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QQ音乐等强劲对手 网易云音乐如何突围
从一个引子出发,聊一下产品经理最基本的思维逻辑:目标——问题——解决方案。
如何低成本的快速获取大量目标用户
而不是与竞争对手持久战?
如何能低成本的快速获取大量目标用户,而不是与竞争对手持久战?
这在如今的互联网上并不常见。现在,大部分行业都已经是竞争多时的红海,而蓝海市场的技术、资源壁垒非常之高,一般产品望尘莫及。在竞争激烈的红海市场中,怎样才能做到四两拨千斤呢?
有效的办法是深入的思考用户的需求重点、竞争对手真正薄弱的地方、自己能发挥巨大优势的地方,将这三者结合起来:
用户的需求重点:通常是用户选择产品时的需求痛点,或者是用户迁移产品时的主要成本所在;
竞争对手薄弱之处:竞争对手可能在某些地方有优势,但不要放过竞品的每个弱点,并且要去放大这些弱点;
自己产品的优势:结合上面两个考虑,将它们转化成自己产品的优势,就可以拨动千斤之重的竞争对手用户群。
网易云音乐的导入歌单功能,是一个典型的四两拨千斤的案例。在竞争对手通过版权投入、推广资源来进行市场份额的争夺的时候,网易云音乐则是用一个相对成本要小得多的功能,去吸引那些想要更换音乐app的用户。
最终这个功能为网易云音乐带来了近百万的活跃用户,如果按照获取一个活跃用户10元~20元的市场价格来算,这个功能就价值数千万的市场推广费用。我们可以复盘网易云音乐的导入歌单,看看能发现什么。
新产品,怎么制定合理化的目标?
在网易云音乐诞生不久的2013年,在线音乐app市场是一个激烈竞争的红海市场。那时,移动互联网已经进入高速发展期,智能手机的出货量达到顶峰,几乎每一个网民都是有智能手机的。而音乐作为智能手机用户top 5的需求之一(社交、新闻、购物、视频、音乐),是智能手机用户必然会安装的应用。
市场上的选择很多:积累数年的老牌播放器酷狗音乐、酷我音乐、qq音乐、百度音乐;随着移动互联网逐渐兴起的天天动听、多米音乐;逼格比较高的虾米音乐、豆瓣fm。
因此,网易云音乐面对的情况,是每一个新用户,都有极大可能是从其他产品迁移过来的。于是目标就是:从竞争对手那获取新用户。
从竞争对手获取用户很难
网易云音乐是怎么做的?
而用户的迁移成本,正是每个音乐app想从竞争对手那获取用户的头疼问题。在这几个用户top 5需求中,社交和音乐的迁移成本最大。
社交的迁移成本是用户关系,沉淀下来的用户关系非常稳固,想要迁移很困难。而音乐的迁移成本,则是音乐内容版权,和用户在产品上长时间使用留下来的收藏的音乐列表。
前者通常是以亿人民币计算的竞争壁垒,在盗版横行的当时,这个打法性价比的确不高。网易云音乐除了去购买音乐版权之外,团队也给自己提了要求,有没有性价比更高的获取竞争对手的用户的方法?
我们把目光聚焦在用户收藏的音乐列表上。如果收藏的歌曲数量在几十上百首,在更换产品迁移列表时要一首首的重新添加,这个成本会让绝大部分用户都望而却步,哪怕一个产品体验再好、内容再独家,用户更换产品的难度也是非常大。
因此我们的问题就转化成了:
如何能让用户克服迁移已有的收藏音乐列表的困难?
还没有形成大量收藏音乐列表的用户,存在吗?他们在哪里?
这是一个很典型的“目标——问题——解决方案”的逻辑思维过程,基本上是产品经理最常用的一套思考方式,它有这么几个要点:
目标定义清晰。确保这个目标就是产品战略上的重要目标,并且一句话就能描述清晰。在这个案例中,目标即是:从竞争对手那获取新用户。
目标到问题的分解,推导路径严谨。比如最终问题互斥、并集完整。这个案例里的推导路径是:从竞争对手那获取新用户——新用户迁移成本高——如何降低用户的迁移成本,或有没有迁移成本低的用户?
明确了要解决的问题,之后的设计解决方案,就是产品经理最基础的工作。我们接下来详细讲述。
☞ 如何让用户迁移已有的收藏音乐列表?
最直接的,我们会联想到让用户可以将原产品的音乐列表转移到新产品中。这个在其他的互联网领域挺常见,例如博客、邮箱、浏览器收藏夹等,都有类似的功能。
迁移列表的确能命中用户的需求痛点,只要做到需要用户操作的成本简单,一键完成迁移,对用户来说是非常方便的。
再来从竞争对手的薄弱之处和自己产品的优势的角度来考虑,我们以豆瓣fm和虾米音乐为例。
在2013-2014年,豆瓣fm的用户能累积成百上千首红心音乐,但是它有一个很大的问题:用户不能将红心音乐下载下来,用户也不能点播某首红心音乐,这受限于豆瓣fm的版权因素。
同样的,虾米音乐的用户也会累积很多的喜欢的音乐,它同样有个隐患,就是用户需要付出虾币,才能下载音乐,这也是受限于虾米的版权因素和营收考虑。
用户收藏的音乐不能免费下载,是这两款产品的薄弱之处。
而网易云音乐成立之初,定位就是鼓励用户听到全世界的好音乐,在曲库上提供的是320k的高品质音乐,并且允许用户免费下载。
产品上有丰富的歌单,各种口味的用户都能在其中发现对味的音乐,并且从播放到下载,没有任何限制,体验非常流畅。这一个闭环,正是网易云音乐的优势所在。而这个优势,恰好对准了竞争对手的薄弱之处。
因此我们在考虑用户迁移已有的收藏音乐列表的时候,会同时将上面这两个因素也考虑进去。如何结合在一起,四两拨千斤的满足用户需求,获取大量的用户?
