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这三位大将在,李建成还会失败吗?
唐朝是我国历史上最繁盛的一个时期,李渊开创唐朝后,后来李世民继位,唐朝在李世民的统治下,繁荣昌盛。但在玄武门之变时,若这三位大将在长安,李建成可能不会失败,感兴趣的读者和趣历史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李建成是李渊的大儿子,被立为太子本应是情理之中。但是李世民长期在外征战,可以说在创建唐朝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个结果李世民当然不乐意,于是设计出了玄武门之变。
二人之间的矛盾
李渊推翻隋朝虽算一功,但是在他当上皇帝后也开始沉迷享乐。可能因为草根出身,所以他对他身边的功臣抱有猜忌,担心大臣们功高震主。不仅如此,李渊还宠信谄媚的大臣,沉迷女色。
在后宫妃嫔的挑拨下,李渊对名下的儿子们不闻不问,这也促进了他们之间的矛盾。关于太子的问题李渊久久没有回应,导致皇子们都对太子之位蠢蠢欲动。
实际上也不怪李世民之后策划玄武政变,说到底也是李渊的错。在李渊派李世民去讨伐刘武周时,李渊就对李世民承诺等李世民成功回来时就封他为太子。
没想到李渊最后反悔,在李世民回来后装作没说过那些话一样。反而抱着家和万事兴的想法,想要兄弟和睦,保留李建成的太子之位。
这其中也跟李世民的战功有关,李世民在外征战行军打仗,名声早已远传,甚至有要超过李渊的程度。这还得了?李渊自然有顾虑,相比起来还是李建成更好拿捏。
李世民为大唐鞠躬尽瘁,父皇李渊却因为李建成是他的第一个儿子而选择立李建成为太子。李世民当然忍不了,至高无上的皇位,当然是能者居之。正巧李建成有了动作,李世民就顺势而为,反将一军。
玄武门之变
整个朝廷分为三个党派,一方是支持李建成的太子党,一方是支持秦王的秦王党,还有还在观望中的中立派。李世民凭着打下的战功,以及为人处世很快在自己府中收服了若干幕僚。
随着李世民党羽的逐渐壮大,李建成越来越心慌。他知道单算实力的话李世民胜算太大,于是李建成决定早点出手解决掉李世民这个最大的隐患。
在突厥发起侵犯时,李建成不惜让李元吉挂帅出征,他想用这种方法将兵权把握在自己手中。李世民将计就计,告诉李渊,李建成和李元吉淫乱后宫。
李渊听后命二人在次日觐见,这正随了李世民的意。他在玄武门设下圈套,等李建成二人途径的时候就一声令下将二人射杀。
当时李渊还跟大臣们在游湖,见到全副武装的李世民的手下尉迟敬德后大吃一惊。尉迟敬德解释说,李建成二人想要带兵谋反,还好被李世民发现处死。李世民担心李渊的安危,派尉迟敬德前来保护他。
李渊也不是什么草包,自然发现事情不对劲。但是李世民已经带兵进入宫中,在尉迟敬德的劝说下,李渊只能无奈的将兵权交给李世民,选择退位。
李建成的心腹
李建成的心腹究竟有多大本事,才能说如果当时他的心腹在长安,说不定就是另一个结局呢?
当时罗艺被李建成派去镇守泾州,所以不在长安。罗艺是有名的将军,英勇善战熟悉军事,曾让突厥闻风丧胆,在效力唐朝之时立下汗马功劳。
如果说武有罗艺,那么在文上面王珪占据一席之地。王珪与房玄龄杜如晦等人交好,是四大名相之一。因为能力出众,被李渊命为李建成的中书人。在李建成跟李世民矛盾不断后,李渊将他贬去流放。
还有一名心腹就是李瑗,他虽然懦弱没什么本事,但是出身好,是皇家宗室。李瑗曾担任幽州都督,手握十万重兵,不过在玄武政变的时候也没有什么用处。
从整个玄武门事变来看,事情发生时三位心腹都不在他身边,也难怪在整个事件中李建成还没有反应过来,就已经死不瞑目了。
结语:
如果在玄武政变时这三位大将还在长安,那么或许就会是另一个结局。可惜凡事没有如果,也是李世民抓住时机,才能一举两得坐上皇位。
不过皇位的确也是能者居之,李世民有能力,也有气魄。在李世民的统治下,百姓们安居乐业,造就一大盛世,为之后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