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程序员文章站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分享程序员计算机编程知识!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生活百科

揭秘:卫国历史上究竟经历了几次内变?

程序员文章站 2022-04-30 21:39:01
东周时期的卫国政权变化极具特点,因该国春秋前期的北狄之祸而沦为小国。发生于这一小国的政权变化也是国内各政治力量之斗争在政权结构中的反映。但各政权要素间的第一次较量多实现不了政权结构的平衡,在政... [详细]...

  东周时期的卫国政权变化极具特点,因该国春秋前期的北狄之祸而沦为小国。发生于这一小国的政权变化也是国内各政治力量之斗争在政权结构中的反映。

  但各政权要素间的第一次较量多实现不了政权结构的平衡,在政权争夺中被清除了的政治*潜伏朝中不久即会反攻成功,重新进入政权结构,甚而取得政权结构中的支配地位这使卫国的政权变化常具有连锁性特点。

  六次卫国连锁性政变

  卫国这些连锁性的内变发生过多次。

  第一次,东周初卫桓公欲赴周平王之丧,桓公之庶弟州与石勾结乘饯行之机刺杀了卫桓公,自立为君。不久石厚之父石借故将二入诱至陈国并使陈国拘捕之,他大义灭亲,杀掉了人,其后与群臣扶立桓公之弟卫宣公执政。

  第二次,卫宣公的少子朔与母亲宣姜设计谋害身为世子的异母兄急子朔的胞兄寿代急子赴难,结果寿与急子相继被害,卫宣公受惊而死。公子明得以袭位,是为卫惠公。

  卫惠公上台不久,为郑国之事率兵外出,急子与寿的余党乘机作乱,在国内另立新君,惠公闻变后逃至齐国避难。而十年之后,齐裏公率数国之兵伐卫成功,卫惠公又得以复位。

揭秘:卫国历史上究竟经历了几次内变?

  第三次,卫惠公的儿子卫懿公因好鹤而贻误国政,在北狄的猝然进攻下仓皇而战,被斩杀于乱军中。群臣举国撤退至漕邑时扶立了新君卫戴公,戴公不幸患病而死,齐桓公遂在卫臣的请求下送卫文公返国为君。

  第四次,卫文公的儿子卫成公执政时,晋文公重耳要报当年流亡期间受卫文公之拒而饿困五鹿之仇,借故率大军攻入卫国。卫成公见祸不能免,遂让大夫元晅协助胞弟叔武摄国事,自己避居襄牛,晋文公将卫国大片土地割与宋国。

  濮之战后,晋文公接受了叔武之请,欲恢复卫成公的君位,但卫成公却轻信卫公子犬的挑拨之言而疑忌叔武,致使先驱回国的犬斩杀了忠心耿耿的叔武。卫成公虽然恢复了君位但辅佐叔武守国的元含愤奔晋,为叔武申冤。

  晋文公遂在他组织的河阳会盟上,请周王协助组成专门审案班子以断卫国君臣的狱讼,最后断定卫成公理亏而拘捕了他,会盟后将其押至洛阳,嘱咐晋国随行的医衍伺机鸩杀之。同时晋国扶立卫公子瑕为君而元晅辅佐之。

  不料医衍在洛阳囚室中杀卫成公不果,卫臣宁俞又利用晋文公对鬼神的迷信而多方活动,终使卫成公获释。卫成公秘密联络卫公子瑕手下的几个失意大臣为内应,发动突袭,斩杀了子瑕和元,卫成公二次复位。

  第五次,春秋后期,卫献公怀疑上卿孙林父和亚卿宁殖有*之形,借故羞辱和惧吓他们,引发了二人的反叛。卫献公*逃至齐国,卫殇公被立为君。十二年后,宁殖的儿子宁喜与逃亡在外的卫献公达成秘密协议,有条件接纳献公复国。

揭秘:卫国历史上究竟经历了几次内变?

  宁喜率甲兵击败孙氏家丁,赶走孙林父,杀殇公,卫献公复位。逃亡的孙林父依附晋国,一度说服晋国执政拘囚了入晋会盟的卫献公与宁喜,在齐国晏要的力争下晋方释放了卫国君臣。君臣受释回国不久,卫献公不满于宁喜的擅政,组织兵力向宁府进攻,混战中宁喜被杀,卫献公又恢复了君权。

  第六次,春秋末期,卫灵公的太子蒯聩深恶灵公夫人南子的作风品行,因谋刺南子事败,被灵公驱逐,逃往晋国。灵公死时将君位交给蒯聩之子辄,是为卫出公。后来蒯与出公辄父子争国,晋与齐各援助一方。

  相距十二年后,卫国执政大夫孔悝的母亲孔姬秘密接弟弟蒯聩至家,并串通孔氏家臣劫持了儿子孔悝,挟孔悝而发动兵变。卫出公带大批宝器弃鲁,卫庄公蒯聩即位为君。庄公即位之后,疑孔悝而逐之,又患府库宝器之失而欲召回儿子出公,庄公次子疾闻讯后使人劫持庄公,逼其放弃召回出公的主张。

  两年后,晋国因故伐卫,卫人逐走庄公,庄公与次子疾被戎人所杀,又经过两番君位变化,逃亡的出公辄复国。复位后的出公辄与诸大夫不陸,旋即被逐,继位的悼公臣服于晋,依附赵氏,卫国开始了在战国之世的发展阶段。

  君位反复失而复得

  卫国的君位呈现多次失而复得的变化特点,卫国政权结构中多种政治*并存时,他们之间的关系及其所导致的政局走向常有一些出人意料的变化。如在第五次政权变化中,当时上卿孙林父、亚卿宁殖与公孙剽结交为党,暗结晋国为外援,合成强盛*。执政的卫献公疑其有叛心,一因无有证据,二因畏其*,故而含忍不发。

  而后献公侮辱孙宁二人,孙林父不满于献公的戏侮,欲发动政变,但终是摸不透献公的心思。回家后他一面整顿家甲,一面派儿子孙入朝打探献公口气,献公听孙蒯说父亲正染疾暂住河上之地调理,遂使乐工于便宴前歌《巧言》之诗,此诗主要斥责居河的小人为乱事的根由。

  孙林父从儿子那里知道了这些情况后,料献公对自己怨恨颇深,遂与宁殖迅速调兵包围官室。卫献公派出官召众大臣增援,见无人前来,惧而出逃齐国。这次政变是孙氏和宁氏两股私族*在卫献公的压制、挑逗下联合对付公室并取得胜利的政治行为。事变后卫殇公剽为君,孙、宁私族*在政权结构中占据了主导地位。

  后来,卫献公袭取卫国边邑而居,派使潜入卫都,暗结袭父宁殖之位的左相宁喜,两股政治*以“政由宁氏”为条件达成合作,决意消灭孙氏,复献公君位,并约公子鲜证其盟誓,不久后政权又落入献公手中。

  结语

  多种相反对的政治*并存于同一政权结构的情况数次出现于卫国。多种政治*为争夺政权结构中的核心位置互相利用,相机结合,反复争斗,表现出每一政治*在政权结构中的时消时长,时起时伏,卫国政治局势的变化因而也极为复杂。卫国执政者为频繁的内乱所困扰,他们常常依附别国或者被大国所控制,因而很少有独立、主动和影响政局的外交活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