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汝、颍地区指的是哪里?为何能有如此众多的人才呢?
汝颍地区地处我国中原腹地,属于汝,颍河流域,是淮河流域的重要组成部分。接下来听听趣历史小编讲一讲他的一些故事。
建安元年(196),深受曹操器重,筹划能力出众的谋士,颍川人戏志才不幸英年早逝,曹操在痛心之余修书一封寄给以识人之明著称的荀彧,信中写道:“自志才亡后,莫可与计事者。汝、颍固多奇士,谁可以继之?”读罢曹操的来信,荀彧一番思索,最终将另一位颍川人推荐给了曹操,这个人叫作郭嘉。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而征伐不断、百废待兴的乱世当中,谋士的重要性比起和平年代显得重要了许多。由于戏志才去世后帐下缺乏人才,曹操这才向荀彧寻求帮助,而他在信中明确提到了要从“多奇士”的“汝、颍”地区选拔贤才,可见其心目中对于这块宝地人杰地灵程度的认可。那么,被曹操高度评价,事实上也确实在汉末人才辈出的汝、颍地区到底有着怎样的魔力,才能培养出如此众多的人才呢?
首先,我们要明确一个概念,那就是所谓的“汝、颍地区”到底指的是哪里。所谓汝,就是汝南郡,而颍则代表着颍川郡,因此,汝、颍大致指的就是以汝南、颍川二郡为中心辐射开来的一片区域。以今天的眼光来看,河南省包括许昌、平顶山、驻马店、漯河、禹州、登封等地在内的广大区域都属于汝、颍的范围。
不过,汝、颍地区虽说对于个人而言很大,但放在东汉末年全国范围内就没有那么起眼了,毕竟只不过是天下十三州一百余郡国中的两个而已。那么,为何诸如上文提到的戏志才、荀彧、郭嘉,以及没有提到的荀攸、钟繇、陈群、徐庶、吕蒙等人才都是来自于这里呢?其实,最根本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汝、颍地区相较于全国大多数地区更加繁荣、发达,二是汝、颍地区的名门望族极多。
先说说第一点,作为身处中原腹地的两个郡,汝南、颍川靠近东汉的首都洛阳,长久以来一直处在政治、文化发展的前沿。另一方面,这片地区发展时间早、发达程度高,人们在衣食无忧的情况下便会追求个人能力的提高和价值的实现,这种环境十分利于人才的发展。试想一下,如果一个地方战乱不断,百姓长期处在缺衣少食的环境当中,出现人才的难度可谓不言而喻。
第二点,汝、颍地区门阀士族*盘根错节、十分复杂。只看东汉末年,汝南郡的袁氏家族便有不少人在朝中身居高位,汉末诸侯中的袁绍、袁术兄弟时常以袁氏“四世三公”,也就是连续四代,每一代都有人在朝廷位列“三公”之一而感到自豪。
据《后汉书》记载,董卓率军进入洛阳后,通过强行废立汉帝树立自己的权威,袁绍当面顶撞他后为了自保逃往了冀州。当时,董卓身边周毖、伍琼等名士劝董卓道:“袁氏树恩四世,门世故吏遍于天下,若收豪杰以聚徒众,英雄因之而起,则山东非公之有也。”一个扎根于汝南的家族,却能够牵动天下,可想而知其*之强大。
而在颍川,以颍阴荀氏为首的众多世家尽管不如袁氏,但同样不容小觑。汝、颍地区的世家大族掌握着大部分资源,其子弟门生的质量自然也就远胜于其他地区。尽管各种豪族垄断资源的情况导致了普通百姓难以崭露头角,只能在乱世中沦为“炮灰”,但这种精英教育的方式确实培养出了极多的人才。
当时,光是荀氏一族就出了大量人才,如上文提到的被曹操拿来和汉初张良相提并论的荀彧,以及被认为是曹操“谋主”的荀攸。此外,荀彧的兄弟荀谌也曾以袁绍谋主的身份参与官渡之战。和荀氏同为颍川大族的钟氏也不乏杰出人才,其中钟繇擅长理政、精于书法,历任太尉、太傅,其子钟会主持讨伐蜀汉,事成后官拜司徒,受封县侯。
综上所述,汝、颍地区不管是经济还是文化本就比当时许多地方更加发达,这就在当地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为人才的大量涌现提供了最基础的土壤和养分。其次,当地各大豪族根深蒂固,世家子弟享有优秀的教育资源,且能够轻而易举进入朝廷获得官职,在实践当中磨炼能力、积累经验,这是其它地区的人才难以复刻的。
当然,正如上文所说,汉末汝、颍地区人才辈出现象的背后,其实反映了教育资源不平衡、政治制度不透明等诸多问题。换言之,东汉末年的这些豪族其实就是后来魏晋门阀的前身,而门阀政治带来的危害,就是豪族愈发强盛,寒门愈发衰弱。最终,权力都被世家子弟把控,像汉末那样人才辈出的局面也就因为不必拥有出众才华一样可以享有特权、身居高位而难以复现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