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如此强盛,为何安禄山敢起兵*呢?
在起兵之前,安禄山就是河北地区的最高军政长官,且在河北经营日久,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往下看。
由于这种原因,所以当安禄山起兵之后,立刻就席卷了整个河北地区。得知这一结果之后,唐玄宗都不禁感叹:“那么大的河北,难道连个忠臣都没有吗?”
按说,河北地区作为安禄山起兵的基本盘,应该是稳如泰山的。可没过几个月,颜氏兄弟(颜杲卿和颜真卿)横空出世,河北二十四郡中有十七郡被光复。
后世读者在了解这段历史的时候,那是两眼闪闪发光:颜真卿不但书法好,身处乱世居然还能呼风唤雨,实在是太了不起了!
今天,我们就来分析一下颜氏兄弟光复河北十七郡的相关情况,当安禄山席卷河北时,河北地区的其他军政长官可谓心情复杂:
如果他们对安禄山不闻不问,那么安禄山胜利之后,他们自然还可以舞照跳马照跑;可如果安禄山失败了,他们这种不闻不问的态度,岂不就是被动附逆吗?
至于抵抗安禄山?或许有人敢这样想,但恐怕没几个人敢这样做。因为谁都知道:当安禄山还在河北的时候,是没有人能与他抗衡的。
在这种背景下,河北地区的军政长官大多选择了不战而降,但他们依然害怕被清算,所以他们肯定也想着:如果时局有变,我一定要在第一时间拨乱反正!
这一点其实不难理解:整个大唐帝国有二十多个省,河北只是其中之一。安禄山想用河北一省之力与大唐帝国相抗衡,除了他亲手提拔的大将和身边的幕僚之外,又有多少人敢把重注押在他这里呢?
这与忠君爱国本身并无多大关联,只是单纯的利害关系。当时的安禄山并不敢关起门来在河北当土皇帝,这样无异于慢性自杀,所以他必须有效利用自己的先发优势,尽最大可能地攻城略地,用一个又一个胜利来鼓舞大家的信心和斗志。
可这样一来,留守河北的叛军必然会变少,在大多数地区恐怕就是三五个叛军带着一群“同床异梦”的伪军控制整个县城。在这种背景下,河北地区的大多数军政长官,只要想站回大唐帝国一边,从表面上看是没有任何难度的。
一切是显然的:整个县城只有三五叛军,军政长官只要带一个班,就能把他们全部干掉。颜氏兄弟之所以能够在极短时间内光复河北十七郡,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实现的。
在安禄山的军事主力全力攻打河南的时候,颜杲卿找到河北地区的部分军政长官,试着与他们交换意见。总而言之,你们这样站在安禄山身后不是个事儿,希望大家能够早做打算。
杲卿指所赐衣谓履谦曰:“与公何为着此?”履谦悟,乃与真定令贾深、内丘令张通幽定谋图贼。面对颜杲卿的劝解,河北军政长官们虽然仍有忧虑,但还是觉得加强联系,商量着如何消灭自己境内的叛军。
这个道理很好懂:大家迫于安禄山的滔天权势,暂且栖身敌营,这是可以理解的。虽然叛军只留下三五人守卫,但大家担心遭到报复,这也勉强可以接受。
可此时有人(颜杲卿)愿意做出头鸟,只是希望你能站出来说说话,和周边的军政长官达成默契而已。如果连这点小忙都不帮,你怎么有脸说自己跟随安禄山是被逼无奈呢?
于是,安禄山的河北老巢彻底失火,最终只有七个郡还挂着安禄山的旗帜。
于是赵、鉅鹿、广平、河间并斩伪刺史,传首常山。
这里面其实还有一个问题:既然河北大部分地区都已经光复,为什么还有六个郡挂着安禄山的旗帜呢?
