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是从蜀汉归降曹魏的,黄权和孟达的结局有什么不同?
黄权和孟达,接下来听听趣历史小编讲一讲他的一些故事。
在三国这一历史阶段,魏蜀吴三国之间的激烈较量,不仅为名将提供了一个展现自身才华的大舞台,也导致三国之间的武将出现了一定的流动,也即因为战役失败等原因,魏蜀吴三国几乎都拥有不少来自于另外两方*的降将。比如在蜀汉,王平、姜维、夏侯霸等大家比较熟悉的将领,就是出自曹魏的。与此相对应的是,就曹魏来说,自然也有来自于蜀汉的降将。其中,就孟达和黄权来说,就是大家非常熟悉的两员大将。在关羽败亡后,先是孟达投降曹魏,再是刘备发起夷陵之战,黄权因为退路被断,所以也归降了曹魏。不过,对于孟达和黄权,最后的结局却是截然相反。
一
一方面,就黄权来说,不仅颇受重用,而且最终在曹魏获得了善终的结局。根据《三国志》等史料的记载,黄权年轻时为郡吏,后被益州牧刘璋召为主簿。曾劝谏刘璋不要迎接刘备,因而被外放为广汉县令。等到刘璋失败之后,黄权才归降刘备。从这一点来看,黄权还是比较有原则和立场的,也即虽然刘璋不听自己的劝谏,还流放自己,但是,黄权并没有怨恨他,比如立即投靠刘备,而是等到尘埃落定后,才决定归属。在汉中之战中,黄权参与其中。等到刘备称帝后,黄权继续直言劝谏。当然,尽管刘备也没有听从,不过,其让黄权担任镇北将军,督江北军以防魏师进攻。也即刘备没有像刘璋一样打压黄权,反而继续重用他。
二
在夷陵之战中,刘备被陆逊击败。在此基础上,黄权的归路已经被东吴大军截断。所以,无奈之下,黄权只能归降曹魏。正是因为这一点,不仅刘备没有丝毫怪罪黄权的意思,对于魏文帝曹丕,更是因此而赏识来自蜀汉的黄权,将其拜为南将军,封育阳侯,加侍中,使同车陪乘。在曹魏武将中,黄权虽然没有参与什么大战,但是,其地位却是步步高升,先是领益州刺史,进驻河南。景初三年(239年),黄权迁车骑将军、仪同三司,成为曹魏地位较高的武将。正始元年(240年),黄权病逝,谥号“景”。就黄权来说,不仅在曹魏善终,而且获得了“景”这一比较正面的谥号,比如在历史上,齐景公、汉景帝等,都是比较有作为的君主。
三
另一方面,就孟达来说,则被司马懿斩杀。对于孟达的结局,笔者只能说是咎由自取,或者说是“性格决定命运”。根据《三国志》等史料的记载,公元211年,刘备入蜀时,刘璋派遣孟达和法正去迎接刘备,结果孟达立即就归降了刘备。等到公元219年,关羽发动襄樊之战的时候,要求刘封和孟达发兵,结果遭到了拒绝。因此,等到关羽败亡后,刘封被赐死,而孟达则归降了曹魏。和黄权一样,孟达在成为曹魏将领后,也受到了重用。比如魏文帝曹丕这位皇帝在位时,就封孟达为散骑常侍、建武将军,封平阳亭侯。但是,等到曹丕去世后,孟达又动了心思。
四
最后,因为感到自己在曹魏越来越难以立足,所以,孟达就和蜀汉丞相诸葛亮联系,想要再次归降蜀汉。对此,在笔者看来,在孟达之前,也有一位反复无常的武将,此人就是吕布。对于吕布的结局来说,大家已经非常熟悉了。而在吕布之后,继续反复无常、摇摆不定的孟达,自然也不会有什么好的结局。在得知了孟达的*意图后,司马懿写信安抚孟达,暗中遣军进讨。公元228年,司马懿千里奔袭,直接攻破城池,斩杀了叛徒孟达。由此,非常明显的是,纵观孟达和黄权的结局,真可谓“性格决定命运”,对于黄权来说,只要迫不得已的时候才归降,而孟达则是为了利益而反复无常,所以,最终的结局就是黄权获得了善终,而孟达则被司马懿所斩杀,并且在历史上留下了诸多负面的评价。比如费诗就表示:孟达小子,昔事振威不忠,后又背叛先主,反复之人,何足与书邪!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上一篇: 生了我这么个没脑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