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程序员文章站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分享程序员计算机编程知识!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生活百科

谭嗣同为何会提议将*、*卖给英、俄两国?

程序员文章站 2022-05-01 19:45:41
谭嗣同为何会提议将*、*卖给英、俄两国你知道吗?不知道没关系,趣历史小编告诉你。我们先看看那时他的原话。尽卖*于俄罗斯,尽卖*于英吉利,以偿清二万万之欠款。以二境方数万里之大,我之... [详细]...

  谭嗣同为何会提议将*、*卖给英、俄两国你知道吗?不知道没关系,趣历史小编告诉你。

  我们先看看那时他的原话。

  尽卖*于俄罗斯,尽卖*于英吉利,以偿清二万万之欠款。以二境方数万里之大,我之力终不能守,徒为我之累赘,而卖之则不止值二万万,仍可多取值为变法之用,兼请英俄保护中国十年……费如不足,则满洲、蒙古缘边之地亦皆可卖。

  这是1894年写给老师中的信中的观点。

  内外蒙古、*、*、青海,大而寒瘠,毫无利于中国,反岁费数百万金戍守之……不如及今分卖于二国,犹可结其欢心而坐获厚利……除偿赔款外,所余尚多,可供变法之用矣。

谭嗣同为何会提议将*、*卖给英、俄两国?

  这段则是第二年一次会议上正式提出的意见。

  可见,按照他的观点,西、西北、北、东北这些非传统汉民族居住地,都应该卖掉,而他的出发点,大致有以下几方面:

  其一,清王朝内忧外患、极度缺钱,而镇守这些“边地”耗资巨大。卖掉后不仅能解燃眉之急,而且还能甩掉财政上的累赘;

  其二,这些边地对清王朝是“食之无味”的鸡肋,没啥鸟用,反而是个负担;

  其三,卖给英、俄,可以结与国之欢心,“友邦”开心了,说不定还能出手保护满清这个小弟。

  乍一看,谭嗣同的上述主意,可谓是急国之所急、一石三鸟的妙计。但可惜的是,他的这些理由都是自己一厢情愿、想当然的。

  首先,英、俄等国,并不会因为得到了**就会放清王朝一马。

  尊重源自实力,满清虽屡战屡败,但却一直没有像印度那样彻底沦为西方的殖民地,原因之一,是由于体量太大,各列强都想分一杯羹,反而在互相间形成了客观上的制衡;其二,百足之虫死而不僵,正是体量够大,才具备了一定的实力,使得列强难以独吞。

  因此,各国对满清的战略是划分*范围、经济控制为主,稳步蚕食为辅。除了对土地有着疯魔般迷恋的俄国外,殖民印度百年的英国,也一向对身边的*地区觊觎已久。笔者记得早先有一部电影《红河谷》,就以艺术的形式,表现了*各民族人民对英国侵略者的反抗。(宁静巅峰时期的颜值,值得一看)

谭嗣同为何会提议将*、*卖给英、俄两国?

  那么,如果把边区卖给敌人,就会让对方收手吗?战国时期,纵横家苏代曾这样痛斥魏王割地求平安的猥琐举动:

  夫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

  “割地求和”的案例不少,但真正换来了长久安全与和平的例子,历史上出现过几次?如果谭嗣同的主意真的付诸实施,胃口被养大的列强定会得陇望蜀;而届时的清*则会懵逼的发现,自己已经挥刀自宫了。

  即,谭嗣同认为的无用边地,其实是维持中原政权安全的陆地屏障。

  谭嗣同之所以认为边地是鸡肋,主要源于那些让满清痛不欲生的列强,绝大部分都是来自海上,因此得出了应加强海防、放弃陆防的结论。

  但从数千年的历史来看,这些非中原百姓传统居住地的区域,反而是中原政权的生命线。

  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并且向海洋倾斜,有利于形成降水,并且形成了使许多滚滚东流的江河,造就了“中原”这一亚洲大陆东边最适合耕种的土地,滋养了延续数千年的华夏文明。

  但事情都有两面性,受制于落后的生产力,除了靠海的东边及东南方,毗邻中原其它方面的陆地,长期未能被中原政权纳入直接管辖,客观上成了游牧民族繁衍生息的温床;往上追溯至春秋战国,出于对财富以及更舒适生活物资的渴望,侵袭、掠夺中原,就成了这些民族生存方式的常态。依仗优越的地势以及马匹资源,他们进可攻、退可躲,呼啸而来、席卷而去。

