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一周后 谈谈我为什么买了iPhone 13
iphone 13 的首发评测大家已经看过很多了,但首批用户的真实体验还比较少见,好在今年,极客之选的同学们集体换机,自费购入了除 iphone 13 mini 之外的其余三部机器,所以从本篇文章开始,我们会陆续和大家分享个人的使用体验。
我选择购入的是 iphone 13 星光色 256gb 版本,17 号在官网抢购,24 号到店取货,截至目前已经使用了近一周的时间。
相比于耀眼的 pro 系列,今年的数字系列好像没人爱,但其实从售价角度考虑,iphone 13 也许是卖最好的一款,所以在这篇文章中,我也来和大家聊一聊 iphone 13 吸引我的那些点。
外观和配色
进入全面屏时代后,iphone 的设计就没有特别大的变化了,不过依然遵循着第一年小改外观、第二年优化体验的规律。你可以发现 xs 和 11 这两代都是圆润的机身,而 12 和 13 系列则采用了平直边框。老实说,平直边框会更适合 iphone 6 之前的那些小屏手机和 5.4 英寸的 iphone mini,而在 6 英寸以上的产品中,它的手感确实比不上圆润设计的手机。
不过新设计至少能让别人看出你在用最新款 iphone,相比之下,牺牲手感好像算不上什么,这大概也是苹果改变设计的最大原因。
配色方面,我为了更好地搭配保护壳,选择了最耐看的白色。13 的白色相比去年的 12 要更正一些,去年的白色有点像「米白」,稍有些发黄,今年显得白净了许多。
至于其他四款配色,只有粉色是新增的,黑色则没什么好说的,而蓝色虽然经过了重新调整,但我觉得还是像老头袜子,相比之下,这代的红色就非常正统了。另外,也许到明年年初时,苹果还会推出其他配色。
后摄模组是整个手机的点睛之笔,今年的 iphone 13 改成了斜向排列,镜头孔径和后摄区域都有所增大,辨识度直接拉满。也许是看久就顺眼了,现在回过头再看 iphone 12 时,总觉得竖向排列没个性,摄像头孔径也太小了。
站在功能的角度上来看,更大的孔径会给你一种「拍摄能力增强了」的感觉,当然事实也确实如此。由于使用了 12 pro 系列上的位移式传感器,所以在模组厚度上,13 比去年又突出了一丢丢,但远没有 pro 系列那么突兀。目前来看,市面上还没有这样设计的产品,后期绝对会有厂商模仿。
来到正面屏幕上,依然是非常规整的四边等宽,刘海也确实比之前窄了许多,听筒移到了屏幕顶部边缘,宽度增加几乎可以忽略,视觉效果比之前更好了。
至于 iphone 14 会不会取消刘海,我个人觉得不太可能,毕竟苹果如今的设计思路大多是以功能为导向,只要苹果还在坚持 face id,那刘海依然不会在短时间内消失,但继续缩小的可能性可能还存在。
最后再来谈一谈尺寸和重量,iphone 13 在苹果阵营里算是中号,但如果放在整个手机市场里,它完全可以算作一款小屏手机。
如今的安卓手机大多都在 6.7 英寸左右,而 iphone 13 是 6.1 英寸,重量也仅有 173g,带壳贴膜后刚好 200g 出头,我个人认为刚刚好,使用时不会有明显坠手的感觉,这也是我选择它的主要原因。
另外再多提一嘴,我们实测后发现,iphone 13 带壳贴膜后的重量与 iphone 13 pro 相当,可见 pro 系列还是很有「分量」的。
续航和高刷
首先来说说大家最关心的续航,当然这与个人使用习惯有很大关系。就以我为例,在这几天的使用中,全程插卡开启 5g(但我是 4g 卡),安装了日常使用的所有 app 并开启推送,使用场景主要集中在社交、购物、音乐和短视频应用上,没有游戏需求。在这种状态下,满电大概可以维持 7-8 小时左右的亮屏时间。如果你平时作息规律,工作也比较忙,它可以给你一种「一天不用充电」的信任感。而在充电方面,搭配 20w 充电头,也可以在一个半小时左右完全充满。
第二点要说的是高刷新率,由于没有高刷,iphone 13 受到了很多人的冷落。实际上我认为,如果不是为了追求更强的相机,而是为了追求高刷体验而强上 pro,那也许并不值得。
通过这几天的使用来看,我们发现 pro 系列的高刷新率并非全局呈现,而是取决于你手指的滑动速度,还有系统动效的快慢。
首先来说滑动操作,这一场景主要集中在微博等信息流软件中,手指滑动越快,画面越流畅,但在正常浏览信息的情况下,我们滑动的速度其实是相对平缓的,所以在 60hz 的屏幕上一样也有很好的效果。
