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民族英雄戚继光的戎马一生,他是如何抗倭的?
戚继光是明代抗倭名将,他的一生十分光辉,他率领的戚家军战功卓著,威震天下,下面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了戚继光的故事,和大家一起分享。
明嘉靖四十一年,八月初八的夜晚,月明星稀。
在福建宁德城十里外的横屿岛对岸,潮落的时候,一位将军命令士兵每人随身带一捆干草,把干草扔进水里,几千捆干草扔在一起,铺出一条路来,士兵踏着干草辅成的路,神不知鬼不觉地插进倭寇大营,经过一场激烈的战斗,盘踞在横屿岛上的二千多倭寇全部被歼灭,八百多名百姓获救。
攻克横屿,凯旋回师。那位将军和全军将士一同赏月,当时军中无酒,将军即席口述《凯歌》一首,挥舞着双臂,教全军将士一起唱歌,以歌代酒,激励士气:
万众一心兮,群山可撼。惟忠与义兮,气冲斗牛。主将亲我兮,胜如父母。干犯军法兮,身不*。号令明兮,赏罚信。赴水火兮,敢迟留!上报天子兮,下救黔首。杀尽倭奴兮,觅个封侯。——《凯歌》
将士们唱着慷慨激昂的军歌,雄赳赳,气昂昂,向牛田进兵。
这位将军是谁呢?
少年壮志不言愁
嘉靖七年(公元1528年)11月12日,山东济宁东南叫鲁桥的小镇里,半夜时分,一声响亮的啼哭,打破夜的寂静,一连下了十几天的雨也全停了。
没过一会,天光大亮,云霞满天,朝阳初上,红光满屋。
56岁的戚景通老年得长子,抱着刚出生的儿子,望着神奇的天象,就给儿子起名继光。
戚景通不是等闲之辈,曾在北京当过神机营的副将,神机营就是明朝使用火器的部队。他晚年告老还乡埋头著书,但主要任务是培养戚继光,希望他长大后成为一个对国家有用的人。
戚继光自幼聪明好学,在读书,习武之余,最爱做军事游戏。他用泥巴筑城墙,堆砖瓦成壁垒,削竹剪纸做旗帜。他充当总指挥,他指挥的部队整齐划一,有分有合,有进有退,很有战争的氛围。
父亲亲自陪儿子玩打仗的游戏,还给他讲用兵之道。
在父亲的严厉教育下,戚继光养成了良好的品德和坚强的意志,决心做一个正直的,文武双全的军人。
十七岁时,父亲去世。依照朝廷惯例,戚继光继承了父亲的职位,任登州卫指挥佥事,开始了他金戈铁马的军旅生涯。
就在这一年,戚继光写了这样一首小诗:
小筑暂高枕,忧时旧有盟。呼樽来揖客,挥麈坐谈兵。云护牙签满,星含宝剑横。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韬钤深处》
尤其是最后两句,让我们看到一位有理想,有抱负的有志青年。他将用毕生的心血成就丰功伟业,绝不是为个人名誉,他为国家,为民族,为人民,为脚下这片深爱的土地。
苏格拉底说:世上最快乐的事,莫过于为理想而奋斗。
理想是丰满的,现实是骨感的。戚继光在通往理想的道路上又会遇到怎样的艰难险阻呢?
初出茅庐
十年以后,戚继光又升了官,管理三营二十五卫所,负责山东海防。
当时明朝的海防空虚,兵纪败坏。守卫山东沿海的士兵不但老弱病残,而且纪律涣散,是地道的兵痞子,兵油子。
戚继光一到任,就决心加强练兵,整顿军纪。
有一天,戚继光的亲舅舅违抗军令,他当着众将士的面,将舅舅捆起来,重打四十军棍。舅舅又气又羞,怨恨外甥不讲情面。
当天晚上,月明风清,戚继光换上便装,亲自登门,看望舅舅。
一进门,他就跪在舅舅床前,说道:现在您是长辈,我向您赔礼。可我们都是军人,在军中是不分辈分长幼的,公私要分明,您应该懂得我的一片苦心呀!
