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称王时,为何没有称蜀王或者汉王呢?
三国(220年-280年)是上承东汉下启西晋的一段历史时期,分为曹魏、蜀汉、东吴三个国家。赤壁之战时,曹操被孙刘联军击败,奠定了三国鼎立的雏型。建安二十一年(216年)四月,汉献帝刘协册封曹操为魏王,邑三万户,位在诸侯王上,奏事不称臣,受诏不拜。公元220年,在曹操去世之后,曹丕先即位魏王,后迫使汉献帝刘协退位,从而正式登基称帝,建立了曹魏王朝。
在曹丕称帝之后,孙权于公元222年被魏文帝曹丕封为吴王,公元229年,孙权在武昌(今湖北鄂城)登基称帝,国号“吴”,改元黄龙元年,史称“东吴”或者“孙吴”。与此相对应的是,刘备则在公元219年进位汉中王。到了公元221年,刘备在成都登基称帝,正式建立蜀汉。那么,问题来了,汉末三国时期,为何曹操称魏王,孙权称吴王,刘备称汉中王?特别是对于刘备来说,一开始为何没有称蜀王或者汉王呢?
曹操为何称魏王
首先,对于曹操来说,之所以称魏王,原因主要分为以下两点。一方面,曹操建立的封国,之所以要以“魏”作为国号,直接原因就是这个封国的都城在魏郡的邺城。魏郡,中国古代历史上西汉至唐初的一个郡。最大范围包括今河南安阳,河北邯郸市以南及山东冠县,莘县等地,治今河北省临漳县。西汉时期,设立魏郡,郡治在邺,属冀州。也即魏王、魏国中的“魏”字,和魏郡存在直接的关系。对于古代历史上的诸侯王号,有不少都和当地的郡县名称存在直接的关系。比如秦末汉初之际,项羽分田安为济北王,田市为胶东王,张耳为恒山(汉避文帝讳,而改为常山王)王,都是当时的郡名。再比如英布被封为九江王,就和九江郡有关。
另一方面,对于古代历史上的诸侯王号,还有一部分源自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的名称,比如李世民被封为秦王,这里面的秦字,自然和战国七雄之一的秦国存在直接的关系。至于曹操的魏王,也和战国七雄之一的魏国有关。魏国(公元前403年—公元前225),周朝周王族诸侯国之一,也是战国七雄之一。姬姓,魏氏,始祖为周文王之子毕公高。在战国时期,魏国的疆域包含了今河南、河北、山东等地,也即地处中原之地。而就曹操的魏王来说,其获得的封国疆域,则和历史上的魏国比较相似,这促使曹操用“魏”作为自己的国号和王号。
孙权为何称吴王
其次,黄武元年(222年),孙权被魏文帝曹丕册封为吴王,建立吴国。对于孙权来说,之所以称吴王,则和春秋战国时期的吴国有关。吴国,是周朝的周王族诸侯国,始祖为周文王的伯父太伯,姬姓,存在于长江下游地区(约公元前12世纪―公元前473年)。吴国国境位于今江苏、安徽两省长江以南部分以及环太湖浙江北部,太湖流域是吴国的核心。由此,非常明显的是,孙权*的疆域,就包含了当初吴国的疆域,这成为孙权称吴王的重要原因。
同时,从出生地上来看,孙坚(155年-192年),字文台,汉族,吴郡富春(今浙江杭州富阳区)人。对于孙坚、孙策、孙权来说,都是吴郡富春(今浙江杭州富阳区)人。建安三年(198年),朝廷任命孙策为讨逆将军,并封为吴侯。因此,在笔者看来,吴郡、吴侯,也可能是孙权称吴王的原因之一。
刘备为何称汉中王
公元219年,刘备在汉中之战击败了曹操,从而夺取了汉中之地。在此基础上,刘备正式进位汉中王。彼时,刘备拥有益州、汉中、荆州三郡等地,却选择称汉中王,而不是蜀王、汉王。究其原因,主要分为以下几点。一方面,如果刘备称蜀王的话,那么会给人一种刘备想要割据一方的感觉,也即意味着刘备没有匡扶汉室,一统中原的志向了。
而就汉中王来说,汉中郡不仅是刘备击败曹操,刚刚夺取的疆域,也体现出刘备以汉中郡作为基础,以此进攻中原的决心。汉中郡,战国秦惠文王更元十三年(前312年)设立,治南郑县(今陕西汉中市)。因在汉水中游得名。辖境相当今陕西省秦岭以南,留坝县、勉县以东,干佑河流域以西和湖北省郧县、保康县以西,粉青河、珍珠岭以北地。
从这一点来看,称汉中王显然要比称蜀王更加合适。另一方面,至于汉王这一称号,在当时是不合适使用的。对此,在笔者看来,在公元219年的时候,曹丕还没有篡汉自立,也即在名义上,刘备还是东汉王朝的臣子,而东汉王朝的国号就是“汉”,如果在公元219年刘备直接称汉王,显然会让汉献帝刘协非常尴尬,也会给别人攻击自己的口实。
在此基础上,称呼汉中王的话,不仅免去了这一麻烦,还能体现出自己匡扶汉室的志向,可谓两全其美了。到了公元220年,曹丕正式篡汉自立,也即在公元220年时,东汉王朝走向灭亡,曹魏王朝取而代之。对此,刘备自然不会坐视不理。章武元年(221年),刘备在曹丕篡汉建魏后,于成都登基称帝,国号“汉”,年号“章武”。也即对于刘备来说,其建立的国家,国号是“汉”,只是因为地处巴蜀之地,为了和西汉、东汉相区别,所以被称之为蜀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上一篇: windows bat
下一篇: 伯邑考为什么不姓姬?伯邑考是怎么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