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惠王也是一位大略的君主 魏国为什么还是衰落了
今天趣历史小编就给大家带来魏惠王,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背景介绍:
魏惠王,战国时期魏国的第三任国君。
魏国自从和韩赵瓜分晋国之后,就成为一方诸侯。战国初期,经过魏文侯、魏武侯的励精图治,魏国成为战国时期第一个称霸诸侯的国家。到了魏惠王继位的时候,魏惠王把魏国的都城从安邑迁到了大梁,并且开凿鸿沟,从莆田泽引水灌溉农田,并且开创了选拔武卒的兵制,而且还在魏国的西边构筑了长城。
可以说,在战国初期的时候,魏惠王也算得上是一位雄才大略的君主了。然而,让人感到意外的时候,魏国的衰落也是从这位“雄才大略”的君主的晚期开始的?为什么会这样呢?魏国为什么会衰落呢?下面我们就来分析一下原因:
魏惠王
第一个原因:魏国人才的流失
在魏惠王时期,魏国流失的最重要的两个人才就是孙膑 和 商鞅。
1:孙膑
孙膑是战国时期齐国的军事家,是孙武的后代。早年曾与庞涓是同学。后来庞涓到魏国做官,等到孙膑学成出山的时候。庞涓自认为自己的才能比不上孙膑。担心孙膑如果到其他国家去的话,对魏国不利。但是如果孙膑到魏国来的话,自己的地位可能会保不住。于是庞涓便派人将孙膑请到魏国加以监视。孙膑到了魏国之后,庞涓设计捏造罪名将孙膑处以膑刑和黥刑,砍去了孙膑的双足,并且在他的脸上刺了字。想以此使他埋没于人世而不为人所知。
后来,孙膑知道了是庞涓陷害自己,于是就装疯。以此骗过了庞涓,从此之后,庞涓便放松了对孙膑的监视。就在这时,一个齐国的使者到魏国去,他了解到了这件事情,并且这个齐使觉得孙膑不同凡响,于是偷偷地用车将他载回了齐国。
就这样,一个绝世兵家就从魏国流失到了齐国。
孙膑
2:商鞅
商鞅,本名卫鞅,战国时期法家代表人物。
商鞅年轻的时候喜欢刑名法术之学,受李悝、吴起的影响很大。曾向尸佼学习杂家学说。后来到魏国国相公叔痤的名下任中庶子。公叔痤知道卫鞅是个人才,因此非常看重他,并且将自己的所学倾囊相授。
公叔痤在病重的时候曾向魏惠王大力推荐卫鞅,并且对魏惠王说卫鞅虽然年轻,但是有大才。可以担任国相治理国家。然而,对于魏惠王来说,任命一个中庶子为国相,还是有点难以接受。公叔痤观察魏惠王的表情,便知道了他可能不会重用卫鞅,于是又对魏惠王说主公如果不用卫鞅的话,一定要杀掉他,不要让他投奔到别国。这样才能保持大魏国的霸业。听了公叔痤的话后,魏惠王认为公叔痤已经病入膏肓了,说话语无伦次,一方面是推荐卫鞅,另一方面却又要杀了卫鞅。最终,魏惠王既没有重用卫鞅,也没有杀了卫鞅。
后来,庞涓想要拉拢卫鞅到他的门下,然而,有前面孙膑的前车之鉴。卫鞅是绝不敢到庞涓门下的,于是连夜逃离魏国,奔向了齐国。
就这样,第二个绝世大才也离开了魏国。
卫鞅
桂陵、马陵之战,魏国大败
1:齐魏桂陵之战
公元前354年,魏国派重兵围攻赵国都城邯郸,邯郸被困多日后,最终赵王向齐国求救。齐王在与大臣们商量之后,最终命田忌、孙膑率军去救援赵国。然而,齐军出兵之后,并没有直奔赵都邯郸。因为孙膑认为魏国既然以精锐攻打邯郸,那么魏国国内必定空虚,此时如果率军攻打魏都大梁的话,一定能够迫使魏将庞涓撤兵回救,这样的话,邯郸之围也就被解了。
听了孙膑的建议之后,田忌立刻就同意了。随即率领齐军开始猛攻魏国都城大梁,面对着齐军的强攻,魏惠王下令庞涓立刻撤兵回救大梁。而此时,田忌已经采纳了孙膑的建议,在桂陵埋下了重兵,当魏军到达桂陵之后,立刻遭到了齐军的伏击。魏军大败。
在这场战役中,魏国损失精锐达十万人之众。这么多精锐部队的损失,对魏国的霸主地位是一个不小的打击,也为后来魏国的衰落埋下了伏笔。
2:马陵之战
桂陵之战以后,魏国虽然没有元气大伤,但是魏国的实力还是受到了一定的损失。经过几年的休整之后,魏国的实力有所恢复了,便开始图谋再次向外扩张,意图重振霸权。