舅舅见他说的情真意切,停止呻吟,倒身跪在地上。对外甥说:你打的好,我服气了,希望你今后执法如山,要是我再违令,尽管用严刑惩治。
这件事传遍全军,官兵都十分佩服戚继光治军有方。从此,军中风气好转。山东海防,守的稳如磐石。
他的名气也越来越大,逐渐受到朝廷的器重。
有才能的人放到更需要更艰苦的地方,才有他的用武之地,才能尽显英雄本色。
三箭定乾坤
于是,朝廷把他从山东派往浙江,任定海参将,守卫宁波,绍兴和台州三府,专门对付来犯的倭寇。
明世宗的时候,有一批日本的海盗,经常在我国东南沿海一带骚扰,他们和中国的土豪、奸商勾结,到处烧杀抢掠,无恶不作,闹得沿海不得安宁,历史上把这种海盜叫倭寇。
嘉靖三十五年八月的一天,二十八岁的戚继光终于等来了他人生的第一场仗。十年了,他研读《孙子兵法》,练就一身好功夫,养精蓄锐,只待有一天报效祖国,今天终于可以打一场漂亮的大胜仗了。
真能如他所愿吗?
慈溪龙山所的战场上,八百名倭寇被戚继光事先埋伏好的四千明军团团围住,喊杀震天,胜利在望。
突然,猖狂凶悍的倭寇在来时的路口杀出一道口子,跑了。
戚继光一声令下,全军追击,追到一半,倭寇成川字队行,反身追杀过来。三个倭寇头目凶神恶煞,手执倭刀,带头冲向明军。
戚继光站在山头上望着强悍反扑的倭寇,四散逃命的明军,气不打一处来,这些明军怎么这么不经打,这么不堪一击?自己胜算在握的一场伏击战,怎么就打成马拉松赛跑呢?
眼看明军就要全线崩溃,在这千钧一发之际,戚继光这位山东大汉当机立断,彰显大将风度。
他把长枪往地上一插,摘下身上的弓,弯弓搭箭,怒目圆睁,两膀一较劲,把一张弓拉得满满的,定气凝神,拉弓弦一闪,这支箭去似流星,快如闪电,“嗖”的一声,射到山下百米远的人群中去,倭寇一个头目应声倒地。说时迟,那时快,戚继光又连发两箭,其他两个倭寇头目也中箭而亡。
敌人见小队长死了,乱了阵脚,四处逃散。明军这才缓过神来,恢复阵形,追杀了一会。
这就是戚继光一战龙山所,三箭定乾坤,以失败而告终。
戚继光痛定思痛,分析失败的原因后,这位年轻的指挥官,又该做些什么呢?
扬我国威
戚继光决定自己招兵,练兵。
他写了一封报告,报给直浙总督胡宗宪批准,胡宗宪是个有大志向的人,当然支持戚继光。
问题是,到哪去招自己心目中的兵呢?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戚继光。
车到山前必有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不久,机遇还真的来了。
嘉靖三十七年的一个冬天,戚继光出差路过浙江义乌,目睹了一场浩大的打架场面,男女老少抄着家伙,满山遍野都是打架的人。
经过打听,才知这帮农民,矿工为抢挖八宝山金矿而发起的全民总动员打架。
这些人正是戚继光想要的兵。在义乌县令赵大河的帮助下,按招兵要求严格筛选了矿工,农民三千人。
每天,除了残酷的体能训练,戚继光还教他们攻击,刺杀,长短兵器轮番使用。同时,戚继光的思想工作做得很到位。
他告诫士兵说:“你思量在家种田的苦楚艰难,当思量今日食银容易。又不用你耕种担作,养了一年,不过望你一二阵杀胜。你不肯杀贼,养你何用?就是军法漏网,天也假手于人杀你!”
士兵们从内心深处明白了道理,用现在的话讲,就是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考虑到南方沼泽很多,不利于骑马相逐,戚继光便按照地形制成阵法,这就是著名的鸳鸯阵,便于步行作战。
他还将所有战舰,火药武器,兵械都精心研制,加以改进更换。
一支装备精良,纪律严明,骁勇善战,高素质的特种部队——戚家军诞生了,这支部队能成就戚继光的梦想吗?
