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皇帝可以立太子 皇帝想换太子为何那么难
还不了解:古代皇帝和太子的读者,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古代皇帝既然可以立太子,皇帝想要换太子为何那么困难?这里边有什么利益牵扯?
岂独蕃草木,子孙已成林。——苏轼
在历史上,一个朝代传承必然要有继位皇帝的人,那人便是皇帝亲自立下的太子,但立太子十分简单,可是对于想废掉太子来说,即使面对权力至上的君王来说也是难以成功的。
图1
如汉朝时期的刘邦想要废除刘盈的太子之位,可以说是费尽口舌,寻找了无数的大臣和贤者的支持,但是都无果,最后更是遭到了反对,刘盈依然为太子,所以令戚夫人十分失落的刘邦,时常向戚夫人唱起悲歌。
隋朝时期的隋文帝将杨广立为太子后,由于一些政治原因,隋文帝便想另立杨勇为太子,但最后也是无果,那么作为至高无上的君王,为何无法改变太子之位呢?
继承古制
要了解在古代,对于国家政权的继承者来说,并不是单靠着君王的主观随意进行,而是要经过十分严格的制度执行,那么相反,要是君王想要废掉一个太子,那么也是需要严格遵照着一定的规章制度进行废除,若是无法达到废除太子的规定,便无法新立太子,是皇帝也不能够强硬改变的。
图2
而在汉朝的刘邦之所以无法将刘盈顺利进行废除,正是因为刘盈作为嫡长子,是严格按照古代传承下来的古制嫡长子继承制进行的,是继承者必然遵守的一个规则,若刘邦强硬要将刘盈废除,那么刘邦就是要废除嫡长子继承制。
很显然,嫡长子继承制在历朝历代已经延续了很久,可以说这个制度的历史十分久远,是难以进行违背的,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是一定不能够进行违背和废止。
在历史上也存在着不按嫡长子制度进行立太子,那人便是康熙帝,康熙帝企图废掉嫡长子,利用选贤制进行选举太子,但最后也没能选到康熙帝心中满意的人选,最后只能将太子之位再次给到其他人选。
图3
权力结构
当太子确立之后,并不只是等待着接手前任皇帝手中的权力与*,一个太子的确立后,皇帝对于朝中大臣接触太子十分反感。
因为对于政治来说,太子就是朝中大臣的下一个靠山,很容易形成了朝中大臣与皇帝敌对,会趋向于听太子的命令,从而形成一个新的*,这样的*对皇帝和国家都有着巨大的威胁性。
正如刘邦想要换太子时,受到了众多朝中重臣的反对,而这些人也是因为自己自身的利益进行考虑,因为朝中大臣多是曾经与刘邦一起出身,对于吕雉的关系十分友好,所以刘盈自然受到了大臣的青睐,而反观戚夫人和其子,与朝中大臣相处并不友好,容易在另立太子后,大臣的利益会受到侵犯,自然也就无一人支持皇帝另立新主。
图4
这一点可以追溯到隋朝时期,当时太子本是杨广,于是众多的*开始抱紧杨广的大腿,使得杨广的*逐渐崛起,但隋文帝将杨勇直接立为太子,很显然触犯到了权贵的利益。
所以在这样的局面下,杨广不得不对杨勇下了杀手,与此同时,也害死了隋文帝,正是这样特殊的权利结构,导致皇帝也没有办法强硬改变太子之位。
皇帝立场稳定
在历史当中,其实出现了多次的换太子事件,但归根结地都是出自皇帝身上,若是皇帝在强硬另立太子时,坚定自己的立场,再加上一定的手段,便足以改变太子之位。
图5
如刘邦当时想要改变太子之位时,面对朝中大臣的反对和贤者的拒绝,刘邦便开始动摇了,反而开始软弱,向戚夫人痛哭,也就到了最后只能是让事情任由发展下去。
若是像明代时期的朱棣换太子之位时,考虑到身为太子的朱高炽十分软弱,甚至显得无能,对于一个强大的政权发展来说是不允许的,朱棣便改立性格较为果断、决绝的朱高煦成为太子最为合适。
但在最后朱棣又认为朱高煦的性格过于暴敛,又看上了朱高炽的儿子在各方面表现出色,也能够带领国家稳步发展,综合看来,选择朱高炽一脉还是没有问题。所以在君王的立场上也显得尤为重要。
图6
结语:
对于一个古代王朝的政权来说,太子之位是仅次于皇帝般的存在,是未来的君王,正因为要严格遵照自古以来的嫡长子继承制,可能是因为太子就好比已经是确立的君王,所以想要废除一个君王来说,若是没有绝对强硬的能力,要想改变实在是太难了。
参考文献:
《明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