公元前343年,魏国发兵攻打韩国。在战国七雄中,韩国的实力是最弱的,因此,韩国便向齐国求救。齐威王在听了韩使的建议后,便开始征询大臣的意见。最终孙膑提出了两点:
(1)齐国应该救韩
救韩并不是为了争霸,而是为了维持天下的均势。现在的天下虽有七雄。但是这七雄中还没有哪一国有灭国之力,如果魏国灭了韩国。那么魏国的实力就会暴涨,到那个时候,齐国也会有亡国之危的。
(2)答应韩使,齐国会救韩。但是齐军却不能立刻去救韩
此时的韩魏激战正酣。齐军贸然去救韩的话,结果只能是韩国保存了实力,而齐国却承担了与强魏交战的恶果。因此齐国不能立刻派兵去救韩。只需要告诉韩使齐国会救即可,这样的话,韩军必然会拼死抵抗,等到韩魏两国两败俱伤之际,齐军再出动,方可一战而胜。
听了孙膑的话后,齐王大喜。立刻派人告诉韩使齐国会发兵援韩的。韩使把齐王的回信告诉韩王之后,韩国开始拼命抵抗魏国的进攻。等到两国拼的两败俱伤之时,齐王以田蚡为主将,田婴为副将,孙膑为军师,然后开始攻打魏国。
魏国眼见胜利在望之际,又是齐国从中作梗,非常的愤怒。于是决定放过韩国,转而将兵锋直指齐军,准备好好地教训一下齐国。魏惠王等到攻韩的魏军撤回后,就命太子申为上将军、庞涓为主将,气势汹汹地扑向齐军,企图与齐军一决胜负。
此时的齐军已经深入魏国境内纵深地带,面对着尾随而来的魏军,在认真研究了战场的地形条件之后,孙膑定下了减灶诱敌,设伏聚歼的作战方针,造成在魏军的追击下,齐军士卒大批逃亡的假象,并在马陵利用有利的地形,挑选齐军军中1万名善射的弓箭手埋伏于道路两侧,规定到夜里以火光为信号,一齐放箭,并让人把路旁一颗大树的皮削掉,在上面书写“庞涓死于此树之下”的字样。
而庞涓在追了齐军几天之后,见齐军一直是退却避战,而且齐军的军灶在天天减少,就武断地认定齐军斗志涣散,士卒逃亡过半。于是命令部队丢下步兵和辎重,只带着一部分轻装精锐骑兵,昼夜兼程追赶齐军至马陵。当庞涓走到刻有字的树干时,因为看不清楚字,就叫人点起火把照明,结果字还没有读完,齐军便万弩齐发,给魏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的打击,魏军顿时惊恐失措,大败溃乱。此时的庞涓已经智穷力竭,眼见败局已定,羞愧的愤而自杀。而齐军则乘胜追击,又连续大破魏军,并俘虏了魏军主帅太子申。
经此一战,魏国元气大伤。魏国也就此失去了霸主的地位。
齐威王
秦魏河西之战,秦国收复河西之地
卫鞅在从魏国逃出之后,先是去了齐国,后来几经辗转,最终到了秦国。而恰逢此时,秦国的秦孝公发布了求贤令,商鞅于是就向秦孝公阐述自己富国强兵的想法。最终秦孝公决定重用商鞅,开始在秦国变法。
经过商鞅变法后的秦国,国力大增。于是在魏国经历桂陵、马陵之战的战败,且魏军损失惨重的情况下。于公元前340年开始进攻河西,并且大败魏军,诱俘了魏军主将公子卬。第二年,秦军再次由庞城渡河进攻,于岸门击败魏国援军,俘虏魏国主将魏错。
公元前332年,秦惠文王派秦军进攻魏国上郡重地雕印。魏国河西主将龙贾,集中兵力迎战。经过两年的激战,到公元前330年,秦军全歼魏军,斩首4.5万人,并且俘虏了河西主将龙贾。魏国*于次年将河西郡归还秦国。至此,河西之地尽被秦国收复。
河西的战败,不仅使得魏国损兵折将,还丧失了河西之地,这使得本就已经元气大伤的魏国更是雪上加霜。
秦孝公
其他诸侯趁火打劫
魏国自马陵之战结束之后,魏国名将庞涓自杀,魏军主力覆灭。河西之战又败于秦国,尽失河西之地。此时的齐楚赵三国也没有闲着,纷纷趁机攻魏或者要挟魏国割让城池。魏国在经过多国的攻击之后,国力大损,最终沦为二流国家。
总结:
战国初期,虽然魏惠王是一位雄才大略之主,但是魏国最终还是衰落了。究其原因,有以下三点:
1:魏国人才的流失。
2:桂陵、马陵之战,魏国大败。
3:秦魏河西之战,秦国收复河西。
4:其他诸侯趁火打劫。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上一篇: 汉武帝为何要实行推恩令?到底难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