嘉靖四十年(公元1561年),在倭酋的统一指挥下,有二万多倭寇,在浙江突然登陆。这是明朝自建国以来最大的一次倭寇登陆,一场巨大的风暴将要席卷江浙大地。
朝廷自上而下乱了阵脚,胡宗宪也慌了,到处调兵。
戚继光接到命令,带三千戚家军直奔宁海,抗倭历史上最有名的一场台州大战拉开序幕。
倭寇来势汹汹,戚家军闻令而动,每一队十一人,长短攻防,灵活自如,在实战中出奇制胜,闻名天下的鸳鸯阵惊艳亮相。盾牌掩护,标枪手投掷百发百中;狼筅砍不断,让敌人理还乱;长枪手出手,枪枪毙命;短刀手侧翼保护。长短兵器,配合作战,天衣无缝。
半个时辰,战斗结束,杀了倭寇三百人,而戚家军无一伤亡。
戚继光发现与自己交锋的倭寇只有二千多人,主力去了哪里呢?
正寻思着,探马来报,说有一股倭寇偷袭空虚的新河城。新河城是戚家军的行政机关,后勤部,家属全在那。
戚家军一听,急了,“将军,赶快撤军救援吧!”
戚继光诡秘的一笑,胸有成竹,兵分两路,一路救援新河城,一路自己带领追杀逃走的倭寇,全部歼灭。
再说新河城,倭寇兵临城下,戚继光的“母老虎”老婆王夫人挺身而出,率领娘子军及全城老百姓,穿上军装,唱了一出漂亮的空城计,待援兵到来,里应外合,将倭寇全部歼灭。
剩余的倭寇与戚家军交锋,次次败退,最后,倭寇逃到海船上,戚家军用火炮轰击,倭寇的船起了火,大批倭寇被烧死或掉到海里淹死,留在岸上的乖乖投降。
台州大战,九战九捷。这一仗打出戚家军的威风,打出国威,令倭寇闻风丧胆,再不敢来侵犯浙江。
将星殒落
倭寇在浙江遭到痛击后,就开始大规模侵扰福建。
戚继光率领戚家军入闽作战。先拿下横屿,唱着军歌,立刻进兵牛田,全歼倭寇,获救百姓九百多人。
戚继光在三个月时间里,发挥连续作战的传统,靠奇袭,伏击和乘胜追击,接连取得胜利,扫荡福建境内大小倭寇接近万余。
嘉靖四十四年,戚继光与俞大猷再次强强联手,在南澳剿灭广东倭寇。在经历了仙游之役后,倭寇再不敢侵扰我东南沿海。
有人说:狼的生存,就是在恶劣的环境中坚强地创造生存空间;狼的团体,就是在充满争斗的对手中组织强大的团队力量;狼的智慧,就是在强者之列不断竞争、超越。
正是这种狼的团队精神,成就了戚家军,也成就了戚继光。
今天的我们,也从中受益匪浅。
消除倭患,战无不胜的戚继光和他的团队何去何从?
隆庆二年(1568年)夏,经蓟辽保定总督谭纶推荐,朝廷任命戚继光出任蓟镇总兵,镇守东起山海关,西到居庸关一带。
他受朝廷之命,在蓟镇长城上开始修建空心敌台,完善长城防御设施,并加强练兵,使蓟镇数十年边境安宁,鞑靼骑兵不敢侵犯。
万历十年(1582年)六月,支持戚继光的张居正病故,他遭受排挤,万历十一年被调任广东。
第二年被罢职,告老还乡,一直过着凄凉寂寞的生活,郁郁不得志,于1588年1月17日,在一个漫长的风雨之夜孤独的离开了人世。
国魂
民族英雄戚继光戎马一生。正如他《马上作》所描述的:
南北驱驰报主情,江花边月笑平生。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横戈马上行。
或在东南沿海扫灭倭寇,廓清海疆,或在北方练兵御边,使蓟门安然,堪称一代爱国名将。他智勇皆备,多谋善断,练兵有方,被誉为我国古来少有的常胜将军。
他还著有《纪效新书》和《练兵实纪》两部兵书,是杰出的军事理论著作,为后世兵家必读书目之一。
故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安,忘战必危。四百多年前的那首《凯歌》,言犹在耳。“万众一心兮,群山可撼。……”。
今天的八达岭长城,仍然气势雄浑,气壮山河,每一块砖都滴着戚继光及将士们的血汗。
这就是我中华民族不倒的脊梁,这就是我中华民族的万里长城,固若金汤。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