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APICloud创始人兼CEO刘鑫:简“易”的背后是简“异”
当下,移动应用开发成为一种主流,网络基础设施将会响应用户的下载app、办理移动业务等服务需求,而这些数据的存储以及处理将会发生在云端。云带来的一种核心价值是连接,那api本质上代表什么?云的能力。
企业需要即时通讯的服务,如何将云服务与业务结合,其实只需调用云服务接口的api,便具备了这种能力。近日,cio时代app记者对apicloud创始人兼ceo刘鑫进行了人物专访,如何将移动平台能力与云有效地结合,api已然成为了最关键的入口。
apicloud创始人兼ceo刘鑫
灵感来袭,锋芒毕露
创业动机。他谈到,在2003年,他还是一名科技英语和市场营销专业的大学生。在20岁左右的年纪,大学都没读完,鼓起勇气背着家里人去创业。 除了去关注创业内容的信息,刘鑫也在不断地充实自己。在大学期间,他在偏文科的院系中,荣获了全校网页设计大赛二等奖,从前端到后端、产品到设计全由自己完成。
那时,刚是整个中国互联网经历一波泡沫后开始复原的过程,手机、电脑并不普及,但他发现,网络是可以将手机、电脑等设备连接的,并觉得这会是一个长期的趋势。创业最初创办了电信增值业务的公司,包括手机联网的手机客户端,开始在最小的手机屏幕上创新。创业是系统工程,不只需要能力、激情,还需要人脉和经验。创业所使用的资源等是非常体系化的。
对他而言,过早的创业面临着资源和各方支持不够等问题,创业尤其锻炼人的心智。从本质讲,在过往的这十年间,他一直从事于移动互联网行业,从最初移动互联网的雏形--手机上网,到在网络环境设备上尝试微信模式。过程是把各种各样的好想法,逐一落实,需要更专业的人才、平台以及技术。
移动应用平台领域,apicloud一骑绝尘
企业的互联网+模式,也是互联网化的过程,互联网必然成为企业基础的生产资料,所以,apicloud构建了一个互联网能力的平台,赋能传统行业,打造企业互联网化的入口。谈到企业信息化、数字化或者企业互联网化时,刘鑫表示,企业需要技术和专业的团队实现技术产品落地,人才是至关重要的。
apicloud既有技术、产品和能力,并免费开放使用,至今平台已有近七十万的程序员和开发者,是apicloud为企业服务的基础人力资源池。apicloud不仅为企业提供技术产品,还能为企业提供人才支持。
专心打磨产品,心无旁骛
2014年9月,apicloud整个平台推向市场,平台上的移动应用新增上万用户,apicloud用心打磨产品,新产品在经历磨练、试错到成熟的过程后,并进入正常的商业化阶段,它的使用性以及商业可用性价值的体现的淋漓尽致。之后,apicloud获得了很多公司等代表领域的认可,例如英特尔、海尔、上汽等,他们使用apicloud的方案、服务、技术产品解决企业在数字化和信息化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可以更高效的开发、快速迭代更新、降低成本的试错。
数据是一笔资产,互联网公司和云平台公司都很看中用户数据。在app平台上开发出应用统计分析的数据,把数据公司的服务接到apicloud平台上,可把所有的数据共享。apicloud一直沉淀、积累资源,心无旁骛的做这件事,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客户认可。刘鑫说到,从来没有把谁看成是一种竞争对手,以不排他的方式去与所有人去合作。
稳中求新才是王道
在行业的内部,企业对于数字化、信息化和互联网化的最终要求展现形式就是做了各种各样的app,app核心代表的是企业互联网的需求,app作为企业的一种互联网业务落地的展现形式,成了一个核心的抓手。
在这种情况下,apicloud做了明确的品牌升级。过去更多的是提供开发工具,以及在线的开发管理流程,但品牌升级后设计变成了企业互联网化的平台。对于企业业务需求人员而言,apicloud提供了企业数字化的需求梳理系统,为产品经理提供了一套产品原型的开发系统,为项目经理提供了项目管理系统,为开发人员提供开发系统,为运维人员提供管理系统,为数字分析员提供数字挖掘系统,这是整个敏捷开发的一套流程,彻底将其贯穿。其中核心的改变在于,apicloud要全流程满足企业信息化的需求,为所有角色都提供工具,让他们在平台上发起业务需求,协同开发管理。产品对于企业内部的改变是一气呵成。
懂业务的人可能不懂产品、项目管理和开发,但他知道需求,可在apicloud平台上描述需求,然后自动地流转到产品性收益,产品经理会梳理需求并转交给项目经理,项目经理会组织团队来管理整个项目的开发过程,最后开发人员在使用工具开发。从一个idea开始,到最后的上线、运营、数据挖掘,都可以在apicloud的平台上进行。
apicloud为企业赋能
apicloud发展的基础在于已经养成了一套生态模式,最重要的不是技术产品、团队和品牌,而在于平台上有几十万的开发者。他谈到,定义开发者的生态模式有以下几个标准:
