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程序员文章站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分享程序员计算机编程知识!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网络运营

唯品会焦虑症:特卖瓶颈之下该如何突围?

程序员文章站 2022-04-16 22:47:31
纵观整个互联网,电子商务可谓是轮动最快的细分行业。正所谓“一代新人换旧人”、“长江后浪推前浪”,近年来风生水起的拼多多、蘑菇街、如涵、网易严选等等,硬是将当当、聚美等老牌电商平台挤出了市场,如今,甚至连腾讯和京东联合投资的唯品会也暴露出颓势。...

纵观整个互联网,电子商务可谓是轮动最快的细分行业。正所谓“一代新人换旧人”、“长江后浪推前浪”,近年来风生水起的拼多多、蘑菇街、如涵、网易严选等等,硬是将当当、聚美等老牌电商平台挤出了市场,如今,甚至连腾讯和京东联合投资的唯品会也暴露出颓势。

日前有报道指出,唯品会(北京)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即唯品会的北京分公司)当前经营状态已显示为注销。唯品会官方的说法是,北京分公司只是技术部门组织架构调整,并未解散。针对这种说法我们无需“抬杠”,但可以肯定的是,近年来在电商竞争白热化的背景下,唯品会确实有被冷落的迹象。

一,电子商务:永远的创业热点

唯品会的崛起和今天的电商新秀没什么两样,都是在某个时间段上get到了市场的g点。但这个g点是在不断变化的,比如十年前,以c2c和b2c为代表的传统电商占据了绝对地位,而现在,社交电商全面爆发,这一领域单单在2018年就出现有赞、拼多多以及蘑菇街三家上市公司,虽然不至于危及传统电商的根基,但潜在的挑战是存在的,否则阿里也不会入股微博和如涵。

从某种意义上讲,用户对电商服务的需求是永续的,不会出现断片的情况。但如何让服务模式更讨巧?这是一个关键问题。尤其现在电商平台价格都比较透明了,服务水平也相当接近。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满足日趋复杂的消费需求,如何引导不断变化的消费习惯,成为电商平台的重要议题。

说得通俗一点,用户的电商消费行为随时在改变,不与时俱进就会被淘汰。继社交电商之后,未来是否还会出现其他更创新的电商模式,无法预测,但只要前面的条件成立,电商永远都是创业热点。

二,增量市场有限,电商行业“僧多粥少”

不过,现在的局面和十年前有一点大不相同------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移动电商对电商增量市场的挖掘已经面临天花板,在这种情况下,随着电商玩家的增多,整个行业必然就会呈现“僧多粥少”的局面。

这一点其实我们从阿里、京东等电商巨头渠道下沉可看出来,随着线上用户和流量的枯竭,它们不约而同的把目光聚焦到了线下,试图通过挖掘新零售市场,将电商业务从线上拓展到线下,创造出更多的电商消费。然而,这一战略需要依赖强大的资金推动,以及线下基础设施的完善,对基础比较薄弱的电商新秀而言,可望而不可即。

一言以蔽之,在僧多粥少的情况下,新晋电商企业一定是从老牌电商企业口中抢饭吃。当然,像阿里这种巨型企业所受的影响忽略不计,但是唯品会这种排名居中且优势不突出的,就比较难说了------如下图所示,据研究公司emarketer发布的调查数据显示,目前国内前三大电商平台分别为阿里巴巴、京东、拼多多,市场份额分别为58.2%、16.3%、5.2%,唯品会仅录得1.8%的市场份额。喜剧的是,拼多多所坐上的正是原本属于唯品会的位置。

唯品会焦虑症:特卖瓶颈之下该如何突围?

三,唯品会的焦虑症:特卖生意不行了?

和阿里、京东不同的是,唯品会创新的走出了一条“特卖”的电商之路。所谓特卖,简单来说,就是将各种品牌的库存尾货放在唯品会上,以低价的方式“去库存”。这种营销模式不仅在唯品会上可以看到,环顾一些大商场,低价特卖也屡见不鲜。

特卖之所以存在市场,主要原因是供求关系不够透明,厂商无法精准把握市场需求,从而致使产量过大,造成库存。尤其对服饰类商品而言,材料、设计、做工更新较快,且消费者普遍存在“喜新厌旧”的心理,对过往款式不太感冒。因此,如果品牌厂商库存过高,应尽快以低价促销的方式进行消化,回笼成本。

