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位机器人护士 开始服务化疗病人
从“达芬奇”到“维纳斯”,新的医疗科技正尝试逐渐将医院里的医生和护士从繁琐的重复劳动中解放出来。
上海仁济医院的日间化疗中心最近来了两个“新姐妹”,虽然长得“有点方”,不过护士们却亲切地称之为“维纳斯”。“她们”是新一代的机器人护士,有了“她们”,日间化疗的护士组人员可以不用再直接接触有毒的化疗药物,患者也不用担心人工失误配错药物。安全和工作效率都可以得到大幅度提升。
护理机器人/图 来源网络
仁济医院日间化疗中心的护士长仇晓霞是“维纳斯”的第一批体验者。
过去,日间化疗中心的护士岗位可以说是全院的护士们最不愿意工作的地方之一。在这里,护士们的主要任务就是为化疗的病人输液:日夜颠倒、责任重大不说,因为化疗药物很多都会具有毒副作用,在该病区工作的护士往往发现怀孕就不敢继续上班工作了。
不过“维纳斯”有望将这些护士从重复、有伤害的工作中解放出来。
“护士可以先从电脑中调取处方并生成二维码,然后将二维码贴在装有生理盐水的输液袋上,再把未开封的药剂、一次性配药器、输液袋放在‘维纳斯’身上的固定部位,最后再扫描二维码。”仇晓霞向《第一财经日报》记者介绍了机器人护士的工作流程。
等她离开,这台机器人护士就开始自动打开包装、抽取药液、推送混合……很快,转盘上的各种药物就在操控下完成配置。一袋化疗药配置完工后,会自动贴上写有患者信息、药物名称和用法用量的标签,最后,护士再把混合好的药包直接分发到各病床。整个流程结束后,机器抓手会自动将所有的医疗废弃物扔入内置的垃圾桶,不会产生任何多余的污染。
“对于护士来说,以前我们都会尽量避免直接接触药物,因为害怕化疗药物的毒副作用,机器人替我们做了以后自身的劳动强度变小了,职业的安全度也增加了。”仇晓霞说。
但在她看来,“维纳斯”的存在更大意义是对医疗的精准化流程有了进一步的推动。
“机器内部都是洁净度达到冲配蒸馏环境,目前医院输液时容易出现的各种不良反应,大部分都是冲配环境不达标。比如普通的手工冲配工作台,难免有空气中的微粒污染,吸入进去。但机器配药的话,一旦有微粒,负压就吸上去了,确保了病人的用药安全。”仇晓霞说。
在过去,几乎每家医院都或多或少发生过配错药、用错剂量的医疗事故,但“维纳斯”可以把这样的人工失误扼杀在萌芽阶段:如果药物的剂量、药剂品种与二维码不配对,“维纳斯”就会自主发出警报。
仁济医院日间化疗中心的工作人员向记者透露,作为机器人护士投入市场使用的第一家医院,目前这台机器用到现在是零失误。机器人配完药就可以拿出去给病人使用,还没有出现二次加工的情况。其实,在“维纳斯”进入市场前厂商已经做了1、2、3期的临床检测,不过,由于各家医院用的标准不同,一般会有驻点的工程师在医院做性能检测,根据医院情况再做软件改进。”
“药物放多放少也会报警。比如之前一名护士操作时少放了一瓶药剂,机器人在扫描到即将配置的那瓶时,发现它是空的,然后它就报警,我们就重新补药。”“维纳斯”的生产厂商卫邦技术的技术人员小金告诉记者,“在前期,我们要通过护士长提供药性、需求来调试机器。比如第一次药物没有溶解好,那我们就单步操作进行测试,再溶解一次。通过软件一次次测试,然后再稳定下来标准。”
小金告诉记者,引进这样一台解放“护士”的维纳斯机器人目前的成本在200万左右,相比较动辄上千万的医疗设备,它的售价并不算昂贵,而未来这一成本如果分摊到医疗服务的费用中估计也不会超过几元钱。
根据《第一财经日报》记者在现场的观察,这样的医疗机器人平均五分钟可以完成一个病人的配药,一个护士可以同时操作两台机器,所以平均不到两分钟一位病人的配药任务就可以完成。在日间化疗中心,护士们平均每天需要应对50~60例病人,“维纳斯”完全可以满足日间化疗中心的病人需求。
归属于康复机器人的一种,据WinterGreenResearch的预测,未来十年医疗领域康复机器人的行业规模将有望增长到2021年的32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速将达到46.6%,成为发展速度最高的子领域。在我国,目前包括深圳桑谷、深圳卫邦、安之卓、新达成都是这一领域布局较早的企业,目前国产陪夜机器人的售价比国外便宜一半左右。
“但医疗康复机器人领域目前的情况是小企业扎堆、产业的同质化比较严重,高尖技术依然依赖进口。由于配药机器人及耗材的终端售价不菲,所以医院的购买动力并不是很大。我们预计未来这一领域的发展依然离不开*提供的资金补助以及政策护航。”一位分析师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