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晋之好”的历史典故是什么?怀嬴和文嬴是什么身份?
今天趣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怀嬴和文嬴是什么身份?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
成语“秦晋之好”最先出自元人乔孟符的杂剧《玉箫女》,意指两家联姻。
自古以来,两家联姻者数不胜数,为何单单以秦、晋两国的联姻组成词语来使用呢?
那是因为以秦、晋两国的联姻不止一次,有好几次,太出名。
原本,在很长时间内,秦国是遭到其他诸侯国鄙视的。
要知道,其他诸侯国都由是周武王和周公分封得来的,得封为诸侯者要么是周王室的同姓宗室子弟,那么就是异姓功臣宿将,要么就是含神农、尧、舜、禹及商汤的后代在内的贵族。
秦国是其先人非子在周孝王朝养马有功,得封地五十里,从一个“附庸”小国慢慢发展壮大的。
也就是说,和其他诸侯国相比,秦国建国时间迟,而且身份低微。
最惨的是,周孝王封非子的目的,就是让秦人守边,防卫犬戎人入侵。
秦人长期与犬戎人打交道,不自觉地沾染上了许多犬戎人的作风,渐渐被中原列国视为戎狄之国,被称之为“秦戎”、“狄秦”,地位就更加低了。
秦国的一代雄主秦穆公继位后,为了提升自己国家的政治声望,向中原的华夏族靠拢,他大起胆子,向晋国求亲。
为什么是向晋国求亲而不是其他国?
原因有三个。
一、晋国与秦国毗邻;
二、晋国国力强大;
三、晋国的身份尊贵。
晋国的第一任国君是周武王的幼子、周成王之弟叔虞。
话说,西周初年,周武王崩,位于现在山西境内的唐国发生了*。成王和弟弟叔虞一起在宫中玩耍,他随手捡起了一片落在地上的桐叶,用剪刀剪成玉圭形,递给叔虞,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拿好这个玉圭,我要封你到唐国去做诸侯。”伴陪在一旁的史官把这件事告诉了周公。周公问成王:“你要分封叔虞?”成王说:“玩笑而已。”周公板起脸说:“天子无戏言!”没办法,成王只得选择吉日,把叔虞正式封为唐国的诸侯,史称唐叔虞。
叔虞死,其子燮父继位,迁都于晋水之旁,唐国改名成了晋国。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西周末年,周幽王死,出现了周携王与周平王“二王并立”的局面。当时,晋国的晋文侯和秦国的秦襄公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支持僭越的周平王。
周平王给晋文侯作了一篇《文侯之命》,通篇溢美之辞,准许他在汾水流域扩张;而封给了秦襄公爵位,许以岐、丰之地。
这样,在周平王东迁之后,秦、晋两国都获得了极大的发展。
不过,晋文侯死后,他的儿子晋昭侯有点傻,封自己的叔叔成师于曲沃——这个曲沃是一个比国都翼还要大的城,为后来的“曲沃代翼”埋下了伏笔。
“曲沃代翼”的过程耗时67年,经过了三代人的生死血拼,最终在晋武公手里完成。
晋武公在位两年薨。
继位的晋献公是一位十分有作为的国君。他把都城定于绛邑,大肆扩张,西伐骊戎、北征皋落狄、灭霍、魏(此魏并非战国之魏国)、耿、虞、虢,兼并了今山西中、南部多数国家,横扫太行山以西。史称其“西有河西,与秦接境,北边翟,东至河内”。
秦穆公看中的就是晋献公的长女伯姬,想聘为夫人,派大夫公子絷前往晋国求婚。
晋献公让太史占卜,得出的结论是:与秦国利于姻好,不利于战争。
于是,晋献公同意了这门亲事。
这是“秦晋之好”的第一桩婚姻。
再说回晋献公。
晋献公是个好色之徒。
晋献公原先娶了山西姬姓小邦贾国的宗女,因贾君没有生子;后又娶了翟国大臣狐突的女儿。
在这里特别说明一下,在周代婚姻制度中,有一种“媵”、“妾”制,即贵族男子在娶嫡妻时,可以同时获得若干个陪嫁的女子为妾,称为媵妾。
晋献公在迎娶狐突的女儿时,“灵活”依据了这个制度,一娶两,娶了大戎狐姬和小戎子两个。
晋献公一人娶狐突两女的事情是引起过非议的。