  而那时,中原王朝的统治区真的仅仅局限于“中原”这一地理概念,几乎被强盛的匈奴堵在了家门口。汉文帝时期,匈奴人征服了西域后,将长城以北所有善于骑射的政权悉数归于统治之下,其后写信向汉王朝发出了赤裸裸的威胁:

  以天之福,吏卒良,马力强,以灭夷月氏,尽斩杀降下定之。楼兰、乌孙、呼揭及其旁二十六国皆已为匈奴。诸引弓之民并为一家,北州以定。

谭嗣同为何会提议将*、*卖给英、俄两国?

  可以这么理解:在封建时代的生产力下,想要生活,待在中原也许就够了;但面对外敌、想要长久生存,那必须尽力拓展生存空间。

  因此,从汉武帝开始,打通河西走廊,控制、占据西域,从而压制北方草原,就成了历代大一统王朝生存的必要前提。西域是否置于直接统治之下,甚至成了衡量王朝是否强大的硬性指标之一。没了西域、甚至没能掌控燕云地区的北宋,就是最惨烈的负面例子。

  而西南的藏地,在吐蕃王朝崛起后,更是成了强盛唐王朝终生之敌。双方你来我往,各领风骚,安史之乱后,唐王朝的疆域一度再次被压制回中原,甚至连长安城也被吐蕃人攻破。

  唐王朝之所以不能像当初攻灭东突厥那样对吐蕃直捣黄龙,地势是最首要的因素。生存在高原的吐蕃人,可以从上至下突袭中原,唐王朝对西则是仰攻,加上高原气候的掣肘,即使在最强盛的唐太宗、唐高宗以及唐玄宗前期,唐朝都不能对吐蕃实现碾压。

  满清虽然经常被人诟病痛骂(也包括笔者),但平心而论,这一朝代对中国的贡献是不容磨灭的。*、西域、北方草原、东北,在满清时期才彻底、完全的纳入中原王朝的管辖之下,这也形成了当今中国的疆域基础。

  回到谭嗣同的问题上来。他之所以不重视中国历史上这些传统战略要地,是因为满清的敌人主要来自海上。但海上只是外地侵略的突破口,要全面殖民、占领满清,必须经由陆地的苦心经营。这就像这些年美军在伊拉克、阿富汗的军事行动一样,依靠海空力量的碾压,美国兵不血刃的击溃对方生力军;但要最终实现战略目标,还是得靠陆地上的稳扎稳打、以人肉平推。

谭嗣同为何会提议将*、*卖给英、俄两国?

  而且,满清之所以在陆地上外患较少,那是因为各民族早已形成了一个整体,对外只面对了沙俄一个敌人。之前打下的宽广疆域,客观上提供了足够的战略缓冲,因此虽常年割地,仍未危及中原统治腹心。但若将边地悉数出售,那等于是将敌人引进门、直接睡在了自己的床边。这样的话,距离卧榻被人拆个底朝天,也是时间早晚的问题。

  当然了,我们并不能因此说谭嗣同有多么的坏、有汉奸嫌疑,如今笔者也是事后诸葛亮。“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当自己孜孜不倦的救国实践失败后,以谭嗣同为代表的“戊戌六君子”胸怀坦荡、慷慨赴死,这样的气魄让人无比钦佩。但由于政治的不成熟、眼界的局限、在国际关系上的幼稚、对中国传统地缘政治理念的摒弃,才提出了上述无异于“饮鸩止渴”的观点,可气之际,也让人体会到当时救国者深深的无奈。

  回到当今的现实。现在,比我国贫弱的印度,尚且在边境屡生事端,设想一下,如果谭嗣同的设想成真,我们会有多危险?这也是西方孜孜不倦煽动分裂*的原因:帝国主义亡我之心不死啊!

  此情此景,我们应该庆幸的是,当初我们的老一辈面临各种困难、仍坚决维护领土统一的举动何其伟大;如今的中国,更非当初积贫积弱、处处被动挨打、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的满清。只要我们团结一致,任何外敌的野心,最终不过都是痴心妄想、螳臂当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