这自然不是因为六郡军民政治觉悟差,而是因为这六个郡都是安禄山的重点防守地区,驻扎着大量叛军,当地军民并不敢轻易选择重归大唐。
这六个郡里面就有范阳郡,一直有人想联系范阳郡的军政长官贾循起事,但贾循始终犹豫。随着游说的逐步加深,贾循也逐渐动了心,可这一动心就坏事了。
范阳郡的叛军太多,有人联系贾循起事的事根本瞒不住,所以贾循逐渐动摇的消息,很快就传了出去,结果贾循立刻被叛军杀死了。
安禄山反,俾光禄卿贾循守范阳。燧说循曰:“禄山负恩首乱,虽陷洛城,必当夷灭。公盍建不代之功,诛其逆将向润客、牛廷玠,拔其根柢,禄山西不能入关,则坐而受擒,天下可定也。”循虽善之,计不时决,事泄,禄山果遣韩朝阳来召循。朝阳至范阳,与循语,阴伏壮士以弓弦缢杀之。
范阳郡被安禄山重点防守并不令人感到意外,因为这里是安禄山的老巢,他的家眷都在此地。因为这个原因,紧邻范阳的卢龙、密云和渔阳三个郡,同样也有大量叛军驻扎。
邺城由于其超然的历史地位,同样也属于严防范围,与邺城紧邻的汲郡受到影响,也有大量叛军协防。除了上述六郡之外,还有一个郡其实也是安禄山的重点防守地区,那就是常山郡。
之所以会防守常山郡,乃是因为此郡位于井陉口附近,这是山西进入河北的重要通道,万万不可大意。
可当颜氏兄弟振臂一呼以后,常山郡也被光复了,原因很简单:时任常山郡太守的就是颜杲卿。
之前所说的六郡由于并不处于唐军反攻的要道,我们暂且不表,单说常山郡。
从当时的情形来看,常山郡当时的情况很奇怪:此地非常重要,安禄山也派了三名嫡系将领坐镇此处,但配给他们的兵力却不多。按照史书记载,此时的常山郡大概只有叛军七千人,其中只有大约一百名叛军骨干,其余全部是伪军。
盖禄山留精兵百人以为钦凑腹心爪牙,其余皆团练民兵胁从者耳,故履谦得醉之以酒,诛钦凑及旦人而散其余耳。
据我推测,安禄山之所以没在常山郡配置大量军队,主要有三个原因。
第一、山西的军事重镇大同控制在安禄山手里,在这种背景下,唐军想从山西反攻河北,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第二、常山郡太守是颜杲卿,他是安禄山一手提拔起来的。所以安禄山认为他的政治可靠性比较高。关键是,安禄山又让颜杲卿的子弟到自己的大本营工作(一方面表示亲近,另一方面作为人质)。
禄山以杲卿尝为己判官,矫制赐紫金鱼袋,使守常山郡,以其孙诞、弟子诣为质。
第三、安禄山需要把最多的兵力用于前线,追求一个接一个的胜利。在这种背景下,河北地区他能少留兵,就尽量少留兵。
应该说,安禄山的想法没有太大问题,但由于常山郡的叛军数量实在太少,所以只要常山郡的军政长官动点心思,就很有可能成为第一块倒下的多米诺骨牌。
理由很简单:常山郡背靠山西,虽然安禄山控制着大同,但唐军想从太原出兵支援常山郡,似乎也并不困难。
在这种背景下,常山郡很快被光复,安禄山留在常山郡的三位嫡系将领都被杀了。
看到我这样分析问题,很多迷信英雄史观的人,难免会斥责我唐突颜氏兄弟这样的豪杰。因为我这样一写,就好像颜氏兄弟在权衡过利弊之后,才决定拥护大唐的。
可问题是:这难道不是事实吗?
当初安禄山起兵的时候,颜杲卿等人接受了安禄山的委任状和官职。
如果安禄山把防守范阳郡的配置挪到常山郡,我估计颜氏兄弟也就是常山郡军政长官贾循的翻版:还没等动手就被叛军杀了。
更重要的是:就算颜氏兄弟死忠于大唐,不代表他们身边没有反骨仔啊。
如果安禄山重兵屯集于常山郡,就算颜杲卿想反正,他们的手下真敢跟随吗?
他们的手下之所以愿意跟随长官干出这种得罪安禄山的事,其中自然有颜氏兄弟的个人魅力因素,但也不能否认,这其中同样有常山郡叛军稀少的因素啊。
如果没有这种大背景,就算颜杲卿忠义无双,又有什么用呢?他不是还得委屈地接受安禄山的任命,乖乖地待在常山郡潜伏吗?