第一、从狐姬的名字就可以知道,狐氏其实也晋献公一样,同为姬姓。为此,《国语·晋语四》批评说:“同姓不婚,恶不殖也。狐氏出自唐叔。”
第二、上面说了,“媵”、“妾”制是贵族男子在娶嫡妻时才适用的,而晋献公娶狐姬时,家里已有嫡妻贾君,这说明,他在娶狐姬姐妹时,可能是另立狐姬为正妻了。
大戎狐姬后来生下了儿子重耳,小戎子生下了儿子夷吾。
如果说晋献公娶同姓女、“灵活”依据“媵”、“妾”制一人娶两姐妹还不算好色。
那么,晋武公死后,他“烝于齐姜”,与父亲的宠妾齐姜乱伦,就非常过了。
齐姜后来生下了儿子申生和伯姬。
公元前672年,晋献公攻打骊戎,俘获了骊戎之女骊姬、少姬。
晋献公又一次性娶了这两姐妹,让骊姬为自己诞下了儿子奚齐,让少姬为自己诞下了儿子卓子。
很有可能,晋献公又把骊姬立为正妻了。
因为,在按照周代的继承制度,“有嫡立嫡,无嫡立长”,晋献公之前立了齐姜的儿子申生为太子。但他喜欢上了骊姬后,又想改立骊姬的儿子奚齐。
那么,为了成功立奚齐为太子,他有必要立骊姬为正妻。
这样,晋献公把后宫私生活的混乱延伸到了政治上,导致申生被杀,重耳和夷吾分别奔入了翟国和梁国。
公元前651年9月,晋献公薨。
晋献公的心腹大臣荀息奉奚齐为晋侯,自己当相国,加封帮助骊姬夺嫡的外臣梁五、东关五为左右司马。
原执掌军事大权的里克是申生的坚定支持者,看见申生被害,早已愤愤不平,这会儿眼看自己的军权被剥夺,更加愤怒。他联合起邳郑父等人,暗杀了奚齐,准备迎重耳回国为国君。
荀息却又抢先立了少姬的儿子卓子。
里克于是再杀卓子。
从而,晋国局势大乱。
里克连弑两个幼主,掌握了国家大权,派人去翟国迎接重耳。
重耳弄不清国内形势,害怕回国被害,婉言谢绝。
国不可一日无君呀。
里克忧心如焚,只好派人去梁国迎夷吾。
夷吾比重耳聪明,他也担心回国会有危险,但不肯错失如此良机,他苦思冥想,想出了一条万全之策:去与自己的姐夫秦穆公做交易,由秦国出兵助自己返国,事成之后,割让晋国在黄河以西的五座城池给秦国。
秦穆公之前与晋国结亲,就想着与晋国共霸中原,觉得如果这笔交易做成,秦晋两国的关系更铁了,何况,还有五座城池的报酬呢。
他痛痛快快地答应了下来,轰轰烈烈地派兵协助夷吾回国继位。
这样,夷吾顺利继位,是为晋惠公。
晋惠公是头如假包换的白眼狼,他坐稳了位子后,诛杀了里克、丕郑、七舆大夫,违背当初对秦穆公的许诺,拒绝交出五座城池。
但这还不是最恶心的。
晋国遭遇了荒年,秦国慷慨赠米,助其渡过难关。
而当秦国遭遇上了荒年,晋惠公不但拒绝向秦国卖一颗米,还乘人之危,发兵攻打秦国。
人在做,天在看。
耍尽小人心计的晋惠公在韩原大战中被秦军俘获。
不过,看在夫人伯姬的份上,秦穆公还是把晋惠公给放了。
至此,晋惠公不得不交出自己的诚意:让自己的儿子太子圉到秦国当人质,并将黄河以西的地方献给秦国。
按照《左传·僖公十七年》里面的说法,在“晋太子圉为质于秦”时,秦穆公为了笼络公子圉,“归河东而妻之”,不但归还了黄河以东的地方给晋国,还给他许配了一个妻子。
不久,晋惠公病重,太子圉担心国君的位置会被别人得到,赶紧偷跑逃回了晋国。
第二年,晋惠公薨,太子圉立,是为晋怀公。
晋怀公与秦国不相往来。
为了剪除后患,他加紧迫害逃亡在外的伯伯重耳,勒令当初随同重耳逃亡的晋人必须在限期内回到晋国,否则抄其家、灭其族。
这种情况下,秦穆公决定帮助重耳当上晋国国君。
他把逃到楚国的重耳接过来,以极为隆重的礼节接待,《史记·秦本纪》里写:“秦怨圉亡去,乃迎晋公子重耳於楚,而妻以故子圉妻。”即把晋怀公的妻子改嫁给了重耳。
l
公元前636年,秦穆公发兵护送重耳入晋,杀了晋怀公。
重耳当上了晋国的新国君,是为晋文公。
晋文公后来在秦国的协助下,尊王攘夷,败楚城濮,成为了继齐桓公之后的又一位春秋霸主。
总结一下:在秦穆公有世之年,秦、晋两国间一共举行了三次联姻。
第一次是秦穆公娶晋献公之女伯姬。
第二次是秦穆公为了笼络公子圉,“归河东而妻之”,给太子圉许配了一个妻子。
第三次是秦穆公为了笼络重耳,“妻以故子圉妻”,把太子圉的妻子改嫁给了重耳。
公子圉就是后来的晋怀公,史书把他的妻子为称“怀嬴”。“怀”是晋怀公的谥号,“嬴”是她的姓。
重耳就是后来的晋文公,史书把晋文公的妻子称为“文嬴”。“文”是晋文公的谥号,“嬴”是她的姓。
