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程序员文章站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分享程序员计算机编程知识!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生活百科

秦始皇为何非要制礼作乐?刘邦感叹:有了礼乐,方知做皇帝之尊贵

程序员文章站 2022-05-09 14:12:37
秦始皇为何非要制礼作乐?刘邦感叹:有了礼乐,方知做皇帝之尊贵下面趣历史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秦统一之后,秦始皇给自己找了顶大帽子:皇帝。做皇帝,就要有做皇帝的派头,这就用得着儒生了... [详细]...

  秦始皇为何非要制礼作乐?刘邦感叹:有了礼乐,方知做皇帝之尊贵 下面趣历史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

  秦统一之后,秦始皇给自己找了顶大帽子:皇帝。做皇帝,就要有做皇帝的派头,这就用得着儒生了。于是,进了宫的儒生们奉命给他制礼作乐。但这个茬儿在秦始皇焚书坑儒之后,儒生们自己就不提了。其实,就算焚书坑儒,宫里做博士的儒生都没事,而皇家图书馆里的儒家典籍也保存完整。阿房宫最后被一把火烧了,那是项羽这个武夫干的。

  秦宫的礼乐在秦末大乱、儒生星散之后,没有人记得了,但有一个人还对此有印象。这个人就是秦朝的前博士叔孙通。

秦始皇为何非要制礼作乐?刘邦感叹:有了礼乐,方知做皇帝之尊贵

  叔孙通原本投奔刘邦,打算一逞权谋,但刘邦帐下能人太多,显不着他。一直憋到刘邦得了天下,他的机会才来了。

  刘邦的班底中,除了后来投奔他的公子王孙外,杀猪屠狗之辈比比皆是,像萧何这样的县衙小吏,已经算是体面人了。所以,尽管做了皇帝,刘邦底下的众兄弟一点规矩都不讲,喝醉了酒大呼小叫,拔剑击柱,把朝堂弄成了集市,刘邦心里很郁闷。

  要定规矩礼仪,没儒生不行。这时,轮到叔孙通大显神通了,他马上召集弟子,去长安替皇帝公干。有儒生笑话他,这种乱世,哪里谈得上制礼作乐?可叔孙通有自己的想法,他制礼作乐,可不是比照儒家的古本,他脑袋里想的其实就是秦礼。儒家原本的礼乐制度虽说烦琐,定于一尊的意思却是没有的。能无限突出皇帝的高大和尊严的礼乐,只有秦礼。而叔孙通知道,此时刘邦要的就是秦礼。

秦始皇为何非要制礼作乐?刘邦感叹:有了礼乐,方知做皇帝之尊贵

  所以,叔孙通和弟子们经过一番回忆、整理,很快就把礼乐制度弄出来了。正式出台那天,刘邦坐在尊席之上,臣子们在赞礼官的指挥下,在古乐声中,要进则进,要止则止,小碎步整齐有序。人人低着头,不敢仰视刘邦,稍有不慎,就会被御史们拉下去接受惩罚。经此一番朝拜,刘邦感慨道:今日方知做皇帝之尊贵!从此,御史台多了一种御史,专门负责纠正朝仪的殿中侍御史,哪个大臣有错,官帽子就别戴了。

  这样一套礼乐制度,就这样传下来了,后人尽管有所增补,但大体行的都是秦礼。有变化的,是宫殿越来越巍峨高大,皇帝的行止越来越神秘。到了清朝,大朝礼之时,坐在太和殿龙椅里的皇帝就算是个侏儒,也高大神秘得不得了,一点破绽都露不出来。下面行礼之人对他绝对不会有半点不尊敬,人人三跪九叩,膝盖跪到发肿也毫无怨言,毕竟,他们影影绰绰地看见皇帝了。从这个意义上讲,礼制就是给皇帝讲究的排场,让皇帝通过这个排场变得高大上。

秦始皇为何非要制礼作乐?刘邦感叹:有了礼乐,方知做皇帝之尊贵

  其实,皇帝也是人。但经过这样一番礼乐制度的包装,就不大一样了,就会有人无条件地崇拜、服从他。难怪清朝末帝溥仪后来进了*,吃穿住行都显得十分笨拙,昔日的臣子发现,原来皇帝不过尔尔,还不如自己,真想不通过去怎么那样崇拜他?

  其实,自古以来的礼乐制度,就是对皇帝的包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