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后称制的后期,做事会考虑被人的感受吗?
大家好,这里是趣历史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吕后的故事,欢迎关注哦。
一直以来,我们都认为,吕后称制时,嚣张跋扈,动不动就搞刘氏子孙。
但这条记载却显示,吕太后做事时,其实是有商有量的,改封一诸侯王的事,吕后也是跟诸侯王商量着来的,如果诸侯王不同意,吕后并不会硬来。
为什么吕后在对待代王刘恒时表现出了与以往截然不同的样子呢?
我以为,其实这段记载中的吕后才是吕后本来的样子,吕后改封原梁王刘恢为赵王,也是跟刘恢商量着来的,刘恢贪图赵地的繁华,所以兴高采烈地去赵地了。
另刘恢想不到的是,想去富庶的赵地称王,是有条件的,那就是娶吕家女,跟吕后站在同一条船上,保护吕后的孙子。
刘恢也不是不能接受保护吕后的孙子,但他正值青春年少的时候,有自己心爱的女人,所以没法爱上吕后给他选的王后,而吕后给他选的王后又没什么耐心,直接毒死了他爱的女人,他受不了这么大的打击,于是就自杀了。
而刘恒就跟刘恢不一样了。
刘恒是在母亲薄太后教导下长大的,薄太后的母家是故魏王室,深知宫廷和朝堂上的狡诈,因此,刘恒和刘恒的母亲在高帝、惠帝、高后时期都很小心谨慎。
得知自己可以去赵地做王的刘恒,内心深处不可能没有任何波动。
但刘恒和薄太后敏锐地意识到,这件事情没有这么简单。
首先,如果去赵地为王,就得像刘恢一样接受吕家女为王后,就得跟吕家站在一起。但是,吕后已年迈,很可能将不久于人世,历朝历代,前任君王过世,朝堂多少都会有些变故,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是也,谁也不能保证,吕后身后,汉家天下的格局将会怎么演变,万一变化很大,就相当于船将破时上船。
其次,吕后是真想把富庶的赵地给到刘恒,还是仅仅试探一下刘恒有没有野心和欲望呢?如果吕后当真想把赵地给刘恒,那自然是好,但如果吕后想把赵地给吕家人,他刘恒不识趣地去了赵地,会不会给赵隐王刘如意一样,直接被搞?到那时,刘恒离开自己经营了十几年的赵地,失去根基,很容易就被搞掉的。
基于这两点,刘恒认为,还是观望一下比较好。
观望观望,最差也还是做代王,如果去了赵地,随时都有身死国灭的危险,划不来。
其实,刘恒这种思维,在韩信身上也体现过。
当初,韩信刚刚成为齐王,他的谋臣蒯通就劝他背汉自立,并且跟他说,他背汉自立之后,可以跟刘邦、项羽三分天下。
诚能听臣之计,莫若两利而俱存之,参分天下,鼎足而居,其势莫敢先动。夫以足下之贤圣,有甲兵之众,据强齐,从燕、赵,出空虚之地而制其后,因民之欲,西乡为百姓请命,则天下风走而响应矣,孰敢不听!割大弱强,以立诸侯,诸侯已立,天下服听而归德于齐。案齐之故,有胶、泗之地,怀诸侯以德,深拱揖让,则天下之君王相率而朝于齐矣。
说起来,韩信肯定是心动过,但韩信思量再三,认为自己已经是齐王了,再往上一步也不过是三分天下而已,收益并没有特别显著的提升,但所要承担的风险却是极大的,所以韩信拒绝了蒯通的建议。
从刘恒和韩信的经历上,我们可以看出,他们的思维没有错,都是很正常的博弈思维,但同样的思维竟然遇到不一样的结果,就很让人唏嘘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