我这样写颜杲卿,并不是说他因为利益选择大唐,而是说颜杲卿看到客观条件成熟,才决定拨乱反正。
当时的常山郡有四个高级军政长官:颜杲卿、李钦凑、高邈和何千年。
除了颜杲卿之外,其它三人都是安禄山的嫡系,因为他们都是安禄山起兵的主要推动者:李钦凑是安禄山的干儿子;高邈和何千年都是安禄山的心腹之人。
令与假子李钦凑以兵七千屯土门。
以高尚、严庄为谋主,孙孝哲、高邈、何千年为腹心。
颜杲卿杀了李钦凑,并把高邈和何千年押送至长安城正法,可颜杲卿自己也很快被安禄山杀了。
仔细算一下他们的死亡时间,也就相差个十来天。
常山郡突然挂起大唐的旗帜,是促使河北各地拨乱反正的重要推力。常山郡的光复,意味着*军彻底打通了从山西进入河北的通道。
在这种背景下,大家自然更得掂量好*军反攻河北时的后果。
而且,颜杲卿在呼吁河北各郡军政长官,及时站回大唐帝国一边时,就是说山西通往河北的通道已打通了;*军马上就要从山西大举杀入河北了,请大家考虑好后果。
命崔安石等徇诸郡云:「大军已下井陉,朝夕当至,先平河北诣郡。先下者赏,后至者诛!」于是河北诸郡响应,凡十七郡皆归朝廷, 兵合二十余万。
为说一千道一万,安禄山与唐玄宗都不是一个重量级的选手,尤其是听到各种似是而非的政治宣传时,人们对于站在安禄山一边,更有一种说不出的恐惧。
按常理推断,颜杲卿对于未来局势的判断并没有明显错误。
从正常情形去看,此时的叛军正准备进入河南,估计会陷在那里一段时间,就算收到河北各郡纷纷光复的消息,也无法迅速采取强有力的采取报复措施。
但不幸的是:叛军在河南的推进异常顺利。
安禄山亲率叛军越过黄河后,仅用时八天,就攻克了汴梁为中心的大片地区;又用了四天时间,攻克以洛阳为中心的大片地区;在随后的两三天时间内,安禄山又夺取陕郡、临汝、弘农、济阴和濮阳;再过两三天,安禄山就打到潼关脚下!
丁亥,安禄山自灵昌渡河……丁酉,禄山陷东京,贼鼓噪自四门入,纵兵杀掠…….禄山使其将崔干佑屯陕。临汝、弘农、济阴、濮阳、云中郡皆降于禄山……上大怒,癸卯,遣令诚赍敕即军中斩仙芝及常清。
在这种背景下,叛军自然可以从容且迅速地调集军队报复颜杲卿,于是在常山郡挂起大唐旗帜仅八天之后,叛军就大举包围了常山郡。
如果河南的军政长官,稍微争点气,把叛军多拖上一个月时间,会是什么结果呢?没有人知道。
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如果叛军真在河南被拖住一个月,颜杲卿在常山郡就有更多的时间备战,而且河北的局势就会更有利于大唐帝国。
但是很不幸,河南战场的军政长官实在是太不给力了。
所以,当他向唐玄宗汇报战事时,唐玄宗看都不看。
总而言之,我当时就是派头猪过去,肯定也不会比你干得更差劲!你还有脸活着回来见我?我现在杀了你都不解恨!
初,常清既败,三遣使奉表陈贼形势,上皆不见。
当然了,如果仅仅是这种意外,估计颜杲卿还是有救的,至少在颜真卿后来的回忆录中是这样认为的。
土门既开,凶威大戚,贼臣不救,孤城围逼,父陷子死,巢倾卵覆。
问题是,在这关键的时刻,坐镇太原的最高军政长官也掉了链子。
颜杲一再向太原求援,但坐镇太原的最高军政长官就是不动如山!于是,常山郡很快沦陷了。
兵少,未及为守计,求救于河东,承业前已攘杀贼功,兵不出。杲卿昼夜战,井竭,粮、矢尽,六日而陷,与履谦同执。
常山郡沦陷后,颜杲卿被押送到刑场,准备处死。
在颜杲卿临死前,叛军还想羞辱他一番,于是对他说:“只要你求饶,我就饶恕你儿子。”
但是颜杲卿无动于衷,亲眼看着自己儿子被叛军杀死。
贼胁使降,不应。取少子季明加刃颈上曰:“降我,当活而子。”杲卿不答。遂并卢逖杀之。
从理性上讲,颜杲卿肯定明白:自己是安禄山一手提拔的,又在关键时刻从背后给了他一刀,活命是肯定不用指望了。
但当儿子在自己眼前被杀死,自己却不能流露出任何软弱的情绪,从情感上来讲,也不是常人所能做到的。
有鉴于此,我认为颜杲卿的拨乱反正虽有客观条件帮助,但其本人还是值得称道的,算得上一位英雄人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