分析到这里,答案其实显而易见了,网易云音乐引导新用户将自己在其他产品的收藏音乐列表导入进来,并且主打导进来之后就可以免费下载320k高品质音乐:
用户只需要简单的认证自己的帐号,就能一键导入原产品的收藏音乐列表,在网易云音乐中形成新的歌单;
歌单中可以免费下载320k高品质音乐。在这个功能传播点上,也预埋这个好处;
做歌单的达人们,也很方便的将自己在原产品上发布的优质内容导入。
在这些环节中,网易云音乐没有主动的去宣传导入歌单这个功能,而是依靠用户自发去传播。
在微博、贴吧、知乎、微信朋友圈,用户会宣传网易云音乐这个好处:“在其他音乐产品里积累的音乐可以很方便的一键迁移过来,还能免费下载320k的高品质音乐,简直不要太棒。”
而越是收藏音乐数量多的用户,越有可能是音乐人群中的意见领袖,对周围的人越有辐射影响力,因而传播的就越广。
☞ 还没有形成大量收藏音乐列表的用户,他们存在吗?
在思考这个问题的过程中,我首先从自己出发,回想了一下自己从小到大的听音乐的历程:
1. 初中的时候,第一次接触流行音乐,是从听周杰伦的磁带开始;
2. 父母的朋友送了我一个mp3,里面存着200多首歌,大部分还都是英语的,让我“大开耳界”。第一次知道m2m、后街男孩、小红莓;
3. 但在高中前,都没有形成自己的音乐喜好,都是有什么听什么。跟随着班里同学听,那会儿男生都迷周杰伦。我们还聚在一起讨论第一届我型我秀;
4. 到了高中,受同学影响逐渐接触到港台流行音乐,开始崇拜偶像beyond、张国荣,这时候有了比较明确的音乐喜好倾向;
5. 在高三的时候,受女朋友的影响,接触到了欧美的摇滚、金属乐队,音乐口味更加确定了。
这时候认识了linkin park、guns n’ roses、nightwish,后两者成为了之后十几年一直非常喜欢的乐队。在这个阶段,我形成了此后一直延续的音乐口味:欧美的摇滚音乐。也开始了记住乐队名字、喜欢的歌曲名字,有了将他们收藏起来的意识。在此之前,我只收藏过陈奕迅、张国荣、beyond的专辑。而在此之后,我收藏了大量乐队的音乐,随着当年酷狗p2p音乐的流行,我开始在电脑上下载并存储它们;
6. 到了大学和工作之后,音乐的口味和收藏习惯是高中的延续,没有太大的变化。喜欢的音乐和艺人越来越多,而行为习惯基本保留下来。
在思考自己的过程中,我从中总结了一些规律:
用户音乐口味的形成,有可能是受周围环境的影响;
在形成口味时,开始养成收藏自己喜欢的音乐的习惯;
口味形成之后,会有自己明确的喜欢的艺人。这个口味在之后会发展,但较难完全改变,更多是一些扩展;
口味形成的越久,自己收藏积累的音乐就越多。
此后我又去做了一些定性的用户调研来验证,基本上用户是符合这个规律的,逻辑上也是通顺的。因此,还没有形成大量收藏音乐列表的用户,是存在的,很大一部分就是年轻人,在音乐口味还没有形成的时候。这些用户主要是大学生、高中时、初中生。
此外,年轻的用户还没有被现有的音乐产品教育,形成固有的使用习惯。有固定音乐口味的用户,对于发现音乐的需求是偏弱的,更多是播放自己已经收藏下载的音乐。而年轻人则有更多可能性、可塑性。
网易云音乐如果主打这部分用户,一方面可以避开迁移已有的收藏音乐列表成本太高的问题;另一方面也是利用自己产品的特点,去培养他们更好的发现音乐的习惯。而陪伴网易云音乐成长起来的这批年轻人,他们养成的新的习惯,则很难再被其他竞争对手改变。
其他产品只有与网易云音乐去竞争年轻的用户,在这个用户群上,竞争对手的先发优势就不是那么明显了,而相对老化的产品定位、体系,反而成了自身的劣势。
总结
在这个案例中,为了获取新用户,网易云音乐与其与对手死磕全范围的用户群,不如选择可以四两拨千斤的用户需求部分。其关键点就是要结合用户需求、竞争对手的薄弱之处、自己产品的优势三方面来思考,寻找突破口。
整个思考过程,围绕着“目标——问题——解决方案”展开,每向前一步,需要回过头来思索一下方向和路径有没有走偏。
需要强调的是:这里不止是一个纯粹的逻辑过程,也会有许多经验判断、想象预设的偏感性的部分。这个方法要运用的好,更多还是依赖于产品经理对业务和用户的理解深度。
上一篇: 温开水是凉白开吗?温开水有哪些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