因为《史记·秦本纪》写有“妻以故子圉妻”字样,很多人认为:怀嬴和文嬴根本就是同一个人。
但是,怀嬴和文嬴绝不可能是同一个人。
我们要知道,公元前628年冬,晋文公死。秦穆公急于进入中原以成霸业,他趁晋、郑两国举行国丧,发兵穿越晋境,袭击郑国,但未能得逞。秦军在班师经过崤山里,遭到了晋军阻击,孟明视、西乞术和白乞丙等三位秦军主帅被俘。当时,文嬴用嫡母的身份说服了晋襄公,释放了孟明视三人归国。
《史记·秦本纪》是这样记载的:“文公夫人,秦女也,为秦三囚将请曰:“缪(穆)公之怨此三人入於骨髓,原令此三人归,令我君得自快烹之。”晋君许之,归秦三将。”刘宋裴骃在《史记集解》中特别强调,说这位“秦女”就是:“缪(穆)公女。”
《左传·僖公三十三年》在记载这件事的时候,写:“文嬴请三帅,曰:彼实构吾二君,寡君若得而食之,不厌,君何辱讨焉!使归就戮于秦,以逞寡君之志,若何?公(晋襄公)许之,先轸朝。问秦囚。公曰:夫人请之,吾舍之矣。”杜注云:“文赢,晋文公始适秦,秦穆公所妻夫人,襄公嫡母。”
从这两则材料可知,秦穆公之女在晋文公死后,依从晋文公的谥号,被称为文嬴;而又被晋襄公称为“夫人”,可知她不是晋襄公生母,却是晋文公的嫡夫人。因为,按周朝宗法礼制,凡庶出子女,都必须以其父之正妻为嫡母。
可见文嬴身份尊贵。
晋襄公死后,赵盾与狐射姑讨论拥立谁为国君,《左传·文公六年》记载:“贾季(狐射姑)曰:不如立公子乐。辰嬴嬖于二君,立其子,民必安之。”杜注云:“辰赢,怀赢也。二君,怀公、文公也。”
狐射姑所说的辰嬴就是怀赢。
为什么把怀赢改称辰赢呢?
杨伯峻在《春秋左传注》中作了解释:“谓之怀崩者,当时犹晋怀公之妻也。后又嫁文公,故今改谓为辰赢,辰或其谥也。”
对于这位辰赢,赵盾的看法是:“辰赢贱,班在九人,其子何震之有?且为二嬖,淫也。”即她是晋文公九位妻妾中地位最低的,名列在第九位,卑贱不足道,不应该立她的儿子公子乐为晋国君君。
由此可见,文赢和怀赢(辰赢)不是同一个人。
不过,从“辰嬴嬖于二君”一语,我们也知道,怀赢的确是先嫁给了晋怀公,后来再嫁晋文公。
关于怀赢的再嫁,《左传·僖公二十三年》里面是这样描述的:“秦伯纳女五人,怀嬴与焉,奉匜沃盥。”意思是说秦穆公把五个女子许配给了晋文公,怀嬴也在其中,负责给晋文公端洗脸水。
前面说了,周代婚姻制度中有一种“媵”、“妾”制,即贵族男子在娶嫡妻时,可以得到若干个陪嫁的女子,即媵妾。秦穆公一次性地给晋文公许配了五个女子,其中有文嬴,也有怀嬴。
也正是这个原因,《史记·秦本纪》里面出现了“妻以故子圉妻”的描述。
按照“媵”、“妾”制度,晋文公在所娶五女中,正妻只能有一人,其余皆为媵妾。而《国语·晋语四》在表述“公子使奉匜沃盥”一语时,韦昭注曰:“婚礼,嫡入于室,媵御奉盥。”即正妻可以登堂入室,而媵妾只能端洗脸水。
事情很明显了,文嬴、怀嬴等五人同嫁晋文公,文嬴成为了晋文公夫人,怀嬴只是一个媵妾。
另外,怀赢、文赢的婚事都是由秦穆公操办的,怀赢出嫁在先,文赢出嫁在后。从这一点上说,论年岁,应该是怀赢长于文赢。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年幼的文赢成了正妻、而年长的怀赢只是一个媵妾呢?
唯一的解释就是:文赢是秦穆公的亲生女儿;怀赢只是秦国宗室女。
其实,关于怀赢只是秦国宗室女,《史记·秦本纪》也有交待:“夷吾献其河西地,使太子圉为质於秦。秦妻子圉以宗女。”即怀赢就是秦国的宗室女。
另外,《史记·晋世家》在记晋惠公病重,太子圉想携带怀赢一起偷溜回晋国,怀嬴拒绝说:“子一国太子,辱在此。秦使婢子侍,以固子之心。子亡矣,我不从子,亦不敢言。”即从怀嬴说话的口气来看,她的确不像是秦穆公的亲生女儿。
在《左传·僖公二十二年》的记载里,怀嬴的回答更加卑微。太子圉问她:“与子归乎?”她答:“子,晋太子,而辱于秦,子之欲归,不亦宜乎?寡君之使婢子侍执巾栉,以固子也。从子而归,弃君命也。不敢从,亦不敢言。”
一句话,文赢和怀赢不但不是同一个人,而且还不是同父姐妹,她们的身份,差了一大截。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