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程序员文章站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分享程序员计算机编程知识!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生活百科

白虎观会议:儒学经典与谶纬迷信的钦定结合

程序员文章站 2022-04-23 14:19:25
白虎观会议是汉章帝时(79年)召集大夫、博士、议郎、郎官和诸生在白虎观讨论儒经的异同的一次会议,会后,章帝命班固把讨论结果编成《白虎通义》作为官方典籍公布,影响深远。自西汉初年叔孙通制礼作乐以... [详细]...

  白虎观会议是汉章帝时(79年)召集大夫、博士、议郎、郎官和诸生在白虎观讨论儒经的异同的一次会议,会后,章帝命班固把讨论结果编成《白虎通义》作为官方典籍公布,影响深远。

白虎观会议:儒学经典与谶纬迷信的钦定结合

  自西汉初年叔孙通制礼作乐以来,儒家思想渐渐开始得到重视,汉武帝时期,采纳经学大师董仲舒之议,罢黜百家,独崇儒术,经义为汉治法,攻读儒经成了经师们荣显的专门行道。但汉武帝采取兼容并蓄的态度,对当时有名的儒家学派,皆为其在大学设一讲座,谓之学官。充学官者,并不只是《诗》、《书》、《易》、《礼》、《春秋》五经。然而,自此以后,儒家学说经*的倡导,获得了广泛的传播,越传越多,越传越繁琐。《汉书·儒林传赞》称:“自武帝立五经博士,开弟子员,设科射策,劝以官禄。讫于元始,百有余年,传业者寝盛,支叶藩滋,一经说至百余万言,大师众至千余人,盖利禄之路然也。”汉宣帝甘露三年(前51年),鉴于当时诸经分派分支太多,对经义的解释也各有差异的状况,宣帝乃“诏诸儒讲五经同异,萧望之等平奏其议,上亲临制决”史称石渠阁(未央殿北藏秘书的地方)奏议,这成了封建政权第一套完整的法典。西汉末年,哀、平之际,儒家哲学内部发生经今,古文派之争,刘歆于皇家图书馆秘室中发现的古字体《春秋左氏传》、《毛诗》、《易礼》等在王莽时代被立为学官。自此以后,经今、古文二派斗争激烈,你消我长。

白虎观会议:儒学经典与谶纬迷信的钦定结合

  东汉光武帝中元元年(56年),宣布“图谶(chèn)”于天下,进一步把儒家经义与“谶纬”图书等迷信东西结合起来,完成了东汉国教的形式,所谓“谶”,是当作神灵启示人们的一种预言。“谶”与“纬”连称,是一种长期的发展结果。“谶纬”即总集过去所有的具有一定性质的预言,而用以解释一般性质的儒家经典,使那些预言与儒家经典相交织,使圣人的教条与神灵的启示合二为一。这样,圣经变成了天书,孔子就变成了神人。到了汉章帝建初四年(79年),把西汉宣帝、东汉光武的法典和国教更加系统化,这就是所谓的“白虎观会议”。

  章帝建初四年诏引光武中元元年诏书云:五经章句繁多,议欲省减。至永平元年,长水校尉倏樊奏以,先帝大业当以施行。于是,章帝将大夫、博士、议郎、郎官及诸生、诸儒集会白虎观,讲义五经同异。使五官中郎将魏应承制问,侍中淳于恭奏,章帝亲临现场,裁定对错,决定取舍。这样一连数月,问题才得以解决,这就是白虎观奏议。钦定的奏议,赋予了光武以来儒家经典与谶纬迷信相结合的神学性与国教化性质。

白虎观会议:儒学经典与谶纬迷信的钦定结合

  作为这次历史性会议结果的集中体现者,是《白虎通义》,又称《白虎通德论》、《白虎通》等。《旧唐书·经籍志》说它是汉章帝撰,《新唐书·艺文志》说它是班固撰。实则是班固作为史臣对当时的白虎奏议加以系统整理的结果。

  《白虎通义》实际就是这次会议的记录。全书共分四卷,书中除征引六经传记外,杂以谶纬,将今文经学与谶纬糅合一起,体现出东汉统治思想的特点。

  从《白虎通义》所引经传来看,它是尽其杂糅混合之能事,将《易》、《诗》、《书》、《春秋》(包括各家《序传》)、《礼》、《乐》、《论语》、《孝经》以及各种逸文,和图书谶纬混合在一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