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程序员文章站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分享程序员计算机编程知识!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生活百科

宋朝的知识份子为何带头并提倡晚婚呢?

程序员文章站 2022-04-16 14:20:33
对于古代婚姻的认识,我们多以为古人年记轻轻就选择建立家庭,其实不然。宋代由于科举制度,使男女婚嫁年龄普遍晚于其他朝代。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宋人成婚年龄虽然偏大,但多数仍于适婚年龄范围内结婚,与现代人... [详细]...

  对于古代婚姻的认识,我们多以为古人年记轻轻就选择建立家庭,其实不然。宋代由于科举制度,使男女婚嫁年龄普遍晚于其他朝代。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宋人成婚年龄虽然偏大,但多数仍于适婚年龄范围内结婚,与现代人多已过适婚年龄的晚婚不太一样,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往下看。

  宋人究竟几岁成婚,要先从《周礼》与孔子(公元前551-前479年)说起。由于《周礼.地官.媒氏》载:“令男三十而娶,女二十而嫁”,其所载之结婚年龄显然不仅偏大,还不符合古代的实际状况。孔子对此的解释为:“夫礼言其极,亦不为过,男子二十而冠,有为人父之端,女子十五许嫁,有适人之道。于此以往,则自昏矣”,认为《周礼》的男子30岁、女子要20岁才能嫁娶只是婚嫁年龄的上限,而非强制要求。孔子建议男子行过冠礼(成年)、女子只要满15岁,就是适合成婚的年纪。

宋朝的知识份子为何带头并提倡晚婚呢?

  孔子的这番解释,影响到后世。汉代普遍男女早婚,男性的初婚年龄在14至20岁,女性则是13岁至16岁。唐代则规定:“男年十五,女年十三以上听婚嫁”,且唐人对男女生理构造的理解为:“女子十四有为人母之道,四十九绝生育之理;男子十六有为父之道,六十四绝阳化之理”,因此男女皆早早成家,才利于繁衍后代。

  不过这样的情形到宋代有了改变。北宋知名史家司马光(1019-1086年)在其著作《书仪.婚仪》,讨论男女的适婚年龄:

  古礼男三十而娶,女二十而嫁……然则古人之娶,未必皆三十也。……今令文,凡男年十五,女年十三以上,并听婚嫁,盖以世俗早婚之弊不可猝革,又或孤弱,无人可依,故顺人情立此制,使不丽于刑耳。若欲参古今之道,酌礼令之中,顺天地之理,合人情之宜,则若此之说当矣。 —— 司马光,《书仪.婚仪》

  司马光同意孔子对于《周礼》里男女婚嫁年龄的解释,但他认为宋代规定男15岁、女13岁即可结婚会产生问题,应参酌古今礼制,将婚龄下限提高。司马光对于婚嫁年龄的观点,为朱熹(1130-1200年)承袭,在《家礼》中,朱熹把男女的适婚年龄分别定为16到30岁与14岁至20岁之间。

宋朝的知识份子为何带头并提倡晚婚呢?

  知识份子带头提倡将初婚时间延后,有多大的效果呢?学者统计宋代墓志,发现宋代女性的平均初婚年龄为18岁,比唐代女性多了3岁,且宋代还有25%的女性超过21岁才结婚。而宋代男性的平均婚龄为24岁,比唐代多了2岁,初婚年龄最大为36岁。

  北宋社会延迟结婚的风气始于宋真宗朝(997-1022年),兴盛于宋徽宗在位期间(1100-1126年),到南宋时社会已普遍。为何宋人平均婚龄都那么大呢?这要从两个社会风气说起,一是当时道教与理学思想大兴,男女之防渐趋严格,民间不再像唐代时开放;第二个原因则是科举考试。

  科举之风盛行,影响宋代妇女的择偶标准,她们格外看重拥有科举功名,有进士及第者为佳,如以太子少师致仕的冯京(1021-1094年),在及第后“张侍中(张尧佐,为宋仁宗温成皇后张氏之伯父)耆,依外戚,欲妻以女,使吏卒拥至其家,顷中人以酒肴至,且示以奁且甚厚。冯固辞曰:‘老母已许王氏矣’ ”。连中三元登科的冯京,马上成为当红炸子鸡,人人都想收他做女婿。最后冯京以母亲早已帮他相中王氏为由,婉拒成为皇亲国戚的机会,最后冯京成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宰相)富弼(1004-1083年)的乘龙快婿。

  人人都想当“官太太”,但能成功考上科举的男性实在非常稀少,于是宋代出现一种“榜下捉婿”的怪现象。在科举发榜之日,各地富绅们便争相挑选登第士子做女婿,称之为“捉婿”。记载北宋末年广州藩坊之事的《萍州可谈》载:“近岁富商庸俗与厚藏者,嫁女亦于‘榜下捉婿’,厚捉钱以铒士人,使之俯就,一婿至千余缗(绑铜钱的绳子,为古代记量单位)”,不惜花大钱也要嫁个状元郎。

  让女儿当上官夫人,还能增进家族利益与社会地位,因此宋人甘愿花上大笔钱财,只为求一个进士及第的女婿。但是这些想要考取进士的学子们,为专心念书,多有“不及第,不成家”的念头,导致宋代士人的初婚年龄都偏大。加上因社会商业繁荣、经济发达,而有“财婚”风俗。宋代男女婚嫁上多以聘财(如今之聘金、彩礼)、妆奁(嫁妆)之多寡作为择偶条件。宋代书法家蔡襄(1012-1067年)在担任福州(今福建省福州市)知州时,曾撰文批评当时结婚“唯财是取”的现象:“取妇如何?欲以传嗣,岂为财也?观今之俗,娶其妻不顾门户,直求赀财”,许多民众因为没钱下不起聘礼、准备不了嫁妆,而延后举行婚礼。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