唯品会就是在这种背景下诞生的,由于对机遇把握得比较好,唯品会也顺利成为了电商特卖这个细分领域的龙头,并且gmv一度达到第三名,仅次于阿里和京东。

稍微仔细分析一下,这种特卖模式存在一些先天性的缺陷:

第一,特卖大多局限于服饰、美妆等商品,因为这类商品存在比较明显的周期特性,而且,其利润率相对较高,有较大的折扣空间,自然更容易吸引消费者。3c品类不容易过时、成本较高等特性决定了它们对特卖的依赖比较小。换言之,以特卖为核心的唯品会很难做到全品类均衡发展。

第二,绝大部分电商平台做的是当季正价商品,唯品会做的是过季折扣商品。两者之间存在“货源冲突”,即如果当季正价商品销售形势良好,则库存量相对较小。这些年以阿里为首的电商巨头迅猛发展,消化了大量的当季正价商品,这意味着唯品会的货源问题可能会越发突出,况且其他电商平台也在搞特卖,会分食唯品会的市场。

第三,特卖这种模式,吸引用户的无非就是超高的性价比,正如那句广告词“傲娇的产品,呆萌的价格”。但从网友反映的情况来看,唯品会所售卖的商品品质并不完全如其宣称的那么美好。这就造成一个矛盾,如果特卖没有价格优势,消费者就不会再来;但如果商品品控不佳,同样会影响消费体验和品牌形象,甚至造成不可挽回的恶果。在这个问题上,聚美优品示范得很清楚了。

第四,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品牌厂商渴望妥善解决库存问题,毕竟库存会拉高运营成本,降低经济效益。从行业发展趋势来看,随着大数据、双线融合等技术方案成熟,产销两端的数据将趋于同步,这意味着商家的库存风险将越来越低。同时,阿里、京东等巨头已经着手反向运营,以销定产,未来库存市场有望被压缩到极小的规模。

在上述几点的集中作用下,我认为,唯品会所从事的特卖模式存在较高的不确定性。实际上,这种不确定性已经在唯品会最新一期财报体现了出来,增速的不断下跌让业界开始担心唯品会的未来。

四,行业竞争白热化,唯品会能否重新步入快车道?

如果说,上面只是唯品会模式的问题,那么在外部环境方面,行业竞争日趋白热化,无疑成为唯品会重新步入快车道最大的绊脚石。

首先我们说说物流。众所周知,物流对电商体验的影响还是很大的,京东之所以能坐上第二把交易,物流功不可没。唯品会也效仿京东,通过自建物流为用户配送订单。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底,唯品会的仓储空间已经达到300万平方米,其中有190万平方米为公司所有。而且,唯品会还成立了全资的快递公司------品骏快递,致力于将物流服务对外开放。

由于物流是为订单服务的,唯品会的市场份额就成了关键------由于排名不靠前,在物流这块它很难把规模做得像京东物流或者四通一达那么强大,毕竟这需要实打实的资金投入,如果物流业务的硬件规模起来了,但订单量起不来,它就会造成较大的财务压力。

再一个,京东为什么自建物流,因为它是以3c起家的,3c产品中有一部分是大件产品,大件产品对物流要求更高,这就是京东自建物流的一个重要原因。而唯品会主要是小件产品,自建物流的意义没那么大,但带来的运营成本不容忽视,对此有兴趣的可以搜索一下品骏快递的口碑,这可以部分反映唯品会在物流这块的成本压力。

其次我们说说流量。相比物流,唯品会在流量获取方面过于保守是导致其“不进则退”的另一个原因。唯品会的流量主要来自三个部分,第一是通过多年经营所积累的流量资源;第二是来自微信、京东等第三方平台的导流;第三是通过营销获得流量,如赞助娱乐节目等等。

对比目前炙手可热的社交电商模式,唯品会上述三种流量渠道都存在转化不够直接的问题。社交电商的口号是“人人皆可带货,人人都是电商”,按照这个逻辑,社交电商的流量渠道不仅更扁平化,而且方便快捷,转化率更高。

社交电商的快速发展和微信、微博、短视频等社交媒介脱离不了关系,这些产品不仅降低了社交的门槛,而且丰富了社交的内涵,将弱互动变成了强互动,从而有效激活消费需求。在这个层面上衍生的社交电商服务可谓是千变万化,也大幅挤压了唯品会的生存空间。

当然,就唯品会现在的情况,短时间内,它不会成为第二个当当或聚美,毕竟它的营收规模仍维持在比较高的水平,只是增速在放缓,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但长期来看,外部竞争的复杂化是一个危险信号,唯品会不得不提高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