将战略重点转向上游设计等。有的集团为了集中经营资源。建议电子企业将半导体业务独立出去。
尔必达的末路,东芝的退路
尔必达和东芝则是其中两家具有代表性的企业:前者本就是多家日本电气巨头各自剥离旗下存储芯片业务的产物,其成立本身就具有强烈的*保护色彩;后者在闪存诞生之初,员工发明的nor和nand两种类型的闪存如今合计已占据存储市场的45%。
1999年,在日本通商产业省(经济产业省前身)的主导下,nec和日立分别剥离旗下dram业务,成立了新公司尔必达(elpida),2004年三菱电机的dram业务部门也被并入,自此,曾在ic insights 1993年的全球十大半导体厂商排名中分别位列第二、第五和第八的三家日本半导体厂商的dram业务汇集在了一起。
尔必达成立本身就带有保护日本dram产业的*意志。尔必达组建后迎来了一段短暂的回暖期。2004年,尔必达在东京证券交易所上市,在经历了早期的大举扩张后,尔必达市场占有率和产能均大幅提升,并在2006年进入全球半导体厂商排名前20强。
但在经历早期的大跨度扩张后,尔必达出现产能过剩问题,导致2007年起dram市场价格急剧下跌。2008年金融危机中,dram全球需求继续大幅减少,产品价格也进一步下滑,尔必达濒临死境。
尽管有*注资和政策扶持,尔必达在接下来的经营中遭遇日元升值、韩国同行强势崛起、市场需求和产品价格双双下滑等影响,经营始终没有明显起色。尔必达于2012年2月初发表的财报显示,2011年4月-12月期决算中,公司亏损达989亿日元(约合12亿美元)。
2012年2月27日,尔必达申请破产保护。
2012年7月2日,被美国美光科技收购。2013年6月,尔必达正式成为美光科技子公司,其最后一期市场占有率统计定格在了2013年第二季度的15.2%。,标志着日本在dram的竞争中彻底被淘汰。
值得注意的是,2019年11月15日,紫光集团宣布正式,任命前尔必达ceo坂本幸雄(yukio sakamoto)为紫光集团高级副总裁兼日本分公司ceo,协助紫光在5年内量产dram内存的目标。
日本东芝公司同样是日本半导体产业中闪耀的存在,闪存芯片就是东芝发明的。东芝也是全世界位列第一集团的闪存芯片制造商,闪存产业的蓬勃发展,离不开东芝存储器的贡献。
1993年、2000年、2006年和2016年,东芝分别在全球十大半导体厂商中位列第三、第二、第四和第八,是仅存的依然处于领导地位的日系半导体厂商。
东芝存储曾创造了很多让人瞩目的成绩。不仅发明了nand闪存,还在1972年率先推出14寸硬盘产品,1991年推出世界上第一个使用玻璃碟片的硬盘,1997年推出全球第一款车用硬盘产品,1998年成为第一家生产使用巨磁阻磁头制成的硬盘,2000年东芝1.8寸硬盘面市,2004年生产世界上第一个垂直磁纪录硬盘,2009年东芝企业级硬盘面市,2010年推出独家增强型安全技术wipe,2012年成为全球唯一拥有全线存储产品的硬盘厂家。
但之后,东芝实施了结构改革,一个最大的原因就是:dram业务的萎靡不振。2001财年(2001年4月1日~2002年3月31日)的联合结算将亏损大约1000亿日元,2002年,东芝卖掉了设在美国的工厂。
2018年,东芝将手中最有竞争力的闪存业务分拆为东芝存储公司,并将其大部分股份出售给由贝恩资本领导的美国财团,由此获得的收入避免了东芝公司资不抵债而从东京股票交易所下市。在出售给贝恩之后,东芝自身仍手握东芝存储的40.2%股权。这也就是后来的铠侠。
当然,除了这两家企业,也有如日立公司,2012年将viviti technologies ltd.(原日立环球存储科技公司,hgst)出售给美国硬盘制造商西部数据公司,hgst成立于2003年,是ibm和日立将双方存储科技业务进行战略合并后组成的公司。
独苗不好卖
林林总总,卖的卖,转型的转型,破产的破产,日本存储产业只剩下铠侠这一支独苗。
当然,这只是存储产业,事实上,日本的半导体产业并没有消亡,只是从台前”转到了“幕后”。在半导体材料和设备领域,日本企业在全球保持绝对优势。据semi推测,日本企业在全球光刻胶、大硅片等半导体材料市场上所占综合份额约达到52%。
若铠侠真的被卖,我们合理估计,日本的存储产业将不复存在。
但这笔交易的推进并不容易。
在日本,铠侠被认为是王冠,而且考虑到转让关键技术(如芯片)所有权的敏感性,任何交易都可能需要日本*的加持。美国也可能会在其中发挥作用,因为这项交易可能符合美国推动其芯片制造能力以增强与中国的竞争力的推动。
一旦铠侠被卖掉,不仅意味着日本仅存的大型存储芯片公司所剩无几,也代表着全球闪存业务基本上掌握在美国、韩国手中,这未来会面临着严格的审查。
知情人士称,如果铠侠无法与其中任何一家收购方达成协议,该公司今年晚些时候仍有可能进行ipo。如果达成协议,可能会在今年春天晚些时候敲定。
在彭博社的跟进报道中同样指出,铠侠现正聚焦最快要在今年夏天首次公开发行股票(ipo),而不是跟外国公司谈收购然后还要等候通过外国监管机关的核准。
半导体行业观察记者联系了铠侠,针对美光、西部数据有意收购铠侠一事,铠侠方面的负责人表示“我们也不清楚”。
- the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