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程序员文章站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分享程序员计算机编程知识!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生活百科

不杀士大夫的宋朝,对贬谪官员的处罚手段主要有哪些?

程序员文章站 2022-05-04 16:03:39
大家好,说起宋朝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虽然宋朝以“不杀士大夫”、“待士大夫有礼”著称于世,但是官员凡有过失、渎职、贪污、不法、违制等罪状,最多受到贬谪。其贬谪方式多样,有的因罪状比较轻或... [详细]...

  大家好,说起宋朝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

  虽然宋朝以“不杀士大夫”、“待士大夫有礼”著称于世,但是官员凡有过失、渎职、贪污、不法、违制等罪状,最多受到贬谪。其贬谪方式多样,有的因罪状比较轻或者君王比较眷顾,只是象征性的略作贬谪,有的则是重责,甚至严责。

  宋朝对贬谪官员的处罚手段主要有编管、羁管、安置、居住等。其中涉及到贬谪官俸禄的有安置和居住。羁管、编管大多是除名勒停人,无俸给收入。与编管、羁管人相比,安置人的待遇要稍优一些,官员被安置多数是责授节度团练副使或长史、司马等散官,所以他们仍保留有封赐和部分俸给的权利。

  贬谪较轻的官员还好,与贬谪之前比较,虽然俸禄较低,但还有一定经济来源,不至于生活困苦。而受到重责甚至严责的官员,则是毫无俸禄可言,有的甚至靠乞讨生活。所以,在宋朝遭受贬谪其实是一种很严酷的处罚了,当然了,相比其他朝代的处死或者流放还是要好很多的。

  贬谪官的俸禄

  苏轼当时被贬黄州时是检校水部员外郎、团练副使,检校官只是能从朝廷多领一些官酒,可以多得一些退酒袋的钱而已。不管这些受到安置的责授散官有没有俸禄,总之他们还是能从朝廷获得一些经济来源,尽管这些钱微乎其微,正如王禹偶说的“有俸是嗟来”,但起码这些有限的“俸禄”能保证他们的基本生活。

不杀士大夫的宋朝,对贬谪官员的处罚手段主要有哪些?

  贬谪官其它的经济来源

  1、亲友资助

  在宋朝虽然不会被杀,但会被贬,贬谪官的经济来源除了来自朝廷的俸禄外,还有一些其它的来源方式,比如官员遭到贬谪后,由于有的没有俸禄,有的只有微薄的收入,导致其生活异常艰苦,不得不依靠他人救济才能勉强维持生活。

  黄庭坚在被贬黔州时,由于生活比较贫困,就曾接受不少朋友的资助,使逆境中的黄庭坚非常感激,他在给王补之的信中写到:“谪官寒冷,人皆掉臂而不顾,乃蒙遣使赐书存问,勤勤悃悃,恩义千万,感激无以为喻。俸馀为赐,甚惠厚,颇助衣食之源,但愧拙于谋生,一失官财,以口腹累人,愧不可言。”

  2、 经营买卖

  被贬之后,朝廷微薄的俸禄不足以养活自己和家人时,虽然可以靠亲朋好友的接济暂时渡过难关,但终究不是长久之计,于是迫于生活不得不靠自己的双手来维持生计。

  苏轼在贬居黄州期间,就有经营田宅的经历,当时的苏轼被贬黄州,生活极端困苦,他的好友马正卿为他向官府请得一块数十亩的荒地,于是他便开始自主经营田地,这些田地的收成除了能满足他及家人的温饱问题外,还能带来一定的经济收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生活压力。这块荒地在州城旧营地的东边,因而取名“东坡”,苏轼也因此自号“东坡居士"。

  贬谪官的日常生活

  官员在被贬谪以后,由于其经济收入大不如前,直接造成了其日常生活水平也大不如前。尤其体现在饮食与居住这两个方面,在为被贬谪前,这些官员的生活水平是比较高的,有的甚至可以达到奢侈的水平,宋朝官员的俸禄可非常之高。但是在遭遇贬谪之后,他们的生活水平急剧下降,有的谪官甚至连普通百姓的生活水平都赶不上。

不杀士大夫的宋朝,对贬谪官员的处罚手段主要有哪些?