一是赋能,而不是提供简单的能力。例如,apicloud和融云合作,融云提供了技术通讯能力给开发者,但没有赋能给他,开发者原本是不会开发移动应用的。但通过学习使用apicloud的技术后,便具备了开发移动应用的能力。这不只是提供功能、工具或者产品,而是赋能给开发者。
二是帮助开发者创收。开发者缺流量,便给他流量,这才是真正的生态。apicloud是国内除微信外的第二个真正开发者,其他人也可以号称自己有生态,但是没有办法符合这样的标准。
布局ai, apicloud殊途同归
从行业观点来看,刘鑫认为可以把人工智能分成三层,最基础的是人工智能引擎,但很少人去做;第二层是模型层或者能力层,这一层需要的是基于底层的技术引擎,在中间用很多的数据选出完整的模型,但也只有部分公司可以去做。今天讨论人工智能好像很远,但其实很简单。例如科大讯飞的语音识别,它是最典型的人工智能的能力,还包括人脸识别的功能等。人工智能需要做的是关注应用层,把不同的人工智能能力拿过来,最重要的是结合实际的生产应用场景。
apicloud与人工智能的结合在于,人工智能ai就是api,所有的人工智能最后展现形式都是各种各样的api,apicloud就是帮助人工智能能力落地到业务中,是一个标准化的平台,也是一个聚合的平台。
“混合双打”,效果更佳
app开发有几种技术模式:一是苹果和安卓比较最传统的原生模式,该模式有好处有坏处,最大的突出问题在于它的开发效率、迭代周期、迭代速度等是受局限的。如今绝大部分的移动应用都是混合模式,例如网页技术,所以不同的技术模式有各自的优势,最佳的方式是把他们融合在一起,目前混合应用已经变成市场绝大部分移动应用开发的主流模式。
刘鑫接着对记者说到,淘宝是典型的混合模式,微信公众号也是账户和应用,银行保险、携程、58同城、京东等全部都是混合模式。混合技术在国内外都已经得到了很充分的发展。对于企业而言,他们的难度在于混合应用,很多大型公司有能力搭建混合团队去做这件事情,绝大部分的公司是没有这种能力的,他一定要使用第三方的,第三方技术产生的应用依赖于第三方的公司创造一种新的框架模式,2b服务的一个核心逻辑是服务。最简单的选择方式是选择开源项目,但对于大多数企业,很多开源技术是无法使用的。
开源项目更像是练手,apicloud是一个比较成熟的商业化模式混合,用apicloud的技术平台作为基础,衍生出企业互联网的生态模式,从技术产品到人才运用,用生态的服务全方位帮助企业把技术落地。
浪尖上的信息安全
目前,信息安全变得比较敏感。刘鑫认为,数据安全涉及到三个层面:一是设备中的数据安全,例如数据缓存。设备是安全的,各种指纹识别、虹膜是可以起到保护的作用。二是传输过程的数据安全,要与服务器控制云端去交互。例如苹果已经要求所有的传输必须是加密传输,在传输过程中数据是有可能被拦截的,但拦截的内容都是被加密过的。三是在云端数据的风险,各个企业面临的最大安全风险问题,终端通过连接数据与云端交互,云端的数据安全能力完全取决于企业的it管理能力,企业要放很多的精力在云端安全。所以,安全永远是相对的。apicloud在云的这方面布局,更多是整合第三方的api,就第三方的云端安全而言,会比企业管理的服务器更安全。
关于敏捷开发
cio本身也是研发人员,会有一些敏捷的工具和方法,但这只是一些表现的方法,其最核心的问题是,对在开发过程中所有的信息,做到在一个层面上实时共享,也就是one team理念。不管做ui产品,还是项目管理、开发,就开发信息的这一项而言,过去理论上只有开发人员自己了解,但是想做敏捷,信息必须共享,因为敏捷要求的就是快速高效。
刘鑫说道“我们应该知道什么时候该做什么样的事情,在什么时间点该做什么的准备,然后发现问题,大家做到共同发现、解决问题。”敏捷的重点在于理念的认知,信息要做到共享。如果团队没有这个理念,敏捷永远做不到。apicloud做到了用自己的平台工具,让团队协同所有人,在同一个层面上共享信息。
双模it治理
企业的it部门分为两部分,对他们的要求与知识结构完全不同。一部分人对传统it的观念是守城,比如oa这套传统的内网系统,能够保证稳定可靠的持续运行。但另一部分人,在企业内部做各种互联网创新,思想会有两个方向,一是求稳,二是创新。
人的知识结构要有所变化,双模it模式是在整个互联网创新。在it里面,互联网创新的双轮核心在于它是一种敏捷模式,要求快速试错。如果一个企业想构建双模it模式,没有系统和平台的支撑,其实很难真正的实现敏捷。
一个能给结果的人
当记者问到创业成功必备的因素时,刘鑫表示,首先,素质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二是不随波逐流,对行业的判断分析要稳、准,在行业趋势的敏感度把握上,要坚持自己的想法;三是要获得团队的认可,团结一致往前冲。创业者要有主观判断能力,与团队成员建立信任。
最后他总结到,apicloud的团队风格可以用12个字概括:求真务实,追求卓越,放弃借口。对于人才的关注点,更倾向踏实的人,要能给结果的人。他的个人追求是,希望帮助所有的传统企业插上互联网的翅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