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时期韩国是如何被灭的?史书上又是如何记载的?
战国七雄,是战国时期七个最强大的诸侯国的统称。下面趣历史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
谈及战国七雄,我们有一个误会,以为全都是雄赳赳、气昂昂之辈,至少祖上有过辉煌历史,让其他战国六雄痛心疾首过,但实际上这里面有一“水货”,并不够资格称雄,从立国到灭亡,一直孱弱不堪,最好的战绩无非“十数年间,诸侯无侵者”,可谓是战国七雄中最惨的一个。
这就是韩国,秦始皇灭韩时,史书上只留下17个字,字字凄惨,让人不忍直视。
三家分晋始有韩,但韩国先天就不足。
晋国还在时,韩氏家族奠定人韩厥,只是晋国一个稍有实权而封地不多爵位不高的寻常大臣,与赵国、魏国祖先不可同日而语。只是韩厥公直明大义,朝野名声很好,且又保护了“赵氏孤儿”赵武,就与赵氏成了盟友。韩氏地位由此一举奠定,遂成晋国六大家族之一,但与其他赵魏家族相比,还是差了二筹。
晋分三家,韩赵魏立国,赵魏灭国无数,但韩国先天不足,最大战绩也就吞灭了春秋郑国,并迁都郑城,定名为新郑,这是韩国一生的骄傲。
魏国魏文侯时期,经过李悝、吴起革新变法,迅速强大成了战国第一霸。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魏国的强大,就是韩国的噩梦。于是,这时韩国经常遭到魏国侵略,“魏败我”是战争主流,一把辛酸一把泪,“韩国苦魏久矣”,国势更是穷弱不堪,到了最危险的时刻了。
公元前343年,魏国为了补偿在桂陵之战中的损失,就发兵攻打韩国。你看看,魏国要不要脸?随后齐国介入进来,韩国成了魏齐之间的争霸玩偶,公元前341年的马陵之战就是围魏救韩的结果。
《周易》有云:“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韩昭侯时代,韩国启用申不害变法,以“术治”治国。所谓“术治”,即为韩非子总结的法家三治(势治、法治、术治)之一,但与法家主流派商鞅,还是有尖锐冲突与重大分歧。分歧之根本,法家主流主张唯法是从,术治派主张以实现术治为变法核心。
但不管如何,申不害变法让韩国的确强了一阵子。《史记·韩世家》载:“申不害相韩,修术行道,国内以治,诸侯不来侵伐。”至少,没人天天来揍韩国了,日子可以过得舒心一些。
然而,韩国还是先天缺陷,地处诸国包围之中,韩国东部和北部都被魏国包围、西有秦国、南有楚国,以及当时已很薄弱的东周(洛阳),完全没有什么发展空间,加之国土面积又最小,缺少险要关隘,于是很快又遭到强权蹂躏,史书上接连出现“秦拔我”、“楚围我”……“天下害韩久矣”。
秦楚争霸时,秦又要挟韩魏共同伐楚。战国末期,韩国成了秦国和齐国之间战争的缓冲地,苟延残存。秦赵争霸时,秦国入侵韩国上党地区,结果韩国耍了一个滑头,将上党送给赵国,最终导致长平之战惨剧。
可以说,韩国虽小,却是一个“*”,第二强国与之沾边,比如赵国,注定倒了八辈子霉。但在这背后却是韩国的心酸,充分体现了韩国被列强围欺鱼肉的困境,齐国、魏国等略强的不好欺负,但最弱的可以随意蹂躏呀,一点都不用担心报复,弱到渣的韩国会很乖的。
三家分晋韩国建立,到公元前230年,250余年来,韩国领土越来越少,今天魏国抢走一块,明天秦国带走一片,后天送给赵国一地.......就这么苦中作乐、笑中含泪、泪流满面。
秦始皇摆平国内,虎视关东六国,准备一统中华时,第一个该向谁动手呢?环顾左右,唯有韩国最好欺负,弱的掉渣,可以轻易灭之,且即便灭了韩国,也不会让其他五国有什么不满。于是本着“先易后难”的原则,公元前230年,秦始皇派内史腾灭之,都不用王翦这些名将出马。
对于韩国灭亡,《史记·韩世家》家中只记载了17个字,字字凄惨:“(韩王安)九年,秦虏王安,尽入其地,为颍州郡。韩遂亡。”何解?韩国灭亡之后,只被秦始皇设了一个郡,可见韩国在200多年内过得什么日子,只剩下一郡之地、方圆两三百里了。数最惨列国,还看韩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下一篇: 关羽如果真在华容道动手,他能成功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