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程序员文章站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分享程序员计算机编程知识!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生活百科

明朝的司礼监是干什么的?司礼监,秉笔太监和掌印太监哪个地位高?

程序员文章站 2022-03-05 12:05:47
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明朝的司礼监是干什么的?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秉笔太监负责代替皇帝“批红”,掌印太监职掌皇帝玉玺,当然掌印太监是老大了:“掌印秩尊视元辅,掌东厂权重,其次... [详细]...

  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明朝的司礼监是干什么的?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秉笔太监负责代替皇帝“批红”,掌印太监职掌皇帝玉玺,当然掌印太监是老大了:“掌印秩尊视元辅,掌东厂权重,其次秉笔,其次随堂,如众辅焉。”当过秉笔太监的有明武宗时期的刘瑾,明熹宗时期的魏忠贤,掌印太监有明英宗时期的王振,明宪宗时期的汪直、怀恩,明世宗时期的陈矩等,明神宗时期的冯保。

明朝的司礼监是干什么的?司礼监,秉笔太监和掌印太监哪个地位高?

  司礼监

  司礼监是干什么的?

  我们看到的影视剧,司礼监的太监都那么牛,有的被称为“立皇帝”,有的称“九千岁”,其实,最早司礼监就是二十四监之一,一个“掌礼仪”的普通办事机构,太监们就相当于勤杂工,也没有秉笔太监、掌印太监之说。

  那时候朱元璋对太监们管理很严,认为他们都是阴险小人,不许干政,甚至都不允许他们读书识字。但是后世子孙显然没他那个政治热情,更没他那个能力,政务根本处理不过来,需要有信得过的太监协助。从成祖朱棣开始,太监们就逐渐走进政治生活,甚至从小就有老师专门教授文化。

  司礼监的职责,随着这个变化,地位越来越重。明英宗即位时才八岁,只能由太皇太后张氏秉政,张氏又没法和内阁议事,就是就令内阁,在奏章中列出处理意见,由皇帝做选择题,即所谓的票拟。这样一来,皇帝只需要选择“照准”还是“不准”就行,这就是所谓的“批红”,批红就由司礼监秉笔太监代行。

明朝的司礼监是干什么的?司礼监,秉笔太监和掌印太监哪个地位高?

  张太后

  从此,后宫二十四监、四司八局的大权,都逐步归集到司礼监,慢慢形成了以掌印太监为首,秉笔太监为辅的“第二内阁”,掌印太监成了事实上的“内相”。到了明武宗时期,“遂专掌机密,凡进御章奏及降敕批疏,无有不经其出纳者”。

  司礼监为何能突破朱元璋的戒律,进而变身帝国最有*的群体呢?一是环境使然,太监成天与皇帝生活在一起,有的是皇帝幼时的保姆,感情深厚,信任度远超别人;二是太监们整体素质的提高,有能力帮助皇帝分担工作中的重负;三是出于掣肘内阁的政治需要,司礼监成为对抗内阁的第二股*,相互制衡。

  秉笔太监的职责和地位如何?

  秉笔太监有批红特权,也就是代替皇帝在奏疏上批复意见,当然批复时,用皇帝才能用的朱笔,所以叫“批红”。看起来秉笔太监似乎是最牛叉的,其实不是。

  正常情况下,奏疏已经由内阁草拟了处理意见,批复的时候只需要批复准与不准即可,没有多少*发挥的成分,只能按皇帝的意见批复。所以,秉笔太监其实就是个书写机器。

明朝的司礼监是干什么的?司礼监,秉笔太监和掌印太监哪个地位高?

  太监形象

  如果秉笔太监仅仅是书写机器,何来位高权重?原因就在于,秉笔太监除了批红外,有时候还要负责草拟圣旨,向外臣传达皇帝的口谕等等。这个学问就大了,皇帝的意思能不能表到位?表达过程中有没有“携私夹带”,全看秉笔太监的本事了,口谕更是如此。

  当年刘瑾把持朝政,靠的就是一支笔,在皇帝和大臣之间,怎么说全凭他一支笔,玩弄皇帝和朝臣们的本领,不是一般的高,连掌印太监张永都不得不服。

  掌印太监的职责和地位如何?

  字面上看,掌印太监就是盖章机器。玉玺代表皇权,掌印太监有审核权,你可以欺骗任何一个人,却欺骗不了掌印太监,他才是最终的把关人。

  而且掌印太监提督东厂,为内监之首,后宫的一应大小事务,皆决于掌印太监,所以,掌印太监才是太监中的老大。

明朝的司礼监是干什么的?司礼监,秉笔太监和掌印太监哪个地位高?

  冯保

  不过,在人治社会,凡事都有特例,复杂的政治斗争,随时可以改变一些惯例,比如魏忠贤虽然是秉笔太监,但权势却比掌印太监王体乾大。

  说起来好笑,魏忠贤这个秉笔太监秉不了笔,他不识字,“忠贤不识字,体乾与永贞等为之谋主,遇票红文书及改票,动请御笔,体乾独奏,忠贤默然也。”

  王体乾执笔盖章一人包办,只要魏忠贤批准即可,掌印太监成了秉笔太监的打工仔!

  为何是这么个结构,因为王体乾资格比魏忠贤老,起点比魏忠贤高,但是王体乾懂事,早早投靠了魏忠贤,凡事以魏忠贤马首是瞻。既然如此,魏忠贤也就犯不着非得干掉王体乾。

  黑白分明的太监群体

明朝的司礼监是干什么的?司礼监,秉笔太监和掌印太监哪个地位高?

  陈矩

  我们看到的明朝太监,都是坏得头顶冒疮脚底流脓的家伙,其实有点妖化了这个群体。客观地讲,除了身份上的特殊之处,他们也是一个人,也有常人一般的思想。这个群体有奸也有忠,有恶也有善。

  比如陪伴崇祯皇帝走到生命尽头的王承恩,耿直尽忠的怀恩,廉洁自守的陈矩,还有那个名垂青史的郑和,他们都是明朝太监中的佼佼者,值得后人尊敬和敬仰的人,他们不比任何一名士大夫做得差,无论能力还是品行。

  我们之所以只看到太监们的黑,看不到他们的白,主要还是因为当时的文人士大夫,对这个群体的有色眼镜。太监这个群体比较低贱,要么出身贫寒的平民,要么是罪犯家属,都是一些文人士大夫看不起的群体。

明朝的司礼监是干什么的?司礼监,秉笔太监和掌印太监哪个地位高?

  魏忠贤

  阉割之人,在文人士大夫眼中就不算人,这个有色眼镜,从太监诞生之日起就存在。古时候有腐刑,受刑的叫刑余之人,万人鄙视。司马迁能写出《史记》,跟他受刑后极度的悲愤心境有关,他说:“人固有一死,或轻于鸿毛,或重于泰山。”就是表明,为了这部《史记》,我选择了最屈辱的生活方式。

  综上所述,司礼监之所以走上权力的顶峰,其实是大明政治生活的走向,与他们所处的特殊环境相切合,被皇权选中,作为可信赖的群体,用以掣肘内阁的工具而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上一篇: Spring注解开发

下一篇: MV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