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隐私是否阻碍AI发展?张钹、高文、杨强等学者这样看
追求模型精度是否一定要牺牲隐私保护?重视隐私保护是否阻碍了人工智能的发展?对应用中用户隐私与数据的担忧是杞人忧天,还是未雨绸缪?
6月21日,2020北京智源大会以“ai精度与隐私的博弈”展开线上讨论。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院长、智源研究院学术顾问委员会委员高文,中国科学院院士、智源研究院学术顾问委员会主席张钹,香港科技大学教授、微众caio(首席人工智能官)杨强参与其中。
张钹院士表示,人工智能和隐私保护的关系,实际上涉及到技术和隐私保护的关系。随着技术的变化,隐私被破坏的可能性越来越大。人工智能技术带来了新的隐私保护问题,应主要从两个方面解决。一方面,个人信息不被误用和滥用,这属于人工智能的制度问题。第二方面,应考虑利用技术的手段来保护个人隐私。
“大家之所以这么敏感,包括等等这些事这么较真,主要是现在相关的法律不配套,大家都比较担心。” 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院长高文谈到,对于隐私保护,一方面应该尽可能从技术方面做出贡献,另一方面社会伦理方面也要尽快立法。
香港科技大学教授杨强认为,隐私的问题一直是人工智能的短板。他介绍,最近大火的尤其离不开;而获得的方法,往往都是通过,通过购买和聚合不同的数据源来获得,“这或多或少会侵犯到用户隐私”。
杨强在讨论中分享了他与工业部部长的一次谈话。“你们()今年出台了gdpr(《通用数据保护条例》),会不会因此的人工智能发展会落后于?”
面对这一提问,瑞典工业部部长这样回答:人类技术进步是螺旋形的,今天我们在欧洲提出了非常严格的隐私保护法,也促使这边的人工智能技术公司都遵照这个法律来创造下一代保护隐私的技术,这也正好是我们击败美国对应公司的办法。
杨强认为,瑞典工业部部长的回答给出了一个很好的提示。“我们一方面看到这样的隐私保护法确实为我们做人工智能和提供了很多不便的地方;但是同时也是一个激励,来帮助我们发展下一代的既能保护隐私、又能够提高技术的方法,为我们提供了这样一个动力。”
第二届北京智源大会6月21至6月24日在线上开幕。此届大会围绕技术、应用、基础设施等话题,邀请国内外人工智能领域的*专家学者,探索人工智能前沿科技发展趋势,对人工智能基础研究发展现状及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人工智能技术未来发展的核心方向等话题展开分享与讨论。
本次大会邀请到5位来自美国、和的图灵奖得主,分别是alan kay、judea pearl、manuel blum、joseph sifakis、john hopcroft;也邀请到人工智能各领域多位世界级的专家,包括 ai 实验室教授、lstm 之父jürgen schmidhuber,美国工程院院士、数值优化权威 jorge nocedal,美国工程院院士、mit connection science 实验室主任alex pentland,aaai 候任主席、康奈尔大学教授bart selman,mit csail教授、智能专家regina barzilay等。
上一篇: CIO使命悄然巨变:下一站首席互联网官
下一篇: 我国正在加速推动人工智能产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