然后是动效,ios 中的许多动效的速度远比我们手指滑动的速度要快,比如解锁后的桌面动效、打开 app 后的动效、上滑返回桌面的动效等,在这些场景下,120hz 高刷确实会有更细腻的表现,如果你眼睛比较敏感一定会有明显感知,而 60hz 就要落后一点了,好在 ios 的动效优化非常不错,观感也不至于太差。
值得一提的是,在我们取货当天,apple store 店员向我讲解两款 pro 机型时,他首先介绍了不锈钢边框,然后演示了更好的长焦和微距,唯独没说的就是高刷,也许对大多数普通用户而言,一时间的对比确实很难有明显感知。另外,单为高刷而多花 2000 元,似乎也不是那么值得。当然了,我身边也确实有很多人在期待 iphone 的高刷,而我更多是站在理性的角度考虑,我认为够用就好。
屏幕和影像
iphone 的屏幕毫无疑问是*水准,但有时也会出现翻车的情况,比如去年我们体验的 iphone 12 就存在「绿屏」现象,好在今年苹果似乎解决了这个问题,这次我们买到的三台机器,屏幕都非常完美,显示效果很是出色。
而我的这台 iphone 13 虽然在亮度上比不了 13 pro 系列,但和去年的 12 pro 系列一样。另外也支持 hdr 显示,观看 hdr 影片时效果确实非常惊艳。除此之外,出色的色彩管理系统、无感的自动亮度调节,还有原彩显示都为这块屏幕加分许多。
影像配置上,iphone 13 拥有更大的传感器,支持更好的防抖效果,其实就相当于去掉长焦的 iphone 12 pro,相比 13 pro 系列也同样是缺失了长焦镜头,如果你是个比较专业的摄影爱好者,那它可能不适合你。至于拍摄风格,不管是后摄还是前置,都是一如既往的真实。
iphone 历来都是这种风格,它的影像算法集中在「人像模式」「电影效果」「光效」「智能 hdr」等功能层面,而很少会去改变照片原有的色彩。就像很多爱自拍的女生说的那样,他们更愿意把苹果手机的「原相机」当作一种标准,基于这一标准,无论是直出照片还是继续修图都会更好一些。
关于影像体验,老实讲我并不是一个专业的摄影用户,不然肯定会选择 13 pro 而不是 13。另外由于这次时间有限,我们还没来得及进行更多的体验,但作为长期使用的主力机,平时多多少少会拍照记录下生活,所以等到后期我们还会推出长测视频,届时将会为大家带了更多关于影像的内容。
系统体验
最后简单聊下系统体验,ios 无疑是综合体验最出色的手机系统,我主要分三方面谈一谈。第一点是隐私和安全,ios 有着严格的防追踪机制、权限授权机制以及存储管理机制等,这些都对隐私信息提供了很好的保护。
第二点是软件体验,基于 apple store 的封闭体系,所有三方软件都与 ios 进行了完美适配,不管是 ui 界面,还是操作体验都很少有割裂感。最后是生态互联,这点不需要多说,如果你的工作环境离不开 mac,那 iphone 自然是最好的选择,同理,有了 iphone 之后,airpods、apple watch 可能也不远了……
另外我还想吐槽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ios 的返回操作确实有些不方便,侧滑返回的手势经常会与 app 本身的功能冲突,所以很多时候不得不伸手去点左上角的「返回」按钮,当然这主要得归结于 app 本身的功能设计,除了改换成像安卓一样的左右侧滑返回手势,似乎也没什么更好的解决方案了,不过苹果大概率不会改变,因为那样就不符合 ios 的逻辑了。
最后我想说,iphone 一向都是体验为先,功能在后,毕竟好的体验远比看起来很强的功能更重要,这也许就是很多人最后成为了 iphone 用户的原因,可能就是图个安稳吧。
推不推荐买?
iphone 13 究竟推不推荐购买?可能不取决于是否支持高刷,也不取决于是否拥有长焦镜头,相比之下,你钱包的决定权会更大一些。
比较好的消息是,今年 iphone 13 全系存储容量翻倍,价格还降了很多,尤其是本文中谈到的数字系列,目前来看并不存在溢价的现象,如果后期供货充足,价格也许会比往年低上不少。另外,以 iphone 长达数年的使用周期来看,我觉得会很值得。
最后我想说,iphone 一向都是体验为先,功能在后,毕竟好的体验远比看起来很强的功能更重要,这也许就是很多人最后成为了 iphone 用户的原因,可能就是图个安稳吧。
- the end -
下一篇: 海洋量子号游玩完整攻略(超详细亲身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