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承乾可是李世民的接班人,为何却走上了谋反的道路?
在中国历史上,唐朝几乎可以说是最辉煌的一段历史,唐朝的疆域空前辽阔,极盛时东起日本海、南据安南、西抵咸海、北逾贝加尔湖,最鼎盛时期,朝贡之国可达到三百有余,大唐对亚洲乃至全世界的影响至今仍然存在。然而在唐初时期,大唐的内部并不稳固,先是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成功篡夺皇位称帝,此后,太子李承乾效仿父亲所为意图谋反,却以失败告终,两父子走一样的路却有不同的结局。然而令人感到奇怪的是,作为储君的李承乾,天下迟早是他的,为何他却走向了谋反之路呢?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唐武德二年,李承乾出生于秦王府,李世民称帝后,李承乾被立为太子。李世民从小对这个宝贝儿子就十分疼爱,把他当作自己的接班人来培养,李承乾还不如众望,从小就十分优秀,活脱脱的“别人家的孩子”,李承乾的命运看似一帆风顺,但却有一双无形的利刃,把李承乾逼成一个疯子。
李承乾被立为太子后,就配备了超豪华的教师队伍,德行方面有陆德明、孔颖达等儒学大师,治国方面有房玄龄、魏征等朝中重臣,领兵方面更是有李世民打天下的武将班子,可以说,照这样的师资阵容,就算是一个平庸的人,就会有不错的“功绩”,何况李承乾自幼聪慧,成为一个优秀的太子完全是板上钉钉的事。
事实上,李承乾小时候就是活成了李世民想看到的样子。有一次,李世民让太子写一篇治国策略,14岁的李承乾大笔一挥,一篇优秀作文就完成了,李世民看完后龙颜大悦,向重臣夸耀道:“深得经邦之要也。”此后,李世民便让李承乾帮忙处理政务,当然李承乾也并没有让李世民失望,经常夸耀他“颇能听断”,于是每次出去活动,都让太子监国,以此锻炼太子能力。
然而从贞观十年开始,一向身为储君模范的太子突然性情大变,史料中关于太子负面的记载越来越多,其中以下几个荒唐事至今让人费解。
第一件事是李承乾私宠太常乐人。有一日,汉王李元昌送给他一名太常乐人,太常乐人就是乐工,这个太常乐人“美姿容,善歌舞”,深得太子喜爱,喜爱到什么程度呢?“私幸太常乐童称心,与同卧起”,李世民得知后,勃然大怒,下令杀了这个“称心”,李承乾因此“痛悼称心不已,于宫中构室,立其形像,列偶人车马于前,令宫人朝暮奠祭,承乾数至其处,徘徊流涕。仍于宫中起冢而葬之,并赠官树碑,以申哀悼”,甚至为此以病为由不上朝,作为一个储君,如此做法,肯定令李世民大失所望,恨铁不成钢。
此外,李承乾还从尊师重道的性格变成十分暴戾,有一次老师张玄素直言犯谏,承乾恼羞成怒试图遣人刺杀张玄素。虽说这些儒家大师们有时候喜欢站在道德的顶端指责太子,李承乾一有小错误便被老师无限放大,但毕竟也忍了不少日子,应该习惯老师们的方法,但如此性情大变,实在匪夷所思。
第三件事就是李承乾与李泰争宠,刺杀李泰失败,转而起兵谋反。作为父亲的李世民来说,李泰和李承乾都是自己的孩子,所谓掌心掌背都是肉,突然间对李泰重视起来,无非就是为了刺激太子励精图治,但在太子眼里却变成了储君之路的威胁,使得李承乾惶惶不可终日,最终走向了不归路。
事实上,作为储君的李承乾谋反,完全是因为李世民的爱所逼的。
身为父亲,谁不喜欢望子成龙,而一国之君对于储君的教育就更为重要了,但越重视压力越大,李承乾从小就活在高度的压力之中。他和宦官玩,就被老师批评为秦二世;他建个房子,就被上书弹劾;活在宫中,却有无数双眼睛盯着自己,常年累积,哪有不疯的道理。
毫无政治斗争经验的李承乾在最后,想起了自己的父亲,自己和李泰就像当年的李世民和李建成,于是李承乾学起了自己的父亲发动了另一场“玄武门之变”,只是失败了而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