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时期还有一个珍妃两升两降原因成谜,两次安葬一生终落幕!
今天趣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清朝时期还有一个珍妃的故事,希望大家会喜欢。
说到珍妃,通常人们的第一印象便会想起那位深受光绪皇帝宠爱、性格活泼、思想开明却最终被慈禧投井的珍妃他他拉氏。然而鲜为人知的是,在清朝时期,还有曾有过一位珍妃,她也曾一度深受皇帝的宠爱,从贵人一路升到妃位,但最终却又不知何故被连降两级复为贵人。更为不幸的是,这位珍妃最终竟然因惊吓而死,死后还被安葬了两回,比起光绪皇帝的珍妃,这位珍妃的命运似乎更为坎坷悲苦。她就是道光皇帝的珍妃赫舍里氏。
道光初年,选秀入宫:
珍妃赫舍里氏生于清仁宗嘉庆十三年,她是清宣宗道光皇帝早期入宫的嫔妃,历史上并没有明确记载赫舍里氏的具体入宫年份,按照清朝秀女选拔的规制,赫舍里氏入宫的年份不应晚于道光五年,并且从她的姓氏我们可以得出的结论是,这位出身于满洲八旗世家的女子一定是通过八旗选秀的方式进入后宫,成为了皇帝的嫔妃。我们无法得知当年年轻的赫舍里氏入宫之时的心情,是兴奋异常还是悲哀沮丧,但是能够肯定的一点是,赫舍里氏入宫时绝对不会想到在这之后她四十多年的宫中生活将面临着多次大起大落。
两升两降,原因成谜:
由于出身的缘故,赫舍里氏一入宫便被道光皇帝封为了贵人之位,对于初入宫禁的女子来说,这个位分并不算低,并且,道光皇帝还亲自为赫舍里氏选择了一个封号:“珍”。“珍”字在古代有着珍贵、贵重、宝物的寓意,性格循规蹈矩的道光皇帝能够选择这样一个封号赐予赫舍里氏,起码能够说明,年轻的赫舍里氏给道光皇帝的第一印象非常不错。
赫舍里氏之后的晋升之路,也确实验证了我们的猜想。在被封为珍贵人后不久,赫舍里氏因为深得道光皇帝宠爱,因此被晋升为嫔,从此成为一宫主位,几年后,珍嫔又被道光皇帝晋升为妃,要知道,这样的晋升速度在道光一朝来说并不多见,并且是珍妃赫舍里氏是在没有诞育子嗣且母家无军功 的情况下获得的,道光皇帝对其宠爱,由此可见一斑。
珍妃剧照
然而自古月盈则亏,盛极而衰,就在珍妃赫舍里氏沐浴在道光皇帝的宠爱之中时,一场突如其来的变故,就此改变了珍妃赫舍里氏的命运。道光六年十一月二十二日,不知是因为触怒了道光皇帝还是因为什么别的缘故,珍妃赫舍里氏被盛怒之下的道光皇帝降为了珍嫔,三年之后的道光九年六月初九,赫舍里氏又被降为贵人,并且她的封号也被褫夺,褫夺封号在对于嫔妃来说是极为严重的责罚,远比降位更为严重,通常而言,遭此责罚的嫔妃起码是做了在皇帝眼中有失妇德的事情。历史并没有明确记载珍妃赫舍里氏因何被降位,这里面既有道光皇帝性格的缘故,想必亦有珍妃赫舍里氏自身的原因。
道光皇帝剧照
咸丰一朝,颇受礼敬:
非常有意思的是,珍妃再被降为贵人并褫夺封号后,道光皇帝却赐给了她一个“常”字作为封号,性格偏执的道光皇帝的意思再明显不过,“你已不是我心中那位曾经珍视的女子,而只是一个平常人!”被连降两级的赫舍里氏在之后的道光一朝的二十多年时间里再无任何作为,随着世间的流逝和岁月的老去,这位曾经深受皇帝宠爱的嫔妃早已经被皇帝忘却,赫舍里氏也从一个明艳活泼的女子变为一个深宫等死的弃妇。
珍妃
道光三十年,咸丰皇帝即位,道光皇帝的一众遗妃都得到了晋升,常贵人赫舍里氏也被尊封为皇考常嫔。对于这位命运坎坷的庶母,咸丰皇帝颇为同情,因此在咸丰一朝,被丢弃了多年的赫舍里氏得到了咸丰皇帝的善待和孝敬,每年盛夏时节,咸丰皇帝都会到圆明园之中避暑,作为先皇遗妃的常嫔赫舍里氏也经常会被咸丰皇帝邀请一同前往。可以说,这段时间里,是赫舍里氏入宫以来最为幸福的时光了。然而,对于一位苦命的女人来说,美好的时光总是短暂,而意外却频频降临。
惊吓致死,两次安葬:
咸丰十年八月,公元1860年,英法联军在攻陷天津后随即向北京进犯,战和不定的咸丰皇帝眼见大势已去,便带着自己的后妃皇子以及一干亲信大臣等仓皇逃向了热河行宫,由于走的仓促,以至于很多宫嫔都被丢弃在紫禁城和圆明园之内。不幸的是,常嫔赫舍里氏就是其中之一。
火烧圆明园
英法联军在攻陷北京之前,先行纵兵洗劫了圆明园,当时的圆明园内尚有百余名技勇太监,但是面对装备先进武器的英法联军侵略者,稍作抵抗便全军覆没了。联军在进入圆明园后烧杀抢掠,作为久居深宫之中的妇人,常嫔哪见过这种阵式,年近花甲之年的常嫔此时正在绮春园中,在目睹了这种从未见过的混乱局势后,惊惧而死,享年53岁。
慕东陵
常嫔死后,由于信息不畅,以至于咸丰皇帝在常嫔薨逝几个月后才从逃到热河行宫之中太监口中得知,而此时尚未被入殓的常嫔遗体则已经在盛夏时节中停放了两个月之久。皇帝随即派人前往圆明园中将常嫔的遗体草草入殓,匆忙的葬入了作为宫女墓地的田村暂安处。一年多之后,咸丰皇帝驾崩,同治皇帝即位,这位可怜的赫舍里氏被当时主政的两宫皇太后想起,因此以同治皇帝的名义下旨将其追晋为皇祖常妃,并在同治二年将已经入葬了将近两年的常嫔移葬入葬有道光皇帝后妃的慕东陵之中。一生经历两立、两废、两次安葬的赫舍里氏就此盖棺定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