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挽狂澜拯救大明的于谦最终难逃被杀,真相是什么?
今天趣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于谦的文章,欢迎阅读哦~
正统十四年(1449年),明英宗朱祁镇亲征瓦剌,却遭遇“土木堡之变”,明军惨败的同时皇帝被俘,当此生死存亡之际,时任兵部侍郎的于谦力挽狂澜,辅佐明代宗朱祁钰登基的同时指挥明军打赢北京保卫战。然而,景泰八年(1457年)爆发“夺门之变”,明英宗朱祁镇复辟成功,有功于**的于谦随后被杀。那么,造成于谦被杀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呢?
明英宗正统年间,立国尚不足百年的明王朝,历经洪武之治、永乐盛世和仁宣之治,正处于蒸蒸日上阶段。然而,谁也没有料到,一场突如其来的变故,却差点让大明王朝陷入万劫不复当中。
正统十四年(1449年)六月,瓦剌太师也先率军南下,明英宗朱祁镇在宦官王振的怂恿之下,不顾群臣劝阻,以异母弟郕王朱祁钰留京监国,自己亲率大军出征,意图重现永乐大帝的辉煌。然而,由于王振的独断专权,大军却在土木堡遭遇惨败,不仅导致出征军队损失殆尽,随军大臣五十余人死亡,就连皇帝自己,也被也先俘虏。
明英宗被俘的消息传回京师,朝野上下顿时一片慌乱,时任兵部左侍郎的于谦(因兵部尚书邝埜死于土木堡,于谦实际执掌兵部)处变不惊。在他的建议下,监国的郕王朱祁钰下令急调河南、山东等地军队进京防卫,同时调通州粮库粮食入京,这才稳住局势。
随后,为了防止也先以皇帝相要挟,在明英宗皇子朱见深年仅两岁的情况下,于谦联合大臣奏请皇太后力促郕王继位,郕王朱祁钰逐于九月初六登基。随后,在于谦的指挥下,明军在北京城外大败也先,成功挫败了也先谋取中原的阴谋。
北京保卫战结束后,也先手中的明英宗朱祁镇也就此失去了价值,于是也先主动与明廷议和,并表示愿意放皇帝回京,在明代宗朱祁钰犹豫不决之际,还是于谦出面说服朱祁钰,明英宗朱祁镇这才得以返回京城。
正如于谦所说,明英宗朱祁镇虽然返回京城,但在“天位已定”的情况下他已没有重登大宝的机会,不过让他没有想到的是,虽然自己被尊为了太上皇,结果不仅没有享受到任何太上皇的待遇,反而就此被*于南宫之中长达七年。
直到景泰八年(1457年),明代宗朱祁钰突然患病,石亨、曹吉祥和徐有贞等人率兵来见朱祁镇,并簇拥着他直奔大内。朱祁镇凭借着太上皇的身份,兵不血刃的冲入皇宫重新被扶上了奉天殿的宝座,史称“夺门之变”。
夺门之变后,于谦和大学士王文等人随即被逮捕入狱,而在徐有贞等人的暗示下,科道官员随即以“制造不轨言论,且和太监王诚、舒良、张永、王勤等策划迎接册立襄王”为由上奏,经过都御史萧维祯审判,于谦最终被杀。
对于以“谋反之罪”被判处死刑,大学士王文本欲争辩,于谦却笑着说,“这不过是石亨他们的意思,分辨又有什么用处?”事实上的确如此,明英宗对于处死于谦,的确曾有疑虑,并说出了“于谦实有功”之语,可见朱祁镇对于于谦的功劳还是比较认可的。
然而,这次“夺门之变”功臣之一的徐有贞,却与于谦矛盾极深。朱祁镇被俘之后,徐有贞曾建议南迁,结果于谦不仅坚决反对,并说,“提议南迁者都该斩首”。徐有贞此后虽然也在北京保卫战中立下功勋,奈何由于这次的南迁建议,不仅成为了朝堂的笑柄,而且就此升迁无望。后来,徐有功又通过于谦门生而求取升迁,于谦虽然向明代宗进行了推荐,奈何明代宗却因徐有功的南迁建议而没有同意,结果徐有贞认为是于谦从中作梗,就此对其极为怨恨。
眼看明英宗对于处死于谦还有疑虑,徐有功便说道,“不杀于谦,此举为无名”,朱祁镇听了此话,这才下定决心处死于谦。于谦对大明王朝的确有功,奈何正如徐有贞所言,如果不杀于谦,那么他们的复辟便师出无名。作为土木堡之变之后最为活跃的官员,于谦已经深深的打上了明代宗朱祁钰的印记,他有功于大明不假,但在这个特殊的时间段,他也只能成为皇权更替的牺牲品。
于谦不仅有功于大明,甚至有功于明英宗朱祁镇,是他在危急关头挽救了大明,更促使了朱祁钰将其接回,但权力的斗争从来都是血腥的,这不仅是于谦的悲哀,更是所有被卷入权力漩涡之人的无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上一篇: win10自带的画图3D软件怎么绘制十二生肖鸡简笔画?
下一篇: 禁止百度云管家偷偷上传的设置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