  1、饮食

  宋朝对于官员的优厚待遇,在历朝历代中可以说是比较好的,这也造成了宋朝官员比较注重生活质量。毋庸置疑,官员在遭受贬谪之后,由于其俸禄减少,政治地位下降,生活质量肯定大不如前,有的甚至连基本的生活条件都不能保障。那么,这些被贬官员的生活条件前后究竟有多大差距呢?首先,我们来看其饮食的变化。

  饮食的变化,可以说是直接反应了贬谪官生活的贫富转变。

  当苏轼遭遇贬谪时,情形就发生了变化,苏轼谪居黄州期间,由于经济来源大不如前,饮食方面主要是以普通食品为主。

  苏轼的好吃在历史上是比较出名的,不仅好吃还善吃,曾写过不少关于饮食方面的诗词和散文,(二红饭》、《猪肉颂》、《东坡羹赋》、《菜羹赋》等比比皆是,并且最终发明了“东坡肉”的做法。

  2、住所

  官员在没有遭受贬谪前,也许不会因为居住问题而犯愁,但是一旦遭受贬谪,那么居住就成首要考虑的问题了。因为,宋代规定贬官是没有官廨的,也不会对贬谪官员提供住房,所以居住问题就只能靠自己想办法解决了。不杀士大夫的宋朝,对贬谪官员的处罚手段主要有哪些?

  苏轼在没有被贬以前,也有一些关于居住的描述,他在给好友杨济甫的信中写到:“为别忽已半岁,……前月半已至京,一行无恙。得腊月中所惠书,甚慰远意。见在西岗赁一宅子居住,恐要知悉。春暄,未缘会见,千万珍重!珍重!”

  元丰三年(1080年)五月,被贬的苏轼不得不迁居临皋亭,临皋亭在当时是一个废弃的官府驿站,不仅闷热潮湿,而且十分拥挤,而此时苏轼一家共计二十余口都住在这个拥挤不堪的小房子里。《迁居临皋亭》就淋漓尽致的表现了苏轼当时的窘境:

  “我生天地间,一蚁寄大磨。区区欲右行,不救风轮左。虽云走仁义,未免违寒饿。剑米有危炊,针毡无安座。岂无佳山水,借眼风雨过。归田不待老,勇决有几个。幸兹废弃余,疲马解鞍驮。全家占江驿,绝境天为破。饥贫相乘除,未见可吊贺。澹然无忧乐,苦语不成些。”

不杀士大夫的宋朝,对贬谪官员的处罚手段主要有哪些?

  绍圣元年(1094年),五十九岁的苏轼再次被贬到惠州,这次苏轼并没有带全家前往,而是让次子苏迨携家眷去宜兴与长子苏迈居住,而自己只带小儿子苏过和小妾王朝云前往惠州。刚到惠州,苏轼寓居于合江楼,后来迁到嘉祜寺,最后在归善县后面白鹤峰处买了数亩田地,还得自己修建住所。

  绍圣四年(1097年),苏轼被贬儋州,好友张中便是当时的县官,在他的帮助下,苏轼暂时居住在一所破旧的官舍里。后来张中见其官舍破旧不堪,便派人帮其修葺了一番,而这件事也被章停派来的官员知晓了,张中也因此丢了官,而苏轼也被逐出了官舍。

  从苏轼的居住环境的变化,主要是以借居寺院、买地筑居、以及接受朋友提供的住所,这三种方式来解决自己住房困境的,在经历贬谪的官员中,不单单是苏轼一个人是这样的。

  总之:任何王朝的统治者为了加强*集权,稳固统治地位,其惯用的手段无非就是赏与罚,这也是管理官员最有效的手段,但宋朝一直奉行“不杀士大夫”的祖宗之法,所以就算出现了贪污受贿已经触犯法律的事情,宋朝的统治者都是采取贬谪的办法,但贬谪也是有轻有重,正是因为宋朝的“不杀士大夫”,造就了宋朝的文化发展达到了顶峰,而且官员俸禄之高也实属罕见,在这种情况之下,宋朝的官员一般都会觉得受到贬谪就是极其严重的惩罚了,加上贬谪之后的生活环境也会时常穷迫,这对于士大夫来讲,无异比简单的杀头更为“丢人”的事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